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和实质-学习领会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两点思考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和实质-学习领会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两点思考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和实质
——学习领会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两点思考

张澍军,王一涵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 社会主义文明兴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是社会主义文明的第一次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标志着社会主义文明的第二次崛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第二次崛起推向新阶段。社会主义文明第二次崛起的新阶段对于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有其非常显著的特点,即:更加注重和强调社会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国际性。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明崛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定位;实质

对于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我在给学生领读学习时先行强调了三层意思:一是,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专业本家理论最切近的解读指南,是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必须熟读牢记;二是,这个讲话“站位高远,大气磅礴,内涵深刻,意义重大”;三是,这篇讲话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最权威性的解释权。这篇讲话极为重要,这也是原因之一。

学习这篇讲话,引起我一些思考。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包括它的人类史定位、人类文明史定位以及人类思想史定位。思考得虽不很把握、不是很充分,但观点能够引起讨论就够了,并愿意与诸位同仁交流。

一、历史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主义文明的第二次崛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社会主义文明第二次崛起推向新阶段

“改革开放40年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是2018年学界研讨的最重要主题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最伟大成果,就是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为了尽可能真实地模拟洞内化学灌浆施工效果,从而给现场强蚀变岩洞段灌浆参数及支护设计的优化提供依据,特选择皮带机出渣作为试验材料,并在厂房内进行模拟试验,使其温度与洞内相近,同时对试验渣体进行压实,以尽可能逼近围岩的赋存状态。化学灌浆材料为北京瑞诺安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瑞诺加固1号液态纯聚氨脂类高分子树脂灌浆材料”,且A、B两种组份的比例为1∶1。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文明史上和思想史上如何定位?笔者给出的命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主义文明的第二次崛起。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依据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对政府机构领导人员在任职时期发生的各类经济活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现阶段,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都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范围内。国家审计机关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占据首要主体的地位,其职责主要是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企业经济责任的审计对象有县级以上和以下的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部门、领导人员、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有的地区还涉及部门、单位其他的副职领导和财务主管。

第五个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第二次崛起推向新阶段。纵观历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提法或命题,有多个选项,似应综合分析和看待。毛泽东有上、下两篇文章的说法,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三步走”的建设方略);习近平讲过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问题,提出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阶段性发展,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等。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毛泽东时期包括那个时期的革命和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政治基础、制度框架、经济根基和文化底蕴,没有那个时期积淀的历史条件,就不会有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在高度赞颂和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成果时,不要忘记那个时期人们付出的辛苦乃至牺牲。

定理5 事件An为“投掷均匀硬币直至首次接连出现r(r≥2)次正面为止,这时共投掷了n次”,则其概率Pn=P(An)满足差分方程

应当说,有低潮、有曲折,才有第二次崛起。如果说,社会主义文明的第一次崛起,着重解决的是能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能否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的社会形态;那么,社会主义文明的第二次崛起,解决的就是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社会,能否将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推向未来。如果说,人类世界在上个世纪“苏东剧变”之前看社会主义在哪里、什么样子,主要看苏联;那么,现在考察社会主义什么样子、前景如何,显而易见是着重要看中国了,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思潮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它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三句话:社会公正,人人平等,追求自由幸福生活。

空想社会主义对于未来社会的探索、认知、设计,已达到很高水平,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文明崛起的“天才萌芽”,是源头,是根脉。但由于它并不是建立在认知和把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的,是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尚不成熟的理论表现,是不成熟阶级的不成熟理论,因而它还未达于意识到本阶级的本质和历史使命的理性自觉,还找不到实现理想社会的主体力量和正确道路,不能不陷于空想乃至幻想。

第二个节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文明崛起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的准备。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一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先后辞世,几十年间人类历史上发生了理论和实践的天翻地覆变动。特别是1848年欧洲大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及欧美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期间,最为重要、最为珍贵、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不断创新、不断臻于完善,所有这一切,都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崛起做好了充分而必要的准备。

第四个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标志着社会主义文明的第二次崛起。笔者认为,这不仅对于当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即便对于人类历史命运而言,也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马克思曾讲过,问题是时代的呼声。正确解答时代课题,便会形成划时代的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正确地解答了三大时代课题,即资本主义向何处去、工人阶级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创立了以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着重回答了工人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问题;唯物史观则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革命。

第三个节点: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是社会主义文明的第一次崛起,意义极为重大。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苏联建立的伟大功绩,一是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即变为一种实际的制度形态存在;二是引领、构建了较为强势的社会主义阵营;三是改变了劳动者阶级与非劳动者阶级的世界格局,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个节点:空想阶段。从《乌托邦》(1516年)、《太阳城》(1623年)直到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文明崛起的萌芽状态。换言之,社会主义的空想阶段是社会主义文明崛起的萌芽状态。

目前,要全面估价社会主义文明的第二次崛起及其深远影响,恐怕还为时尚早,但至少可以看出:如同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个“中兴”问题一样,第一,这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一次“中兴”,具有承前启后的伟大意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开辟了人类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新天地,特别是将社会主义文明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效连接起来,更显意义重大。我们知道,最初,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共同胜利说”;后来,列宁提出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说”;同时,马克思主义一贯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取得最后胜利。笔者以为,现在,依据当代国际社会发展态势,将社会主义事业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连接起来,也许是发展社会主义文明不可多得的新路径、乃至是必由之路。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尽管是初步的,但却是进一步回答了当代“世界之问”,即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究竟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亦即至少提供了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一个国度范例,等等。

到目前为止,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崛起经历这样一些重要历史阶段与时间节点。

果冻亦称啫喱,呈半固体状,由食用明胶加水、甜味剂、果汁或其他汁液制成。其外观晶莹、色泽鲜艳、口感软滑,深受大众欢迎,尤其是女性和儿童[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保健食品是当今世界饮食消费的新动向,加上人们对健康保健的越来越重视,果冻产品的未来主流必然是趋向天然化和功能性[2]。此外,果冻为低热量食品,想减肥或保持苗条身材的人可以放心食用,是减肥美容之佳品。

二、实质:从哲学认识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就是当代中国国情发展要求和世界时代条件的正确反映,是对时代重大课题的科学解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主义曾凯歌行进,社会主义思潮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许多国家、政党都挂上了社会主义“牌子”。社会主义阵营曾达到十几个国家、十几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1/3 左右),形成了与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的庞大力量。然而世界风云变幻,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事业丢城失地,社会主义文明遭遇重大挫折,随之陷入低潮。

3.文章的中英文摘要部分要求精简连贯,说明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中文摘要要求200~300字左右;为方便外文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梗概,英文摘要要求400~500英文词汇左右。

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时代问题的回答,如果套用现在常用的句式,就是解决了中国要进行一场怎样性质的革命,以什么样的道路来完成这场革命。毛泽东的回答是,中国革命的性质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毛泽东的发明创造在于: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过,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有过,但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却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同样,近代以来的革命,武装斗争是有的,但无论是城市暴动,还是城市巷战,都是先城市、后农村,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这样,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也是如此。而毛泽东则开创了先农村、后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由此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同样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如此。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而最值得深思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由此,将社会主义文明的第二次崛起推向了新阶段。

由图9分析可知,随着浸出温度的升高,金的浸出率增加。当浸出温度为70℃时,溶液中金的浸出率仅为60.71%,说明有较多的金未被氧化成离子,从而未被浸出;当浸出温度为75~80℃时,溶液中金的浸出率增幅较大,说明有较多的金被氧化;当浸出温度继续增加,金的浸出曲线趋于平缓,此时浸金反应已充分进行。综合考率金的浸出率和试验成本,最佳浸出温度为80℃,此时金的浸出率为98.23%。

这个时代课题的提出和回答,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值得我们深入省思、反思和探讨。大家知道,邓小平当年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时代课题时,意味着有多种社会主义模式可以选择。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直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就要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行,是否还仍然有一些带有方向性、道路性、制度性、文化性的事情需要选择?是否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动,对于先前某些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所推进、有所改变、有所矫正?笔者以为,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因为,改革尚在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在路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1]不如此,就不会有“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也就不会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问题的深层本质。

而习近平同志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也有其非常显著的特点。即:更加注重和强调社会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国际性。这是一个重大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变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不必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亦是这样。可以说,几乎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都是这样的方略。更宏观重大些的(或更为重要的)是:认知、对待和处理社会发展与社会公正关系问题,尤其是如此。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70年来所走过的路来看,毛泽东时期,要建立与旧中国之社会不平等不公正的对立性的新社会,总的基调是强化社会公正,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人民法院、人民公安、人民检察院,直至人民铁路、人民医院,等等,可谓人民至上,但有些“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面对经济落后和不发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很低,邓小平自改革开放以来更重视发展,总基调为“发展是硬道理”,可谓“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正公平,社会公正公平问题需要适宜条件逐步加以解决(这里应当说是有“理性自觉”和预案设计的[2]373-374)。据此,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巨大成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可也毋庸讳言,虽然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奋力解决社会公正问题,但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贫困人群而言,社会平等公正等民生问题以及社会贫富差别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可以说不可小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以“全面性”思维、辩证性思维、底线性思维极为鲜明地兼顾发展和社会公正公平两个方面,着力于两者的有机结合、协调统一。首先,准确判定社会发展的新方位,果断提出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化,战略性着手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核心理念在于昭示:新时代要着重解决发展的质的问题,而不仅仅是量的问题;要把解决社会公正公平、贫富差别拉大等问题置于发展之中,将发展的终极价值置于和定位于解决社会公正、贫富差别等问题的轨道之上。一句话,将两者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其次,重申“不忘初心”,强化共产党人的人民性宗旨,高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这是以发展为基础的“人民中心观”。过去,我们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完全是为着人民的”,完全是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了建设美好未来。现在,我们党领导人民、依靠人民搞改革、搞发展、搞建设,同样也完全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富起来,为了中华民族强起来和伟大复兴。当然,我国目前阶段的“人民”是多阶层的,利益关系是较为复杂的。但依照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根本是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发展是为了人民,是为了人民的共同幸福生活;所以,以发展为基础的“人民中心观”,其终极价值是要实现以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公正公平。再次,更加旗帜鲜明地强化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不移地高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和信念。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发展和社会公正公平的有机统一。例如,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产党领导的市场经济,那么,它就要为实现党的宗旨、党的战略意图、党的奋斗目标服务,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就如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所指出的,共产党(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终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共产党领导的市场经济,它最终也要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本质发展,即:服从、服务于共产党人的战略意图,服从、服务于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服从、服务于《共产党宣言》所宣示的社会样态,即共产主义社会。正如邓小平所高瞻远瞩地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2]373-374事实上,这也许需要漫长的历史过程,也许需要艰难曲折的努力奋斗,但我坚信最终会成功的。最后,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循序渐进、砥砺前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链接”于人类社会发展,推动世界社会主义文明重新崛起的进程。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在一个国家不会取得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它的最后胜利需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语)。但在新的世界历史条件和时代条件下,如何开辟世界社会主义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共产党人乃至世界人民都需深入思考探索的、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毋宁说,“一带一路”的理论与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把中国的事情与世界的事情更加紧密地联接起来,更为主动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联接起来,这将为开辟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新道路提供可资借鉴的方向和智慧。今天,我们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过去我们曾讲“要为人类多做贡献”,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曾以伟大的政治气魄和宽广的民族胸怀多次强调和重申。[3]我们应当向伟人学习,树雄心立壮志,付出艰辛努力,以宏大国际视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略,为推进世界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张澍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若干重大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128-135.

[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Historical Orientation and Esse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wo Viewpoints on Xi Jinping’s Speech at the Conference Commemorating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Marx’s Birthday

ZHANG Shujun,WANG Yihan
(Department of Marxism,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24,China)

[Abstract] It has been hundreds of years since the rise of socialist civilization.The success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in October 1917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camp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marks the first rise of socialist civil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rks the second rise of socialist civilization.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ushes the second rise of socialist civilization to a new stage,in which the major issues of the times have its distinctive features,that is,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and emphasis on the systematic, integral, coordinated, comprehensive and international nature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rise of socialist civilizati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historical orientation;essence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2991(2019)06-0099-05

doi: 10.3969/j.issn.2096-2991.2019.06.014

[收稿日期] 2019-09-09

[基金项目]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的方位、使命和路径”

[作者简介] 张澍军(1950—),男,吉林扶余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荣誉教授,思想理论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高校德育;王一涵(1987—),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2016级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

[责任编辑 张宝君]

标签:;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和实质-学习领会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两点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