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探论文_汤秋雨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探论文_汤秋雨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中学 贵州 贵阳 550000)

【摘 要】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懂得有关史实的基本观点,又要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道德品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5-006-02

历史教学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门重要课程。历史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又要使学生懂得有关史实的基本观点和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历史教育相统一。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思想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学生生活为主线,将学生品德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国情教育、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知识、经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来谈一谈在历史教学中是怎样渗透德育教育的。

一、渗透德育的关键--历史教师的素质。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的"良师"。一要有心,对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二要有德,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心灵美,只有心灵美的良师,才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称职的老师是会误人子弟的。其次,是合格的"经师"。一要有识,即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二要有能,即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缺一不可。

二、结合历史资源优势,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有位名人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塑造和完善人格。新课程充分发掘了历史上那些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的名人言行,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教化功能。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则",几千年来,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不惜以身报国。屈原自沉泊罗江,以身"殉国";苏武牧羊,威武不屈;岳飞"仰天长啸"屈死风波亭;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虎门销烟";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都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教育: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有志者应该敢于面对千难万险,坚忍不拔,奋发向上,才能成就大业。在历史教学中应注入时代的血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过硬的心理素质,促进人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明礼貌的教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文明礼仪之邦闻名于世,"虚席以待"、 "程门立雪"、 "倒屐相迎"、 "三顾茅庐"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典故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是十分重视礼仪的。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表现了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同样勤学好问、开拓进取等等都能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信手拈来的历史资源成为人的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寻找感悟。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人、英雄、仁人志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涉及。这些人物令学生敬慕崇拜。他们迫切想了解探究,甚至想一睹为快。我们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开展读书活动。在历史教学中,我经常开展"伟人少年时代"演讲比赛,"英雄在我心中"讨论会,"革命先烈"故事会等活动,激发了学生们读书的积极性。学生们四处找书借书。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刻苦读书、求学,寻求探索革命真理的艰难曲折历程,常常吸引着学生,打动着学生的心灵。以至于在讲故事听故事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读书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使学生们了解了历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我们还搞了"我最崇拜的英雄"主题活动,"学习先烈诗抄有感征文"、"历史上科学家专题讲座"等,再加上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这些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在学校逐渐形成。

四、榜样引路,教育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引导学生以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为榜样,来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大有好处的。比如在讲到马克思和恩克斯时,我会引导学生以这两位无产阶级导师为榜样,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围绕我们应向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思学习什么展开讨论。大家通过讨论明确了以下三点:第一、应树立崇高的理想,立志为人类谋幸福;第二、要勤奋学习,服务社会;第三、好好锻炼身体,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样既使学生学习了革命导师的崇高品质,又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情境感染、潜移默化。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目的的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图片,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电视电影和文艺节目,来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水平。还通过其他各种渠道,充分利用美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红军长征》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了长征路线图和飞夺沪定桥的材料,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经历了一个极端艰苦的历程,这在世界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长征精神鼓励了学生,他们好好学习,刻苦读书,树立了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老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论文作者:汤秋雨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探论文_汤秋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