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概念图教学的思考_概念图论文

高中生物学概念图教学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学论文,高中论文,概念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概念不可能单独存在,每个概念都必须根据与之有关的其他概念间的关系才能确定其准确的含义。基于对概念的这样理解便提出了概念图[1]。概念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表达。概念图盛行于欧美国家,是中小学教学中很常用的方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2]。推广概念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策略之一。因此,概念图是一种有效教与学的策略[3]。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利用概念图组织教学也是必然趋势之一。

1 概念图的绘制

概念图绘制步骤一般包括:①选取一个熟悉的知识领域。②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③初步拟定概念图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④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⑤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修改和完善[4]。概念图绘制规范为:①概念图中每个概念只出现一次。②连接两个概念间的联系词应尽可能选用意义表达具体明确的词。③连接概念的直线可以交错,但向上或向两侧联系时需加箭头(没有箭头时默认则由上往下)。④概念名词要用方框和圆圈圈起来,而联系词则不用。有人就概念图教学提出建议认为:①演示制作实例。②给学生练习机会,让学生自行制作。③对概念图构建提出适当指导建议,并鼓励进行修改。④鼓励学生创造性构建概念图[5]。

2 概念图教学思考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正在或即将实施,尤其强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我们究竟如何进行概念图教学呢?根据高中生物学科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实践,如下问题供思考:

2.1 概念图范例 概念图教学首先应该给学生呈现概念图范例。可以提供其他生物学课本现有的或者教师制作的概念图。如图1:

(引自浙江教育出版社授权翻译出版2003年版美国最权威研究性教材——《科学探索者:动物》)

概念图制作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获得,需要给学生范例,让学生加以揣摩、领悟和模仿。通过上面程序,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能够较快地把握和遵循其中规范。在概念图制作的教学中,若先详细介绍概念图制作知识,空洞抽象,学生往往不知所云,不符合学生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学习心理。呈现一个简单、富有代表性的、规范的概念图范例,学生可以掌握概念图绘制的一般规律。在学生领悟基础上再由学生尝试制作,积极性较高。对学生作品和前面的范例加以评讲,可使概念图制作规范和要求进一步得以内化。

2.2 概念图变式训练 概念图是一种教与学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教学评价工具和知识表征工具。在湖南省2005年高中生物学IBO初赛试卷中的43题已经得到体现。在将来高中生物学考试中,概念图可能作为一类考试题型出现。在平常的教学中尝试进行概念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然而,概念图制作方法和规范属于陈述性知识,而具体制作过程则是将陈述性知识转化成程序性知识的过程。程序性知识获得需要进行变式性训练。所谓“变式”指概念或规则的“正例的变化”。通过提供变化的正例,让学生练习,从而掌握程序性知识[6]。在概念图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根据不同材料,教师提供概念图框架图要求学生填写方式并写出不同连接词,在变式训练中使学生的概念图制作能力得到发展。如将湖南省2005年高中生物学IBO初赛试卷中的43题答案拿来,将几个关键概念或连接词去掉,让学生尝试填写等。国内概念图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在短暂时间内完成。学生学习概念图基本制作知识和规范后,制作的概念图常不符合要求。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对概念图绘制知识的掌握停留在陈述性知识阶段,没有能够实现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过渡,即没有掌握相关程序性知识,这样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

2.3 概念图教学与其他学习方式、传统概念教学方式的关系处理 《科学探索者:动物》(Science Explorer Animals,Pearson Education)一书中也认为概念图是信息处理的方式之一,与比较/对比表、维恩图、流程图、循环图等手段均可处理信息。因此,概念图是一种对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对于其他方式不应该排除,应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否则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很好发展。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中,应针对学科内容特点,教会学生采取相应学习方式,利用不同知识表征方式加以学习,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如新陈代谢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分裂、生长发育等用流程图比较好,就酶、蛋白质、激素、脂质关系而言,采用维恩图就比较好。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关系利用比较/对比表效果较好。

概念图的制作过程中必然涉及一些具体概念。就我所听两节关于概念图使用的市级公开课及相关文献检索中发现,就概念图中具体概念的教学是否应该采用传统概念教学策略均未涉及。在概念图绘制的教学中是否有必要对学生就具体概念形成和获得加以处理呢?这个问题涉及到概念图作用、概念图教学目标和概念图教学安排等问题。基于国内概念图教学情况,在促进学生具体概念理解的传统教学策略基础上,进行概念图的制作教学会取得更好教学效果。正如所听公开课——生态系统成分的概念图教学中,教学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学生学会绘制概念图,另一个是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的生态系统知识。教师应该先对几个关键概念如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采用传统概念教学方式加以处理,然后再通过概念图绘制促进学生领悟、理解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成分知识,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习得。这样符合认知规律。可有效降低学生认知负担和心理焦虑,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4 概念图的展示 在我的一节关于细胞增殖中染色体和染色质变化公开课教学中发现:教师在呈现概念图时采取分步教学,由局部到整体,逐步展示,效果比预演时展示概念图全图要好,这样概念层次清晰,关系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把握复杂的概念和概念关系,有利于概念图制作的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当然现在有概念图制作软件,采取分步教学,效果较好。但对教师要求较高,必须预先设计好。否则随意性加大,制作的概念图不符合规范,漏洞百出。在后来的一节高中生物学复习公开课中,发现有此现象。学生概念图规范的陈述知识和概念图绘制程序性知识获得出现偏差,不利于知识的系统获得。

3 概念图的不足

3.1 时间 概念图教学需花费较长一点时间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概念图再现他们知识。当然概念图不是唯一方式。概念图训练需要长期性。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开展概念图教学值得思考。

3.2 “专家图”对学生个性化学习不利 “专家图”是否应该存在以及是否能够作为评分依据的问题,也处于争论之中。概念图主要是对图的创建者有用,构图过程为学生在特定主题上进行反思提供了结构化空间,学生只要能够清楚表达他对于主题的想法就可以了。强调“专家图”的存在和作用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不利于学生自我反思。

只要学生按照概念图制作规范要求的思想构建高中生物学概念图就可以了。按照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原有知识和表达方式有明显差异,对高中生物学某些知识的概念整理方式和审视角度存在明显差异。如果他能够按照概念图绘制规范对某一内容进行整理并不断发散,反而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具体表现。

对于“专家图”,它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供学生领悟和参照,而不能仅作为评价工具,否则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是不利的。概念图本身也是一个发散性思维的很好工具,我们又何必让学生画的一定要跟专家一样呢?

3.3 忽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 概念图往往反映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静态部分,因而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影响。

因此,概念图只是一种陈性述知识表征工具,对学生其他能力把握存在不足。另外,一些学生有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和认知方式,在学习中不愿意建构概念图,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标签:;  

关于高中生物概念图教学的思考_概念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