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型水库管养分离利弊论文_王国刚1,陈志珍2,林建农2,史瑞金2

浅谈小型水库管养分离利弊论文_王国刚1,陈志珍2,林建农2,史瑞金2

1.淮安市盱眙县河桥水利服务站 211712;2.淮安市盱眙县马坝水利服务站 211751

摘要:本文针对小型水库管养分离利弊,将从小型水库管养分析的优势与弊端入手,对小型水库管养分离的优化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推动我国水库管理的发展。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分析法,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为文章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文章的分析得知,小型水库的管养分析既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着大量的弊端,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小型水库管养分离的水平提供参考性意义。

关键词:小型水库;管养分离;监督管理

前言

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于各大小水库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各大小水库必须实行管养分离制,尤其是小型水库。这主要是因为许多水利单位认为小型水库的规模较小,实行管养分离是一种人力上的浪费,实则不然,只有实现了小型水库的管养分离,才更能够说明我国水利工程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继而促进水利工程单位的长远发展。

一、小型水库管养分离的优势

(一)扩大了管理范围

在小型水库还未实行管养分离之前,小型水库的管理类型为社会效益型,也就是说管理小型水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社会效益,管理范围也比较狭窄,只是单纯的工程管理。而自从管养分离实施后,小型水库的管理类型与管理范围都发生了转变,管理类型变为社会与经济效益并重,管理范围也逐渐全面,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要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

(二)完善了队伍建设

简单来说,小型水库管养分离即为将养护维修从管理工作中分离出来,养护维修工作可以独立进行,不用再受工程管理的制约。在此种管理方式下,养护维修的管理工作主要由施工单位负责,而不再继续交于管理单位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养护维修的队伍建设便能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养护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也能够得到大幅提升。

(三)通畅了资金渠道

在管养合一的模式下,小型水库的管理工作存在着资金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实行管养合一时,管理单位不仅要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而且还要对养护维修进行管理,在此种情况下,管理单位所要用到的资金自然便会增多,资金相互占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为财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麻烦,但在管养分离的模式下,财务便可对管理资金与养护资金进行分别核算,既畅通了资金渠道,又规范了工程成本[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型水库管养分离的弊端

(一)多头管理

实际上,管养分离也就是所谓的权责明确与单一管理,但是在未实行管养分离前,小型水库的管理一直为多头管理,这种突然的转变可能会使得小型水库的管理一时难以适应,从而显露出多种管理弊端,比如职责分配不明确、日常维护工作效率变低、维修单位无法在短期内找到可以对其进行管理的二级单位、人力、财力、物力的分离不清楚、财务无法良好完成独立核算等。

(二)工作效率低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许多小型水库管理人员无法认识到管养分离的真正含义,其认为所谓的管养分离不过就是对人员进行了一次分流,这种片面的观念会导致管养分离的工作效率变得格外低下,经济创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是经费安排无法保证维修队伍的正常运行;二是维修队伍的专业技术不强,对于社会竞争的参与程度比较低;三是没有将承包工程作为经济运转的重点。

(三)监督管理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小型水库实行管养分离是水利工程单位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步,而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任何措施都会有其不完善的地方,这便需要水利工程单位加大对小型水库的管养分离的监管力度,但事实上,水利工程相关单位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不仅审计部门没有对管理与维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就连单位内部监管的透明度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2]。

三、小型水库管养分离的优化措施

(一)转变管理观念

要想使小型水库管养分离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不管是管理单位,还是维修养护单位都应当转变管理观念,适应权责明确制与单一管理制,具体优化措施如下:第一,明确职责分配。为了使管理单位与维修单位适应权责的转变,应对两者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分配,管理单位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与运行,维修单位负责水利工程的维修与养护;第二,明确资金分配。管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在明确人力与物力的基础上,对资金分配进行进一步的明确,避免发生资金相互占用的情况,为财务部门的核算工作提供便利。

(二)加强工作效率

加强工作效率的具体措施如下:首先,维修单位应妥善安排经费。维修单位在刚接手时难免会在经费安排上出现问题,因此,维修单位应当对经费进行妥善安排,以免影响维修队伍的正常运行;其次,维修单位应加大维修队伍的培训力度。维修队伍的专业性是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维修单位应定期组织维修队伍参与培训,以此提高其专业技能与维修能力;最后,管理单位应将工程向内外承包。管养分离后,管理单位的经济运转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时管理单位应多将工程向内外承包,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转[3]。

(三)强化监督管理

对于小型水库管养分离而言,强化监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具体如下:第一,审计部门应加大对小型水库的监督管理力度。实行管养分离后,小型水库难免会因难以适应而出现管理不利的情况,这时审计部门应当对小型水库的人力管理、物力管理以及资金的适应情况加大监管力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第二,管理单位与维修单位应加强内部监管的透明度。不管是管理单位,还是维修单位都应当做到管理的透明化,也就是说,队伍的建立、材料的使用、资金的运转等均需要做到单位内部的“人人皆知”。

结论:为了提高小型水库的管养分离水平,本文将浅谈小型水库管养分离利弊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阐述利弊的基础上,对转变管理观念、加强工作效率、强化监督管理的优化措施做出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小型水库管养分离的优势包括扩大了管理范围、完善了队伍建设、通畅了资金渠道,弊端包括多头管理、工作效率低、监督管理不足。在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小型水库管养分离利弊的研究,进而确保小型水库的管养分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万彪,刘富峰,吴明明.武汉市江夏区小型水库常见病险的加固和管养措施[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7,37(07):68-71.

[2]蔡庆住.深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低碳世界,2017(19):125-126.

[3]孙秀峰,黄翠,张鹏.广东省小型水库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7(01):18-20.

论文作者:王国刚1,陈志珍2,林建农2,史瑞金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型水库管养分离利弊论文_王国刚1,陈志珍2,林建农2,史瑞金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