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纪念日热潮思考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纪念日热潮思考

摘 要: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各种纪念日纷至沓来,逐渐形成了一股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热潮。在纪念《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帝国主义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问世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研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化发展,推陈出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纪念日;《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改革开放;十九大

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纪念日纷纷到来,在隆重纪念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划时代的巨擘诞辰、经典文本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事件的时刻,学界也重燃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人物、经典文本、社会主义历程中重大事件的深刻反思的热潮。认清马克思主义和其传统歧路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面临的挑战,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承的必须,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集中涌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纪念日

2016年是列宁撰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通俗的论述)》100周年;2017年是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与和平共处理论是列宁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是马克思主义对19至20世纪之交的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深刻洞察与剖析得出的结论。而十月革命则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重大的世界性历史事件,改变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面貌,标志着世界进入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并存、竞争发展的新阶段。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诞生170周年,是《资本论》发表150周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重量级的三个纪念日都集中在这一年,引发的纪念与反思热潮叠加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高峰。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具有开创性意义,是一次世界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深刻交流与碰撞。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共产党宣言》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本,是马克思主义成熟的标志性节点。而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的《资本论》出版,则是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揭示资本主义本质的重要文本展现。三个重大纪念日集中,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界形成了研究热潮。世界各地都掀起了纪念马克思的热潮,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成为了理论界新热点。

Nutrien表示,由于拉丁美洲对钾肥需求量较大,2018年全球钾肥销售量可能突破新纪录,总量将会达到650万吨-670万吨。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十九大召开之后的开局年,是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年,这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已经进入到提高质量的关键环节,十九大召开为未来中国的发展布局谋篇、规划设计,指明了当代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未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

定向越野运动反映着体育老师的谋略和教学水平,但因为是新兴的体育项目,所以目前尚无专业的体育老师给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同时,部分体育老师不重视对定向越野运动的理论学习,多采取体能训练及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在参与定向越野运动时无法真正体会定向越野运动的乐趣所在。

二、正本清源: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激烈:“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1]9。新时代,中国面临的意识形态的挑战更加复杂,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冲击已经客观存在,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也潮流涌动。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宪政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从本质上来讲都并未脱离资本主义体系的意识形态领域,隶属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阵营。虽然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但与其大趋势相生的则是“两个决不会”的判断:“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因为这些规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的激烈斗争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这是新的世界观与旧的世界观的生存竞争。正因如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正本清源,厘清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理路,驳斥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论调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和本质的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纪念日集中出现,这种偶然的现象却掀起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必然热潮。实际上,自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严酷的考验和挑战,自由主义等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潮甚至预言历史已经终结于资本主义。但是,科学和真理经历过考验才能更加显示出其持久的生命力、昭显出其正确的方向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发展有自身的深刻认识,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革命者的视域中,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化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500年的历程和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70余年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具有生命力的,虽历经曲折但依旧取得了巨大的世界性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和历史的特性,既有国别化的区别,也有民族化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面临着时代性的问题,不同的历史时期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历史问题也不同。中国几代领导人很好地回答了中国怎样站起来、富起来的问题,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21世纪,中国又面临着如何强起来的历史课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明确了中国当前进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倡导:“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断推陈出新、解决问题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10。方向和定位问题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指示标问题,准确定位并明确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4]。随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纪念日热潮的涌现,推陈出新,掀起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

因此,新经济环境是技术进步和市场进步的共同结果,技术和市场对于中小制造企业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正确认识技术环境发展状况和市场环境的发展状况,是中小制造企业制定战略的思维基础。

三、推陈出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代

除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论断的重新挖掘与反思之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2018年又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历经40年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开展“一带一路”建设,进而推向国际。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关键期,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之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目标。2018年又是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了具体实施阶段,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再出发。

近三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纪念日集中出现,既能够为马克思主义者提供实体、实物等的纪念形式,更能够从话语权上进行深刻把握和掌控。马克思主义要在当前的世界和中国体现存在感,更要呈现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在场”。2016年,从纪念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诞生100周年到纪念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列宁思想研究出现了小高潮,国内各大著名期刊和相关机构都进行了相关专题会议,以文赴会、研讨会等形式把列宁思想研究的学者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批列宁思想研究的新文章、新观点,开拓了列宁思想研究的新境界。而2018年则是《共产党宣言》诞生170周年,《资本论》诞生150周年和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三重叠加,各大新闻媒体、出版社、编译机构、期刊社、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界等相关部门都在策划举办纪念活动。与此同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去思考《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现实价值、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会有更深入、深刻的理解与论断。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纪念日集中的语境下,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体现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立场、话语、逻辑、存在,展示马克思主义的“在场”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现实需求。而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制并存还将持续很长的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讲,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3]。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其实质也是生产方式本质的区别造成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才是正本清源的做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实践内涵和历史内涵,绝非随意提出的论断。201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发展已经从满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富裕强大的国家建设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国内环境也与任何一个其他历史时期不同。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使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社会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不同的主要矛盾标志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解决主要矛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就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基本指针。这十四条基本方略涉及到党的领导、人民中心、深化改革、发展理念、人民权利、依法治国、核心价值、民生保障、自然环境、国家安全、党指挥枪、“一国两制”、共同命运、从严治党。在这十四条基本方略中,涉及到党建的有:党的领导、党指挥枪、从严治党,体现了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探索和新成果。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心环节,党指挥枪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原则,从严治党是在新时期党面临着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历史任务下进行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从十八大到十九大,党的建设日益重要,从严治党成为党的民主生活的主题。民主民生也是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人民中心、人民权利、民生保障。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1]21,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才是根本宗旨。在此宗旨之下,坚持人民的权利,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必然选择。解决新时代的基本矛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更美好需求,要提供坚强有力的民生保障,稳定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除了党建和人民这两个主题之外,十四个基本方略中还有涉及到改革发展理念的:深化改革、发展理念。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40年,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深化改革成为最困难也是最必要的过程,新发展理念融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实现现代化和富强中国的必须。十四个基本方略中,还有涉及到国家发展层面的:依法治国、“一国两制”。依法治国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新时代强调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的必然要求。随着新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新的法律也将逐步产生并规范新时代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用法治来维护社会秩序,提供更良好的社会运行环境,减低社会管理的成本。“一国两制”已经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性问题,也将在未来解决台海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反对国家分裂,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完整性,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个基本方略中还有涉及到中国发展软实力和外部环境的:核心价值、自然环境、国家安全、共同命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软实力的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指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支柱。随着发展的累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成为发展着的中国建设者们深入思考的问题,长久以来的环境与人的紧张关系需要重视并获得解决。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23,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以往的粗放式发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了。新时代的国家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危险交织在一起,提出了新的挑战,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基本任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国内两个环境。这十四条基本方略按照以上分类划分为:党建、人民、改革、发展、环境,五个大的层面(见表1),基本涵盖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尊重和体现。

表1 十四条基本方略的五大层面

类别十四条基本方略对应内容党建(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人民(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环境(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纵览十九大报告,行文流畅通俗,没有生僻字和艰深理论,却完整而全面地指明了中国未来建党一百年、建国一百年所要达成的明确目标是小康社会、现代化国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陈出新。新时代的基本矛盾、基本任务、建设方略、建设目标条分缕析,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注重综合体系的建设,构成了十九大报告经纬纵横、骨肉分明、通俗平易、渗透理论的特点。十九大报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阐述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的深化发展,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的结果。在我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望未来的时刻,我们必须:“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ST8100软件主要包括闭路电视、出入控制、防盗报警、电子巡逻、可视对讲机、停车场、周边保护、火警报警、施工设备管理等子系统,系统功能高度整合,即通过ST8100平台实现对多个子系统和设备的控制,对中央控制室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其中,将安全功能模块集成到同一平台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ST8100主要采用开放式架构,允许访问第三方协议通信接口。例如,在门禁系统中,有更严格的读卡认证程序,既能实现ID认证,又能进行复杂的读写认证,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代码、持卡人基本信息、旗帜位、黑名单、卡片开始日期、截止日期等。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集中涌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纪念日掀起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潮,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境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持久和坚韧的生命力,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辩证统一。国际格局变化和国内形势的推进导致了中国在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旧激烈,马克思主义需要把握好自身的话语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在场”。而纷纷涌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纪念日,正是这种马克思主义“在场”感体现的最佳契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中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基本指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纪念日纷纷涌现引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是现象层面,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历经曲折蓬勃生命力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展示。唯有关注热潮,参与研究,主动把握马克思主义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反击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才能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厘清界限、正本清源,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8.

[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OL].(2018-05-04)[2018-08-0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04/c_1122783997.htm.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078(2019)01-0093-04

收稿日期:2018-08-17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9.01.21

作者简介:蔡潇(1981-),女,江苏南京人,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心研究员。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17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7Q176;黄冈师范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0182403;黄冈师范学院2018年博士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802503。

责任编辑 周觅

标签:;  ;  ;  ;  ;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纪念日热潮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