高中地理教学对地图的运用论文_文炳芳

高中地理教学对地图的运用论文_文炳芳

文炳芳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第一中学 657800

【摘要】地图是展示地理学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辅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的主要途径,而对地图的运用,也是学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必备的一种学习技能。因此,针对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更好地发挥地图教学的优势,提高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水平。本文对高中地理地图在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从而充分发挥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图;运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10-182-01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地图地理教学作用应用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切身的体会浅谈如下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学科中,特定的空间概念、抽象的地理事物空间结构都很抽象,都需要用大量的表格、地图等来呈现,这也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学习地图有利于学生系统知识框架的构建和地理规律性的认知。同时,由于很多地理原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等,如果用文字或者口头叙述,学生很那理解与记忆,但是利用地图则可以使这些抽象内容更直观、更具体,有利于学生图文并茂的学习,提高地理学习兴趣与学习水平。

二、运用地图的策略

1.以图引文。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地理图像导入新课,使其充当教学过程的桥梁,既能加深学生对新课题的印象,又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流畅跌宕、充满魅力。例如:黄土高原的景观图,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激发深入了解的兴趣。

2.以图释文。

教材中的图像内容生动具体、主题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形象的、感观的具体事物入手,能逐步形成抽象的、理性的科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地图不断提出问题来启迪学生,加强思维训练,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质疑加深对文字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扩散,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以图代文。

图画具有文字无法表达的作用,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帮助学生对地理位置的理解记忆,使学生清楚知道各种地理因素的位置和周边的环境,也能够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识图认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丰富合理的想象,锻炼抽象的思维能力,空间感会随之增强,这是高中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以图补文。

教材的图像系统与课文的关系,表现在不仅仅使学生识别图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某些地理现象,印证课文内容的说明,而是把识图与培养比较和分析等思维能力、培养动手和动脑能力结合起来。

三、交给学生读图的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读图习惯

在学习地理时,想要顺利地用图,就应当先学会读图。高中生不喜欢读图的主要原因是不会读图或者读不懂一些较为复杂的地图等。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掌握读图的技巧与方式,如此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除了要背熟地名,能够在地图上快速地找到正确的地理位置,还应当按照地图上标注的颜色来判断地理问题。例如以解读西北地区的地图为例,教师应当先为学生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图,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按照地图的图例来描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山脉河络的分布情况等,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对比西北温带、暖温带的荒漠地区与内蒙古温带草原的地位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如居民分布情况、农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情况等。按照读图的情况得出结果,与地理教材中对西北地区的描述是不是一样。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师生共同读图,教师可先示范读图,学生模仿,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记住更多的地图信息,且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地从地图中得到一些必要的信息,这样就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读图水平。但需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时,思路必须清晰,需要将析图的过程呈现给学生,用简单有效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只有让学生多练习,多探索,才能够使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水平。

四、将地图和课本插图紧密配合进行教学

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材中指出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形类型齐全,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讲“长江”一节时,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仅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再如:讲世界地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其成因”和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一段,如果只凭空口说教,放弃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和课本插图,是很难讲解清楚并让学生理解的。至于讲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和形成等知识,更不能忽视教材和地图,课本插图三者的紧密配合。由于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学生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较易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每节课的检查提问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准确无误的答案;在两个学期的期终测验中,75%以上的学生都获较优良的成绩。

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要想将这一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还需要我们仔细地研读教材中的插图与地图,做到胸中有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分析地图、认识地图能力进行培养与训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地图与地理教学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

论文作者:文炳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高中地理教学对地图的运用论文_文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