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论文_宋兰兰 潘晓

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论文_宋兰兰 潘晓

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 266520

摘要:长期卧床患者,如果护理不当,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将威胁生命。本文介绍了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并重点总结了这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指导实际护理工作,最大化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长期卧床患者 并发症 预防性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因身体素质差,如果护理不当,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较为常见的是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褥疮等。对长期卧床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可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预防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最大化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一、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

1、坠积性肺炎

病人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排不出来,坠积于肺内,会导致肺感染。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卧床病人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堵塞静脉,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血栓可以脱落,沿血管走行,造成重要脏器栓塞。

3、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

长期卧床病人全身骨骼脱钙明显,大量钙盐从肾脏排出。如饮水不多,钙盐易在肾脏或膀胱形成结石或引起感染。

4、褥疮

长期卧床病人容易压伤皮肤,形成褥疮。

二、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性护理

1、翻身拍背: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协助患者翻身及拍背,每2h一次。将患者床头摇高3O°-45°,半卧位与卧位变换,利于排痰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拍背时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力度应均匀一致,每次3-5min。通过拍背,使支气管、细支气管内痰液因振动而产生咳嗽反射,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及深呼吸,痰液由小气管到大气管,痰液随即咳出。

2、湿化气道:雾化吸入是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雾化吸入过程中,护士须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严密观察其反应、面色、心率、呼吸情况。对于年老体弱的病人,雾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窒息。雾化吸入后必须协助患者拍背,帮助排痰。

3、体位引流:采用体位引流,可使呼吸系统分泌物或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气道排出。引流期间配合拍胸拍背的措施通过叩击震动胸背部,可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气管内的痰液松动脱落排出体外。早期使用体位引流,减少了深部吸痰的次数,减少将细菌带人肺内的机会,同时减少了深部感染率。

4、吸痰:对于昏迷患者来说,吸痰是预防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吸痰时操作要轻柔,吸引时负压渐增,并缓慢向上提升,左右旋转,吸引时间不超过10s为宜。另外吸痰管应每次更换,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5、口腔护理: 对长期卧床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做好意识障碍病人的口腔护理是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前提和基础。一般选用生理盐水,也可以根据PH值选用漱口液,以达到改变口腔酸碱环境,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6、健康教育: 坠积性肺炎的防治,有效控制感染和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是关键。应告知患者勤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尽量鼓励其自行翻身、床上活动。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1、患肢护理:抬高患肢30°,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缓解疼痛。下肢广泛水肿者,注意保护患肢,避免碰撞、挤压及热敷,以免皮肤损伤感染,加重病情。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肢周径、颜色及温度的变化:患肢周径不断增加,颜色加深,说明静脉回流受阻,病情加重;患肢皮温升高说明出现感染,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饮食护理:血黏度增高是诱发DVT的重要原因,应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厚之品,降低血黏度,以有利疾病的恢复。

3、静脉输液的护理:采用患肢局部静脉滴注药物,使药物直接到达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由于患肢水肿,静脉显露不清楚,因此要求我们技术操作要熟练、静脉穿刺成功率要高,避免损坏血管,并选用静脉留置穿刺针。

4、溶栓护理:由于急性期使用了大量的溶栓、抗凝药物,所以应密切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注意出血倾向,发现牙龈出血、鼻衄、皮下出血、黑便及尿血等出血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调整用药。急性期血栓较疏松,容易脱落,在溶栓治疗时,要更加警惕肺栓塞的发生,高度重视患者出现的胸痛、咳血、呼吸困难、咳嗽及发绀等症状。

5、恢复期护理:在患肢水肿明显减轻后,应下床适当活动,增强肌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活动应循序渐进,不可过度,避免久站。有些患者由于遗留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活动后水肿等,应在活动时穿医用弹力袜,有利于增强静脉血液回流,减轻症状,在休息时也应抬高患肢。

四、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的预防性护理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消除其焦虑、紧张情绪。

2、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尿量起到冲刷膀胱, 利于引流的作用,同时减少细菌进入尿道的机会。

3、保持尿道口、会阴干燥,清洁。

4、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插尿管应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留置导尿者应选用封闭式导尿系统,以减少细菌污染,尽量保持其密闭性。尿袋每周更换1~2次,放尿或更換尿袋时应严格无茵操作。

5、每24小时开放尿管一次,10分钟后夹闭, 防止膀胱括约肌松弛。

6、定期尿常规、尿培养及药敏等检查。

五、褥疮的预防性护理

预防压疮主要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原因与诱因,因此护士要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还应养成在床边交接病人皮肤情况的习惯。

1、勤翻身:实施有效到位的翻身来间歇性地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褥疮最为有效、关键的措施。

2、正确实施按摩:平卧时,将手放入臀下,掌心向下向上均可。充分感受皮肤温度和受压力情况,并上按摩皮肤5分钟,每20分钟重复一次。

3、床褥、床单的要求:卧床病人的床褥要透气,软硬适中、吸水性好,可用气垫床(卵窝形为佳)、高密度海绵床垫,床单应为纯棉,另外在床单上可铺一条纯棉浴巾,便于更换。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预防褥疮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温水擦浴每天1—2次,擦洗时不可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不可用力擦拭,以防损伤皮肤。

5、早发现,早治疗:褥疮早期皮肤发红,采取翻身、减压等措施后可好转。当皮肤出现浅表溃烂、溃疡、渗出液多时就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六、小结

总之,长期卧床患者与普通病人的在护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要特别重视对长期卧床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们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尽可能的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参考文献:

【1】郭丽. 长期卧床病人的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 中外健康文摘,2013,(21):320-320,321.

【2】李来红, 姚欣. 老年人卧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5):242-243.doi:10.3969/j.issn.1007-8231.2012.05.270.

【3】包婵姬. 长期卧床病人褥疮的预防和护理[J]. 医药前沿,2013,(36):309-309.doi:10.3969/j.issn.2095-1752.2013.36.334.

论文作者:宋兰兰 潘晓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论文_宋兰兰 潘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