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结合,培养阅读能力论文_余燕

课内外结合,培养阅读能力论文_余燕

余燕(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具城厢镇中心校 四川 冕宁 6156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孩子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阅读。有效的阅读 习惯和方法,对于小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积累有大幅度提高。如今一大部分的小学生阅读兴趣不浓,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较强地阅读理解本领,对课外阅读认识不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课内外结合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2-0141-01

阅读本领, 是语文素养的重要表现。学生的阅读本领的提高就要从小抓起, 特别是孩子们的阅读本领, 培养孩子们的阅读本领是语文课讲授应要注意的,并让学生把所学得应用到课外的阅读,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对有效提高阅读本领起着一个关键作用。《语文课标》中对孩子的阅读量做出了鲜明的要求: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迁移应用,由课本到课外,由校内到家庭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是语文教学中对课外阅读不可忽视的延伸,进行“悦”读需要教师的引领, 使学生们在浩大的书海中自由翱翔。

一、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倡导学生自主 阅读的同时,更应教授给他们阅读 方法,让孩子真正享受阅读的快乐。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师,怎样才能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致呢?

(一)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 文 教 学 中,要让课 堂 变 得有趣,使学 生 学 得兴会淋漓,在学生享受阅读趣味的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如在教学《小木偶》一课时,先 在 课 前 精 心准备词语卡片,在导 入 新 课 时采用游戏方式,展示关于神情的词语,指名学生走到讲台展示之前,学生之间一个表演卡片上的词语,另一个根据表情猜词语,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住了。教师引出课题并提出疑问:小木偶的表情有这么丰富吗?(没有)他会碰到哪些事情呢?激发学生想去读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课文阅读教学,学生更容易融入到课文中,打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利用文本中的插图,激发阅读兴趣。

低段学 生 思 维以直观思 维 为 主,并以直观形 象来加强抽 象 思 维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依照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巧秒利用课文插图,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小猴子下山》一文时,在这一环节中利用课文的图片、生字卡进行随文识字,生字卡拼音,动态的结构展示笔顺书写等这些功能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直观全方位的了解汉字,也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用教学通的测试功能来学习汉字“满”,采取猜谜语的方法认识并记忆生字,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察看思虑本领,学生温习旧知的同时接触新知。为了使学生对几个含有提手旁的生字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图文结合记忆生字,教师让学生模仿动作等启发学生讨论交流,发表独立见解。

最后一个自然段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小猴子失落的心情,出示一张猴子失落的背影,学生再进行朗读,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三)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兴趣。

学生每天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如学生利用晨读时间自主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课间学生可以和伙伴自由阅读,在家和爸爸妈妈进行亲子阅读。优良的阅 读 环 境使学 生在阅 读时身 心 愉 悦,从而更好的、更快的投入到阅读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良 好的阅 读 环 境需要教师的营造, 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解放、尊重、欣赏, 才能让学生课堂内外自主地投入到阅读之中。

二、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让学生的“要 我读”变为“我 要读”,教师必须想办 法使学生对阅 读有兴趣,产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有了阅读需求,就会找阅读机会,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偶尔,教师可以在班上举办各种阅读活动,如读书小达人、好书大家说等活动,给学生带来阅读人乐趣;偶尔,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的语文讲授过程当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方式,如培育学生最主要的方式----精读法。教师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要求学生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边读边想,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渐渐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三、课内外结合,加强课堂阅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准确把握文章宗旨,体味思想情感,提高领会能力,受到思想教育。教学通常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1.初读课文,畅读感受。无论哪个年级,通常情况下,在教学课文之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朗读多遍,以便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为课文的理解打好基础。

2.精度课文,互助探讨,披文入情。学生对文本想进一步的了解,中段和高段通常可以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然后指引孩子一段一段阅读、思索、交流。在讲解重点片段时,让学生合作学习,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并进行仿照练习,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

《白鹅》一文中,作者在刻画了白鹅的啼声、步态、吃相时,通过应用了对比、拟人、反语等多种修辞表现手法,把一只傲岸的白鹅描述的极尽描摹。我们可让学生进行课堂训练:刻画一种动物的特点,可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刻画出来。这不仅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还训练了写作本领,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目标。

3.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闻 名的文 学 家叶 圣 陶曾经说过:“语文 教材 无非 是个 例子,凭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举一反三。”教师在教完一篇课文后注重学生向课外拓展的引导,要让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在阅读中产生意犹未尽的感受。在讲授过程中,学 习 古体诗《游山西村》后,为了让学生对这首诗理解更透彻,指 导 学 生 上 网 或 去 新 华 书店 查 找 古 诗 词,看看其他诗人 是如何写山的,在什么情况下而写的,这也就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有效开拓了教材资源,学生阅读的兴趣更浓,积累的知识更丰富,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内外结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一名学生不能只掌握教材知识。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从读物中汲取营养,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感悟,从而扩展学生视野,通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意思。

可见,教师的这种课后拓展,即可以扩展学生阅读面,又可以在运用中发展能力,这些都是立足与课本,以教材为核心,要想有效结合课内外阅读,就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来源,同时更要指引学生将阅读的触角伸向文章的文化来来历、作家的人生感悟及本身的生活阅历,从而扩宽学生阅读面,厚实学生的人文内涵。总之构建书香校园,必须课内有法, 课外有益,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陈瑜.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亚太教育,2015(33):26.

[2]周绍兰.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之我见[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第4期):12.

[3]蒋友会.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5(14):133.

论文作者:余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课内外结合,培养阅读能力论文_余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