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包装处置资产的风险_不良资产论文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采用打包方式处置资产的风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管理论文,资产论文,风险论文,方式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方式,打包方式的实质就是整体债权转让,是一种权衡多重任务、目标、矛盾而选择的方式,既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有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又提升了不良资产处置价值,满足各类投资者的不同需求。由于不良资产涉及的债务企业陷入困境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处置不良资产就需要与这类债务企业打交道,需要把维护社会稳定与实现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统一起来,坚持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市场化处置原则,积极采用打包方式,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程。2002年7月,江苏省灌云县政府以500万元买断了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持有的灌云县45家企业的6000万元债权。在此之前,诉讼、破产清偿等其他处置手段也曾被考虑到,但因要面对诉讼成本、执行难、工人失业等问题而被排除,面对有政府影响下的司法问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采取了打包方式,把收回无望的“零资产”项目和能部分收回的项目捆绑出售,在多重复杂关系的交织下,努力实现资产回收的最大化,维护了社会稳定。这也充分体现了打包方式处置资产的隐性效果及其重要意义。具体概括即:一是能够实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存量的快速下降。打包方式是将一定数量的债权、股权和实物等资产进行组合,形成具有某一特性的资产包,再将该资产包通过债务重组、转让、招标、拍卖、置换等手段进行处置的方式,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实现不良资产的批量处置;二是节约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成本。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面临沉重的费用负担,由于成本高昂,许多不良资产不得不被暂时存放,而采用打包方式,则可以通过与政府主管部门、中介机构的集中谈判与协商,实现降低交易费用的目的;三是减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贬损。不良资产普遍具有“冰棍效应”,即不良资产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缩水,损失不断加大。因此,打包方式可以防止资产再度损失。

笔者基于博弈论视角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资产处置方之间的关系及其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一)模型假设及相应解释

第一,博弈的参与者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乙方,假设乙方有两种类型:信用好的部门和信用不好的部门,信用好与不好以处置前后存在的风险与部门相关度的大小所区分。

第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支付空间U[,甲]=(U[,甲1],U[,甲2],U[,甲3]),其中U[,甲1]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受信用好的部门采取打包方式的净收益,U[,甲2]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受信用不好的部门采取打包方式的净损失,U[,甲3]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接受信用好的部门时的效应。

第三,乙方支付空间U[,乙]=(U[,乙1],-U[,乙2],U[,乙3],-U[,乙4]),U[,乙1]、U[,乙2]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信用好的部门是否采取打包方式的效应,U[,乙3]、U[,乙4]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信用不好的部门是否采取打包方式的效应。

第四,这里U[,乙3]>U[,乙1],U[,乙4]>U[,乙2]。即信用不好的部门采取打包方式的净收益大于信用好的部门采取打包方式获得的净收益,信用不好的部门不采取打包方式的净损失大于信用好的部门不采取打包方式的净损失。

第五,为使问题简单化,假设信用不好的部门不采取打包方式时的效用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采取打包方式的效应相同。

(二)博弈过程

对于乙方申请采取打包方式,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来判断其属于哪种类型,以及进一步决定是否同意采取打包方式处置资产。如果其属于信用好的乙方,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接受乙方的要求,否则拒绝采取打包方式。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乙方处于信息的优势地位,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因为乙方相对了解自己的情况,也了解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收益函数,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乙方的风险状况、资信等却不能完全了解。因此,这场博弈是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这时,乙方的策略空间为申请或不申请。

假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博弈开始时,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认为乙方是信用好的概率为P[,1],对于乙方采取打包方式,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受的概率是P[,2];由于乙方信用不好的概率是1-P[,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采取打包方式的概率为1-P[,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选择采取打包方式的期望效用为:

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最优选择是:当P>P[,0]时,采取打包方式;当P<P[,0]时,不采取打包方式;当P=P[,0]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否选择打包方式是无差异的。

(三)博弈结论

第一,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否采用打包方式,关键是从社会影响及公司形象出发。当然,在现有体制下,我们没有理由不理解,为了正确处理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坚持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仍然会选择以打包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第二,从博弈角度分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采取打包方式的最终依据仍然是选择对象的考虑,尤其重视打包方式处置效果及带来的后续效应,也就是推断购买乙方信用好坏的概率有多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政府、经营好的企业等,认定信用好的概率较大,即P>-U[,甲2]/(2U[,甲1]-U[,甲2]),此时的均衡结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选择打包方式;而对经营一般的企业及个人经营者等会持保守态度,认定其信用不好,即P<-U[,甲2]/(2U[,甲1]-U[,甲2]),此时的均衡结果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会选择打包方式。

第三,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使得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双方之间的博弈过程处于劣势地位。在多重复杂关系的交织下,市场中可能出现“低劣者驱逐打包方式”的规律,如受让人采用非法手段处置已购资产等,也可能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和社会稳定问题。虽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与信用好的部门采取打包方式,但效果却不一定达到预期,这主要是缘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购买乙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仍然采取混合策略(以一定概率随机选择资产处置方式)。如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能采取各种手段尽量消除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那么该博弈就变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就容易做出决策。

第四,由于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债权转让市场和相应的交易机制,债权转让中介机构相对缺位,加之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不良资产处置回收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债权人对债务人资产状况及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交易双方特别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债权的打包价值无法做出合理估价和正确判断,于是,资产出让价值可能在采取打包方式处置过程中偏离市场价值,致使出现了所谓的“黄牛”现象,而且其传染性十分严重,进而引起“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对资产处置秩序带来巨大冲击。

第五,采用打包方式处置资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分期付款,极易形成再度损失。这主要是对受让方的信息了解不完全,尤其是其付现能力的估值有差异。然而,由于自身不良资产瑕疵的存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有可能做出让步,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在打包方式中出现分期付款的约定,形成信用违约风险。

实践证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采用打包方式处置资产时,确实应该考虑设计一些制度措施来改变对受让方的支付,使其为负值,混合均衡将会转变为分离均衡,以便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一是采取打包方式处置资产时,以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注意协调和化解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积极寻求解决各种利益矛盾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力求提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良好形象。处置不良资产的实质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如果在资产处置中不注重因时、因地采取不同处置方式,不仅使一些资产的潜在价值被埋没,特别是涉及所有制结构、产权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时,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

二是在采用打包方式处置资产转让对象的寻找和选择上,应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对债权资产进行积极推介,加强宣传力度,使社会投资者有一个正确认识,逐步培育投资群体。由当地政府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可利用其对债务人熟悉的优势,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政府资源优势,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需要,运用打包方式统筹处理不良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政策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转让给不具有经营资格的非专业机构和自然人。

三是完善受让方的信息收集,及时了解并掌握采取打包方式的正确性,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频率。采用打包方式处置资产时,要求受让方提供全部相关文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严密的评级体系,客观评价受让方的信用等级,对目标客户进行重点审查及监控,以便掌握主动权。要建立相应的信息档案库,对曾经协议记录良好的受让方可继续合作,对存在不良记录的受让方立即停止合作。

四是正确处理打包方式处置资产与提高资产回收率的关系。打包方式处置资产的前提是提高资产回收率,绝不是以降低资产回收率为代价去追求打包方式。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要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回收率作为加快资产处置速度的基本出发点,要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回收率贯穿于加快处置资产的全过程。

五是创新处置方式,实现不良资产处置手段的多元化。针对不同的处置对象,不断探索处置工作的有效手段,注重资产处置方式的灵活运用,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涉及分期付款的,要注重把握回收概率,或实行抵押、质押等手续,尽量减少或避免分期付款行为。

六是加快市场化步伐,发挥市场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基础配置效率。完善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具有积聚信息、发现价值、决定价格和配置资源等功能,鉴于国内不良债权交易市场投资者严重缺位的现状,要规范投资人和中介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使不良资产的出售、重组、置换等专业化运作充分依托市场机制,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允许更多的投资主体进入市场,提高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和竞争程度。

标签:;  ;  ;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包装处置资产的风险_不良资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