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灸治疗阳虚证论文_王珍

[摘要]观察火龙灸调理阳虚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符合标准的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 组,观察组给予阳虚体质常规健康宣教,治疗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加火龙灸治疗,对治疗前后体质阳虚量表得分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说明火龙灸调理阳虚体质优于对照组。

结论:火龙灸为调理阳虚体质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火龙灸;调理;阳虚体质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中扮演重要角色,阳虚 相对于阴虚而言,指人体阳气不足而造成的脏腑功 能衰退、机体抵抗力和应变力下降的病证⑴,主要 临床表现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少气懒 言等。我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以火龙灸治疗阳虚证60例,疗效明显,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住院病人,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40 -82岁,平均 55岁;病程短者1个月,长者数年,平均病程为3年。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拟定。主症:(1)全身或局部畏寒或肢冷;(2)时常 有面部或足部虚肿;(3)舌淡胖苔润;(4)脉沉、微、 迟。次症:(1)夜尿频多;(2)便澹或尿清长。符合 上述标准中主症(1) ~ (3)(第1条为必备),次症 1条即可诊断为阳虚证。

1.3排除标准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阴虚 阳亢者;酒精过敏、伤口未愈、感染病灶、出血倾向、 妊娠、骨折、肿瘤患者。

2治疗方法

观察组常规养生指导:包括生活起居、情志 调摄、形体运动、常用药膳、保健按摩等指导,如居住环境空 气流通,注意保暖,尤其是后背、腹部和足底。春夏季节要 注意培补阳气,坚持日光浴,每次不少于15-20分钟,冬季 晨练应选太阳出来后,同时夏季避免强力劳作,做一些和缓 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情志调摄方面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 绪,广交朋友,多与别人交谈、沟通,及时消除情绪中的消极 因素;指导饮食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补阳气的食 物,少食生冷寒凉之品,少饮绿茶。平时多听一些激昂、高 亢、豪迈的音乐以调动情绪,防止悲愁忧虑和惊恐。可选择 百会、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按摩。

治疗组在常规养生指导上,增加火龙灸治疗, 隔2d做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⑴备好中药粉剂(科室自制调配,温经散寒、补肾温阳处方)、艾绒,打碎的鲜生姜,纱布、纱布垫、大胶布,打火枪.盆等用物至床旁。⑵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 如保持体位固定,感温热时及时示意。⑶协助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皮肤(整个背部从尾骨到大椎的督脉),

把事先准备好的中药粉剂平铺一层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上至大椎,下至长强,宽度10cm,再平铺一层打绒的鲜生姜,厚度约2cm, 宽度10cm ,覆盖督脉和膀胱经,然后再平铺一层艾绒,呈底宽上尖的艾柱,沿督脉走行,点燃。待艾绒燃尽时在两侧膀胱经上,以患者感到患部有热酸困涨痛感为佳,直至患者感到施灸部位和全身皮肤有温热感,甚至出汗为度。 艾柱燃尽,剔除艾灰,趁热大胶布覆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包裹姜绒及中药于背部,让余热发挥持续作用,病人可起身。待冷却后再取下。整理床单位,做好记 录,进行健康宣教。

治疗注意事项:⑴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2)治疗6 小时内不宜洗澡,如有轻微烫伤或起泡,嘱用烧伤膏涂抹, 暂时不再施灸。⑶一般选择温暖、晴朗的天气治疗。⑷避风寒、禁生冷。

3疗效观察

3. 1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⑵ 拟定。痊愈:怕冷症状消失,且伴随症状消失,随访 3个月无复发;显效:怕冷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怕症 状无改变。

3.2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经治疗3个月后随访,痊 愈14例,占46.7%,显效12例,占40. 0%,无效 4例,占31.6%,总有效率为86. 7% o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资料采用X2检验。治疗组总有 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有

统计学意义(F <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附典型病案:

患者,男,54岁,于2019年01月18日就诊。主诉:畏寒 肢冷7年余。曾在外院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不佳,遂来我 院。现症见:怕冷,脚有踩棉花感,耳鸣,声小,手指末端自 觉寒冷,夜尿多,舌淡胖,苔薄白,有齿痕,脉沉细。耳鼻喉 科检查:外耳道无充血、分泌物,鼓膜无穿孔、凹陷;纯音测 听,听觉诱发电位,中耳CT等检查无异常;生化及实验室检 查无特殊异常。中医诊断为阳虚证。给予火龙灸治疗,5次 为1个疗程,隔2d做1次。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自述怕冷 症状好转(之前盖2床被子,现只需1床),耳鸣好转,脚无 踩棉花感。随访3个月未复发。

4讨 论

体质禀受于先天,得养于后天。体质的差异性决定着 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以及感邪后发病与否和发病 的倾向性。体质虽然相对稳定,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具有一定的可变性(1)。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督脉循行于 脊柱正中,联络全身所有的阳经,对全身阳经的气血起溢 蓄、渗灌和调节作用,督脉阳气的盛衰对全身的功能产生 重要影响,督脉在治未病中居于重要地位(2)。针对阳虚 体质选择温补阳气 的治疗方法,以调节阳虚体质的偏颇,在疾病预防保健中 起重要作用,火龙灸疗法为我国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按八法之性,属于温热疗法。艾绒、生姜及我院自配中药粉剂为大补阳气,温阳通脉。通过借助艾火的温和热力扩张皮肤,通过经络传导增加药物的渗透吸收,从而达到振奋阳气、疏通经络、温经散寒作用,达到调理阳虚体质的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王英姿,刘小飞.艾灸结合穴位埋线调理阳虚体质[J]. 光明中医,2011(4):758 -759.

(2) 赵永坡,韩薇.督脉阳气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探讨[J]. 中医药学报,2008(4):6 -7.

论文作者:王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火龙灸治疗阳虚证论文_王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