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数学课程实施中活动教学的研究

新数学课程实施中活动教学的研究

贾随军[1]2003年在《新数学课程实施中活动教学的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对活动教学视野中活动的特点以及活动对学生发展意义的总结,对新数学课程有关理念的分析,论述了活动教学思想是新数学课程实施中的主导教学思想,并就活动教学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全文内容包括以下叁个部分。 第一部分 活动教学视野中活动的特点及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本部分以活动教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为视角,揭示了活动教学视野中活动的特点,并结合人类对活动的认识,阐明了活动教学视野中的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 新数学课程实施中活动教学的价值分析 本部分以新数学课程目标为切入点,论述新数学课程实施中进行活动教学的必要性。特别指出了活动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叁部分 新数学课程中活动教学的实施 本部分主要受哲学对人类活动类型划分的启发,把活动教学视野中的活动划分为侧重于实践的活动、侧重于认知的活动、侧重于审美的活动和以实践、认知、审美为载体的交往活动,对前叁种活动分别从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教学组织叁个方面展开论述。而对于以实践、认知、审美为载体的交往活动则从开展交往活动的必要性及交往活动的教学组织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段文洁[2]2006年在《数学活动教学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2001年6月,我国在世纪之交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其中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本次课改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数学活动教学是在充分吸收了建构主义、杜威“从做中学”、弗赖登塔尔“再创造”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它以“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本的习得方式,强调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体验与建构活动,从而获得数学认知水平和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数学活动教学具有问题中心原则、主动建构原则、适应性原则、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原则和民主性原则等五大教学的基本原则。 同时,在数学活动教学的界定、数学活动教学的原则和数学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尝试提出了数学活动教学的基本模式,并结合笔者研究生学习期间到教学一线采集的教学实例和笔者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基本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此外,为了对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现状有所了解,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获得许多有意义的结论。结合调查结论和对数学活动教学案例的研究,在文章的最后,总结出了数学活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希望以此能对正在研究和使用数学活动教学的教师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温建红[3]2003年在《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问题之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对西北地区新课程实验区的跟踪调研,在对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其组织策略进行了研究。 全文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的理论探讨 本部分从合作学习的内涵及特点出发,探讨了建构主义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分析了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的价值;最后,从教师、学生、数学内容叁个方面对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条件进行了剖析。 二、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本部分在对实验区数学课堂观察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了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存在的6个问题:①小组活动留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②个体责任扩散,“搭车”现象时有发生;③学生社交技能欠缺,合作效率低下;④教师对自己角色转变认识不清,指导作用没有跟上;⑤大班额分组困难,课堂过于喧哗混乱;⑥评价体系没有跟上,小组合作名存实亡。针对这些问题,对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开展合作学习提出了6方面建议:①科学灵活地分组;②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③提高个体责任:④重视对学生合作方法、社交技能的培养;⑤加强合作学习中课堂管理;⑥正确处理几对关系。最后提出了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的原则和组织序列。

康世刚[4]2003年在《新数学课程实施中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文献法,在研究新数学课程实施的特点和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把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置于新数学课程实施中,提出主体性自我专业化成长、校本教学研究和数学教育共同体的引领叁种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新数学课程实施与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基于对新数学课程实施的特点与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涵特点的分析,认为新数学课程实施的特点对新时期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的新要求,也为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创造了条件;适应数学教学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数学课程改革)是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提出当前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任务;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也有利于新数学课程实施。 第二部分:新数学课程实施中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研究 基于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涵特点提出主体性自我专业化成长、校本教学研究和数学教育共同体的引领叁种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认为叁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形成基于发挥数学教师自身、学校、数学教育共同体各自的重要作用的专业化成长途径。

宋晓平[5]2002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科书实验跟踪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比较法、文献法、问卷法、座谈法、访谈法、课堂观摩等方法。在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理念、内容性质、陈述方式、目标陈述技术的基础上,跟踪研究数学教师对《标准》的感受与评价;教师、学生对《数学》教科书的感受与评价。本文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总结出新数学课程实施所带来的变化,也概括出新数学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还给出新数学课程实验进一步推广应注意的几点建议。论文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 《标准》的特征分析本部分采用比较法对《标准》与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从理念、性质、陈述方式、目标陈述技术四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第二部分 《标准》与《数学》教科书实验跟踪研究本部分采用问卷法、座谈法、访谈法、课堂观摩等方法,使用专门设计的工具(包括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家长问卷、教师访谈提纲、学生访谈提纲、校长访谈提纲、课堂观摩提纲、《标准》评价表)对新数学课程实施进行跟踪研究,并总结出当前新数学课程实施给学校数学教育带来的变化及新数学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 新数学课程实施建议本部分在上述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对新数学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从数学活动教学、教师教材观、合作学习方式、双基观、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研究、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七方面提出进一步推广实验的建议。

郑庆全[6]2004年在《高师数学教育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已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27个省市的38个实验区开始试行,并将于2005年在全国全面实施。 改革后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与原来相比有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方面。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通过对现状研究的结论表明,这些要求在现行高师数学教育中难以达到,这就使得以培养“能适应现代化的中学数学教育的合格教师”为己任的高师数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变化。 高师数学教育采取积极的策略应对这些挑战,不仅有利于保障基础教育新数学课程的顺利实施与推进,而且也有利于推动高师数学教育自身的发展。为应对上述挑战,高师数学教育应采取如下策略:以人发展为本,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调整课程内容,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改革教学管理,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毕渔民[7]2016年在《数学五环活动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修养,已经写进了我国初中、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践研究表明:数学考试成绩高,并不代表数学素养高,而且仅靠教师讲授教学不能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但是,数学素养高,一定会使数学考试成绩高成为大概率事件。近十年以来,国内外有关数学素养的研究文献,一般集中在数学素养内涵框架研究上。学生数学素养是如何提高的?应该以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实现?应该采取何种课堂教学策略来实施?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文献中已获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有效的促进数学素养发展的数学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论证法等研究方法,经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通过对初中、高中学生的实地调查进行观察研究,运用问卷法及访谈法获得观察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活动开展情况及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情况的基本估计为:数学活动开展得不平衡,“数学阅读、自学”、“述说数学”表现不足,需要可操作的数学活动教学方法应该进一步加强。(2)利用教育统计中的随机变量的概念,定义“随机游走”,以其为工具,对含有探究活动的有限离散时段教学过程,建立了随机数学模型,经过论证得到结论:学生“完全自主数学探究活动”对发展“数学素养”是不可取代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讲授和引导对培养“数学素养”是不可少的因素;利用概率论中“布朗运动”为工具,对含有探究活动的连续时间段的教学过程,建立了学生“探究活动”和教师“数学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的随机数学模型,推理出结论:通过运用“数学讲授”与“数学活动”结合的教学模式,可达到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教育目标,实现“以数学活动促进数学素养发展”的教育功能。(3)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认知结构理论为指导,应用“以数学活动促进数学素养发展”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可以将“数学讲授”相结合的数学活动具体化,构建了由“读数学”、“说数学”、“讲数学”、“练数学”、“问数学”五种数学活动组成的“五环综合数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在第3章、第6章中阐明和论述了这种综合教学模式的分项数学活动的内涵、整体综合数学活动的逻辑结构、运行方式、运行策略。构建的综合教学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自学基础的初中、高中、大学生数学基础课,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体实施策略不同。(4)依据数学素养内涵叁维框架结构,运用“关键因素—路径分析”法,通过“文献分析”及“文献分析—统计推断”进行类比,对于实施“五环综合数学活动”教学模式对于数学素养促进作用进行研究,得到结论:通过此“五环综合数学活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将教师的“数学讲授”和学生的“数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保证“数学成绩”提高,且促进“数学素养”发展的教育目标。(5)选定系统学的上位学科辩证哲学中“对立统一”原理为“公理”,运用形式逻辑的演绎推理方法,推得:“五环综合数学活动”教学模式的“读数学、说数学、讲数学、练数学、问数学”五项数学活动构成的子系统的相互促进、相互限制关系图,恰好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五行生克”关系图的结构相同。这样一来,本教学模式可以使相互“促进”作用与相互“限制”作用达到动态平衡,形成动态和谐的教师“数学讲授”与学生“数学活动”相结合的教学过程。(6)通过最近四年中,由资深教师使用“五环综合数学活动”教学模式的实验过程,进行反复实践反复思考,总结出该教学模式可供参考的具体“教学策略”。对于在初中、高中、大学生的基础数学教学中应用“五环综合数学活动”教学模式,分别构建了教学设计案例,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用该教学模式时的参考。实施数学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并无固定教学方法,也无固定教学模式,正所谓“法无定法”。教师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凡是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发现问题能力与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都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五环综合数学活动”教学模式应该是其中一种。

赵京波[8]2007年在《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文中认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选修系列专题的设置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面对新课程,特别是选修系列专题的挑战,教师应该如何提高专业素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数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做出界定;然后,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调查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和高师院校成教生(在职数学教师)和统招生(职前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以及对新课程特别是选修专题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研究对在职数学教师和职前数学教师进行培训实验研究,期望构建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途径。论文主体内容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概况,以及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意义。第二部分,在梳理己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内涵做出界定。然后阐明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结构,从宏观上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从理论上阐述教师知识结构对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影响。第叁部分,现状调查与分析。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贵州省所属县市中学的数学教师和职前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了解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对即将实施的新课程的了解程度以及新课程对教师要求的掌握程度,并从教师的观念与实践行为、专业发展的支持性条件、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对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的选修系列专题进行分析,由此得出选修系列专题对数学教师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第五部分,优化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实验研究,通过选修专题的教学案例说明推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一种途径。论文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以后继续研究提出若干有待解决的问题。

刘凯峰[9]2002年在《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等,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理论以及《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的评价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解读,对西北地区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现状作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设想。全文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理论本部分首先剖析了评价的内涵;然后通过学习概念的变化、数学的教育价值、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等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内涵;最后,指出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第二部分 《标准》中的评价问题研究本部分首先阐明了数学学习评价改革与数学课程改革的关系;对《标准》和《大纲》中所涉及的评价理念、评价建议等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标准》中的评价价值取向是主体取向的;分析了《标准》中所倡导的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特点及理论依据;阐释了《标准》中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目标及其评价;第叁部分 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现状调查研究本部分对西北地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总结出了实验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第四部分 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构想本部分在上述叁部分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体系的一个构想。首先提出了构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体系及一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考试改革、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自我评价等提出了建议。

康世刚, 吕世虎[10]2005年在《数学教研组在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及对策》文中提出数学教研组在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应以新数学课程实施为契机,改进数学教研组,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即以“适应新数学课程,促进全体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当前开展教研的重要目的;把通过新数学课程理念的学习和研究、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教研组的主要内容;以课例(案例)分析和引领作为数学教研组的主要活动形式;倡导灵活多样的合作学习与研究并重视数学教育研究共同体的引领.

参考文献:

[1]. 新数学课程实施中活动教学的研究[D]. 贾随军.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2]. 数学活动教学研究[D]. 段文洁. 云南师范大学. 2006

[3]. 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问题之研究[D]. 温建红.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4]. 新数学课程实施中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D]. 康世刚.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5].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科书实验跟踪研究[D]. 宋晓平. 西北师范大学. 2002

[6]. 高师数学教育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研究[D]. 郑庆全.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7]. 数学五环活动教学模式研究[D]. 毕渔民.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8]. 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D]. 赵京波. 贵州师范大学. 2007

[9]. 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问题研究[D]. 刘凯峰. 西北师范大学. 2002

[10]. 数学教研组在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及对策[J]. 康世刚, 吕世虎. 数学教育学报. 2005

标签:;  ;  ;  ;  ;  ;  ;  ;  ;  ;  ;  

新数学课程实施中活动教学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