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论文_滕凡宇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150088

【摘要】目的:对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收治的符合手术条件的胆囊息肉患者10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50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50例患者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及远期并发症也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临床治疗胆囊息肉采用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术后排气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息肉;临床效果

胆囊息肉主要是指胆囊壁向囊腔之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种病变,在临床较为常见,其发病率较高,且有一定恶变率,对患者生活乃至生命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针对胆囊息肉治疗时主要采取手术切除,以前临床为降低恶变风险多采用胆囊切除术,不过存在一定弊端,随着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的开展,有效避免了此类弊端[2]。本研究对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收治的符合手术条件的胆囊息肉患者10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50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50例患者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30~68岁,平均(49±19)岁;病程1~4年,平均(2.5±1.5)年;单发息肉28例,多发息肉2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29~67岁,平均(48±19)岁;病程1~5年,平均(3±2)年;单发息肉29例,多发息肉2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确诊为胆囊息肉;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上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全麻,于脐部下缘作切口,建立气腹并使气腹压保持在12~15mmHg。首先使用腹腔镜进行探查,观察胆囊情况决定解剖方法,在将胆囊切除后仔细处理肝脏、电凝的穿刺点,并留置引流管,术后2~4d将引流管拔出。

观察组:给予患者全麻,于脐部下缘作切口,建立气腹并使气腹压保持在12~15mmHg。首先使用腹腔镜进行探查,找到胆囊将之提起,于囊壁作0.5cm切口并插入纤维胆道镜,将胆汁吸尽并取生理盐水对胆囊进行冲洗,观察息肉各情况,然后取活检钳钳夹息肉蒂根部摘除息肉。将摘除的息肉送检,若为恶性转根治术,若息肉位于胆囊底部可部分切除胆囊壁。术后处理与对照组相同。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术后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观察对比,可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0.05)。详见表1。

2.2两组其他情况

通过对两组术后疼痛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观察组7例(14.00%)出现术后疼痛,对照组出现16例(32.00%),两组术后疼痛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出现9例(18.00%)不良反应、5例(10.00%)远期并发症,主要包括腹泻、恶心、消化不良、反流性胃炎及上腹不适症状;而对照组出现17例(34.00%)不良反应、11例(22.00%)远期并发症,类型与观察组相同;两组不良反应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临床治疗胆囊息肉以往通常采用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过去认为切除胆囊后可有效降低胆囊息肉癌变风险,不过随着临床大量研究发现,在胆囊切除后会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腹泻等消化道问题、结肠癌发病率增高、胆道损伤等,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尽量保证患者胆囊完整性的结论形成[3-4]。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的开展引起临床重视,通过诸多学者研究后显示其同样能够有效治疗胆囊息肉,同时还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

本研究通过对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进行观察对比,其手术大部分操作均在胆囊内进行,胆囊床无创面,术后腹腔也无渗出情况,减小了对腹腔内器官的干扰,同时其在术中采集标准进行病理学检查,快速明确胆囊息肉病理性质,以为手术提供正确选择,保证了胆囊癌早期切除,若胆囊息肉为良性,切除息肉又保留了完整胆囊功能,降低了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术后排气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同时减少了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胆囊息肉采用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术后排气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庆峰,李娜,姜涛等.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17(4):368-369.

[2]刘庆阳,卢进业,张飞等.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64例临床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21(3):212-213.

[3]赖光芒,黄宏伟,陈志伟等.微创内镜保胆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6,27(13):2206-2207.

[4]周遵洪.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19(7):114-114,117.

论文作者:滕凡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  ;  ;  ;  ;  ;  ;  ;  

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论文_滕凡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