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分水岭地区薄壳山核桃高产栽植关键技术分析论文_胡坤

江淮分水岭地区薄壳山核桃高产栽植关键技术分析论文_胡坤

安徽水清木华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肥 东231636

摘要:薄壳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植物,是世界著名干果、高档木本油料、优质硬阔木材树种,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身,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江淮分水岭地区,因缺水易旱等原因导致薄壳山核桃发展速度较缓,本文主要探讨江淮分水岭地区薄壳山核桃栽植的关键技术,为今后该区域发展薄壳山核桃产业奠定基础。

薄壳山核桃,又称长山核桃或美国山核桃,属胡桃科山核桃属植物,原分布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其种仁营养丰富,美味可口,适于生食、炒食或制作糕点、冰淇淋等,品质远胜于国产核桃,历有“航天食品”之美称;种仁含油达71.7%,更为可贵的是,在核桃油脂肪酸中有73%左右为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十八烯酸),有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薄壳山核桃为落叶大乔木,树高 20~30 m,在原产地可达 55 m,木材通直,材质坚硬,强韧耐用,富有弹性,不易翘裂,不易虫蛀,为枕木、建筑、高档家具、地板之良材;树木生长迅速,耐水湿,又是很好的园林绿化和造林树种,具有较大的种植潜能,是一个经济价值高、受益期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的优良树种[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研究背景

江淮分水岭地区包括合肥、六安、滁州、淮南4市的肥东、肥西、长丰、金安、裕安、寿县、定远、凤阳、明光、南谯、全椒、来安、田家庵、大通14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2.48万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约937.2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109.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7.9%、15.7%和12.3%,缺水易旱是这个地区最显著的特点[2]。加大“把树种上”工程的实施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能,是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开发治理的良策,是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现状近20年来,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限制,该地区林业生产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2015年,安徽省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文件精神,根据安徽省林业工作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了《安徽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木本油料特别是薄壳山核桃的产业发展奠基了政策基础[3]。江淮分水岭区域各市县区纷纷出台了配套政策,支持薄壳山核桃的产业发展。

2、关键技术要点

(1)园区选择和规划。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薄壳山核桃苗木适应生长在海拔300m以下区域,山地要求是坡度25°以下的阳坡、半阳坡地,河滩地要求地下水位1米以下、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要求土层厚道1米以上,土壤肥沃的中性土壤,要有灌溉条件或接近水源地。园区规划大面积根据地势自然规划,小区块按照30-50亩进行安排,要合理配置道路,道路两侧一般要设置排水沟,形成纵横相互的交通和排水系统,便于后续经营管理。

(2)林地整地。江淮分水岭区域的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大多数地方尤其是河滩地存在抗旱排涝能力差的特点,干旱季节缺水,暴雨季节易涝。薄壳山核桃造林,要通过深翻土壤的技术措施,加深土层厚度,改良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和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提高土壤肥力。整理要在造林前三到四个月进行,有利于土壤分化。秋季整地、冬季造林;冬季整地、来年春季造林,效果比较好。整地一般要采用全垦的方式进行,使用大型挖掘机械深翻整地,有些区域也可以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

(3)挖穴施肥。薄壳山核桃栽植前,要使用机械挖穴,穴大小一般不低于1m×1m×1m,根据规划设计时确定的株行距确定树穴的位置,一般采用8m×8m的定植密度,前期可以采用4m×4m的间距套种小苗。树穴开挖完成后,每穴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或农家肥,一层土一层肥,一般每穴不少于25kg。肥料施完后回填至高出地面15-20cm,便于后续栽植。

(4)苗木选用与搭配。薄壳山核桃树苗品种多,较多的品系花粉雌雄不同期,为薄壳山核桃高产带来一定的难度,前期苗木选择时要选好品种,搭配好授粉树。目前,各级林业主管和科研部门选育了若干个良种,选用苗木时,要选用良种壮苗,一般推荐使用2+1(即砧木两年,嫁接一年)的嫁接苗造林,条件允许时优先选用大容器的良种壮苗来造林。造林时,根据不同的品系搭配不同的授粉品种,一般按照15%的比例混栽授粉品种苗。

(5)栽培技术。薄壳山核桃作为落叶乔木,栽植的时间为落叶后至萌芽前,江淮分水岭区域,一般在11月至第二年3月比较合适栽植。栽植的苗木根据要保存完整,一般根系长度不低于25cm,苗木地径不低于0.7cm,高度不低于35cm。栽植后,要及时覆土、浇足定根水,必要时可以在树盘四周覆盖农膜,保水保湿。

(6)抚育管理。抚育管理对于薄壳山核桃早期生长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苗木的成活率、生长量和早期丰产。抚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定植后的定干作业,要安排主干疏散分层,有明显的中心杆,上下层次多,枝条多且冠幅大。要做好春刻芽、夏摘心、秋拉枝、冬修剪。二是幼树期间抚育主要是以耕代抚的模式,在树盘外间作套种其他农作物,控草保温。三是做好施肥除草工作,雨季结束后,要及时锄草松土,可以将杂草覆盖在苗木根盘以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地表温度。幼树施肥主要是农家肥和复合肥为主。

3、总结

薄壳山核桃树是一种高大乔木,树体高,冠幅大,前期栽植时可以大间距套种其他作物和苗木,后续要考虑保持大间距,确保薄壳山核桃树采光和通风效果,同时要加强水肥管理,保证薄壳山核桃早期丰产。同时,江淮分水岭地区范围大,地势和土壤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各地在栽植薄壳山核桃时也要进一步根据地块土壤情况做必要的调整,以保证造林成功。

参考文献:

[1]孙玉栓,韩应彬.薄壳山核桃研究进展概述[J].现代园艺,2013(22):12-13.

[2]吴奇.三条城际铁路将串通分水岭[N].合肥晚报,2014-12-27(A02).

[3]省森林增长办.安徽出台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J].安徽林业科技,2015 (2):69-69.

论文作者:胡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江淮分水岭地区薄壳山核桃高产栽植关键技术分析论文_胡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