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方法推广宣传教育进展分析论文_罗金艳

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方法推广宣传教育进展分析论文_罗金艳

(凌云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广西凌云 533199)

【摘要】当前中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一个阶段,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户籍所在地以谋求更好发展。大量的人口流动和前移也给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带来挑战。加之流动人口多教育程度低、保健意识差等面临各种健康隐患,因此流动人口节育、避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特将近年来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的推广宣传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综述如下。

【关键词】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推广;宣传教育

流动人口属于一个中国户籍制度下的概念,主要是指居住在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1]。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人口的流动数量达到2.361亿[2]。随着性观念转变以及大多数流动人口独处异乡的孤寂之感,尤其处于性活跃期、育龄期流动人员极易发生婚前或者婚外的性行为,且伴随一些商业性行为[3]、多性伴[4]等现象。这不仅增加了意外妊娠风险,还导致艾滋病传播、增加生殖道感染等疾病风险[5]。为进一步了解当前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现状及其方法的推广宣教情况,笔者阅读近几年资料后总结综述如下。

1流动人口基本特征

1.1年轻劳动者居多 中国现阶段人口流动的本质也就是劳动力的流动。15-45岁范围内的年轻劳动力是流动人口中的主力军,这也是我国流动人口年龄的突出特征之一[6]。

1.2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 流动人口除了年龄特征,第二大特征就是在受教育状况方面和常居人口间的差异[7]。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面,在流动人口中初中文化水平所占比重超过50%,甚至远远高于了流出地农村人口的初中文化所在比例[8]。

1.3非举家流动性 在一项城市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结果中显示[9],被调查人口中居家流动的比例为26.78%,夫妻一同流动的在有配偶的被调差人口中占75.12%,夫妻单方流动的在有配偶的人群中仅占24.88%。这可以说明夫妻共同流动所占比较高,而家庭其他成员则多留原户籍地,尤其家庭中年龄较小的子女或高龄老人则流动性更小。因此,我们认为流动人口具有非居家流动性的特点。

1.4 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较差 总体上看来,流动人口以低收入为主且居住方式较为复杂。在一项2004年的全国六大城市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结果中[10],其主要居住方式集体宿舍(27.84%),自购房率仅为2.47%;居住条件方面,使用公共冲水厕所的占有31.31%;就餐方面,自己买饭占11.24%,做饭等比例不到10%。这侧面反映出流动人口的收入、消费水平较低以及生活条件较差等特征。

2宣教设备及设施

目前,可供于避孕节育宣教的固定宣教室,传统宣教材料包括宣传画、板报、宣传手册、音像制品以及热线电话等;新型文字宣教材料包括了健康教育处方、小册子、折页、展示牌、扑克牌、书签等;多媒体电子方面的宣传方式有投影仪、示范模具[11]、VCD播放机、录音机、扩音设备、电子触摸屏等等设备。

3宣传教育内容

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宣教内容主要针对其生殖健康知识,涵盖了政策法规、关爱女孩、婚育新风、避孕节育的知情选择、生活技能教育、优生优育、生殖道感染以及艾滋病、性病的预防;此外,还包括性道德教育等内容。目前,最为常见的宣教内容就是性病、艾滋病预防,做好避孕节育以及生殖道感染预防[12]。

4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形式

4.1营造宣传氛围 在计划生育服务站辖区,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内张贴显眼的标语口号和公益广告,同时可在例如街道、厂区、出租房等处设置读报栏、宣传栏,以营造出一种良好气氛,时刻提醒着流动人口具有警醒作用,且有利于促使其建立避孕节育的正确良好认知[13]。

4.2强化主题倡导力度 由于流动人口身处异地大多存在孤单、冷寂之感,因此可定时、定点在辖区内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文艺宣传等,尤其在常规节假日和计划生育相关的重大节日时刻加强宣传力度。制作与计划生育相关的宣传单、广告牌、手册、标语牌,以及日常生活小用品,比如围裙、雨伞、购物袋、小文具、扇子等用具,将一些计划生育的宣传内容简洁、简单、形象、通俗的总结后印制在小礼品上,通过回答问题或者参与节目形式赠送,具有宣传规模大、覆盖面广、载体丰富等优势。这有利于增加群众认知,提高流动人口文化活动参与度,缓解其孤寂之感,促进计划生育在流动人口中的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14]。

4.3增加舆论宣传 舆论宣传法也就是通过多种宣传媒介将具有特定倾向的信息广而告之,从而造成一种社会舆论,在心理、思想等方面促使国家行政工作者在行政道德原则与规范下工作。同时这种方法也具有巨大的监督力量[15]。主要可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这也有利于增加宣传力度,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和氛围,进一步促进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的主动性。

4.4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作为提供人们认知的重要方式,目前针对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4.1针对外来中青年人口的“青春健康”教育。中青年阶段作为流动人口的中流砥柱,尤其青年阶段作为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进程,加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也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中的重要课题[16]。

4.4.2针对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期女性,积极开展包括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以及更年期共五期的教育。(1)青春期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体青春期时在神经、内分泌作用下出现功能和形态的变化[17],外形、生理功能趋于完善,因此需告知其正确认识自身变化,自尊自爱、珍惜未来,同时也当培养自身道德意志、强烈事业心,在正确区分友情、爱情的情况下尽可能不早恋。(2)新婚期。夫妻双方应自觉履行妻子或者丈夫的责任、义务,使爱情得到升华;同时在学习、生活、事业等方面相互支持、理解,志同道合、家庭和睦,多沟通交流,处理好各种问题、矛盾。新婚夫妇宜选男用避孕套、短效避孕药等,较长时间内均无生育需求的可置放宫内节育器。但不宜采用安全期避孕法、长效避孕药、长效针剂等。婚前、孕前积极主动进行检查,排除不利遗传疾病、生殖器发育异常等,树立正常的生育观。(3)孕产期。孕产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①让处于孕产期的育龄期夫妇了解最佳生育年龄为24-30周岁[19],促进分娩顺利等;②最佳受孕季节为每年3、4、10月份[20],此时蔬果丰富,利于补充孕期营养;③注意环境,避免长期接触工业废渣、废气、农药等,应在脱离有害环境至少半年后再考虑受孕[21]。④增强营养。尤其在孕前就应增加蛋白质摄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钙、铁、锌等元素[22]。⑤注意性生活和谐,培养良好感情,做到心情舒畅、互相协调。(4)育儿期。该阶段的教育主要包括两点:①敦促小孩子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从小事做起,包括自行穿衣、吃饭、洗脸刷牙、收拾玩具等。养成良好老公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为其今后的家务劳动等打下良好基石。②关心、爱护他人,与周围人员维持良好、和谐得关系。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5)更年期教育。更年期的健康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妇女对自身变化的正确认知,理解这是每个人的生理自然过渡期,学会自我保护,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心情、适度锻炼、合理膳食;可多参与如广场舞等群体活动、娱乐等。

5小结

流动人口流动频率较高,涉及范围较广,对于基层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难度相对较大。建议相关部门和宣传人员在传统宣传手段(宣传手册、宣传栏、报刊等)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电视、电台等媒体方式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服务相关信息广而告之,提高知晓率;同时培养具有健康知识的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宣传的可持续性、可接受性。

参考文献

[1] 桂月娥,李雅文,左连东等.广州市流动人口女性避孕节育知识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6):368-370,375.

[2] 李玉艳,武俊青,周颖等.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避孕知识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20(2):94-98.

[3] 龚双燕,王晖,刘冬梅等.已婚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服务利用情况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6,24(3):165-168,175.

[4] 武俊青,李玉艳,叶江枫等.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干预对计划生育服务与需求的影响[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30(1):45-49.

[5] 武俊青,李亦然,赵洪鑫等.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取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4,6(1):39-45.

[6] 阙珍,王娟,唐桂荣等.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流动人口产后避孕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0):1827-1829.

[7] 于红,谭欣.流动人口非意愿妊娠终止术后有效避孕方法落实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6):2506-2508.

[8] 赵瑞,李玉艳,张玉凤等.上海市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3):275-277.

[9] 周颖,李玉艳,赵洪鑫等.中国三城市已婚流动人口避孕方法使用构成分析[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2,31(3):186-188,202.

[10] 王欣,刘鸿雁,武继磊等.中国五城市流动已婚妇女避孕节育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4,20(6):97-103.

[11] 逯新果.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2(1):49-51.

[12] 程映.浅谈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方法推广和宣传教育的现状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8):196-196,197.

[13] 谢立春,曾序春,王鹤云等.市-区-社区三级服务机构对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服务的比较性研究[J].生殖与避孕,2011,31(1):35-42.

[14] 钟兴明,张迪,桑丽英等.广州市天河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现状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1,03(4):8-11.

[15] 胡芳莲,徐吉卉.流动人口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认知和需求调查[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5):549-549.

[16] 纪红蕾,赵瑞,武俊青等.北京、上海、成都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及相关因素调查[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4,33(2):80-84.

[17] 宋淑桐.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方法及其健康教育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2):218-219.

[18] 郭姬文.陶朱街道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需求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19):181-181.

[19] 张玉凤,武俊青,黄萍等.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四川省流动人口避孕行为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2011,31(1):30-34,57.

[20] 郑苏英.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干预对计划生育服务与需求的影响分析[J].现代养生B,2014,(3):278,295.

[21] 武俊青,张玉凤,赵瑞等.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避孕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2,31(3):182-185.

论文作者:罗金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方法推广宣传教育进展分析论文_罗金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