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肖斌

中国贵航集团三O二医院 消化内科 561000

【摘 要】目的:针对胃溃疡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参照组(45例)。研究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予以参照组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并比较6周以后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HP根除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情况。结果:经比较,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的高于获得82.22%的参照组(P<0.05);并且研究组HP根除率和夜间酸突破发生率结果均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0.05)。结论:针对胃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同奥美拉唑的疗效对比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临床疗效探究

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容易导致出血或者穿孔等并发症,并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1]。胃溃疡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临床上也在不断寻求积极有效的治疗举措。本研究分别探究了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作出如下的报告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胃溃疡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2岁-6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45.6±2.2)岁,病程为5个月-40个月,平均病程为(20.6±1.3)月:参照组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0岁-70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6.8±3.4)岁,病程为6个月-42个月,平均病程为(24.5±2.0)月。所有入组的患者均经胃镜活检病理得到诊断,并且通过呼气试验显示患者具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存在上腹部不适、反酸或者隐痛等情况。并且不具有消化道肿瘤、慢性心肾衰竭疾病或者胃部切除术等情况患者。分组情况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并同意,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等资料比较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45例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前2周予以规格为20mg奥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CK8037)、1g阿莫西林(香港联邦制药厂,批号:17064)以及500mg克林霉素(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133800),按照每日服用2次的标准进行治疗;后4周予20mg奥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CK8037)每日服用1次的标准进行治疗,针对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前2周予以规格为20mg的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1108)进行治疗,克林霉素及阿莫西林的用量同参照组相同,并且遵循每日2次的用药标准。后4周予20mg的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1108)每日服用1次的标准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6周的治疗。

在治疗期间需注意的问题为严禁烟酒并且保证饮食及作息规律,克林霉素、阿莫西林为早晚餐后服用,埃索美拉唑以及奥美拉唑在早晚餐前空腹状态下服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HP根除率以及夜间酸突破发生率,观察并比较不良反应情况及复发率。

疗效的评价标准为:治愈,即临床症状消失,并且溃疡和周围炎症均消失;显效,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溃疡消失,炎症残留部分;有效,即同治疗前相比较,临床症状具有缓解,溃疡面积具有50%以上的减小,存在炎症情况;无效,即患者治疗后溃疡面积减少程度在50%以下,炎症突出,临床症状未改变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于数据展开分析以及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进行表示,经卡方检验。在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治疗有效率比较情况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以后,总体有效率比较情况如下表1所示。经比较,研究组显著的优于参照组(P<0.05)。

2.2 HP根除率和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比较情况

两组患者HP根除率和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比较情况如下表2所示,经比较,两项结果研究组均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

2.3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比较情况

经治疗,研究组无不良反应情况,参照组有2例患者产生谷丙转氨酶升高现象,调查的复发率结果显示,研究组有2例患者复发,参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复发,研究组(4.44%)低于参照组(17.78%),差异显著(X2=4.05,P<0.05)。

3讨论

伴随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胃溃疡发病率逐渐增高。胃痛、胃胀以及反酸嗳气等是胃溃疡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的机制同胃酸异常分泌以及幽门螺杆菌、胃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等方面具有重要关联。在患者的上腹部疼痛期间,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得到治疗,会加深患者的痛苦,并且对正常生活质量构成严重的威胁。

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之一就是奥美拉唑,其能够对H+分泌进行有效干扰及抑制,并且联同抗生素可以较好的根除HP。其局限性为经细胞色素P450酶同工酶CYPC19实施代谢,据有关资料显示黄种人群中具有15%及以上存在此酶缺陷[2],所以由于治疗的个体差异性问题导致效果不尽理想。

埃索美拉唑是一种结构单一S异构体,保障体内部较少量通过CYP2C19通道进行代谢[3],进而其有效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奥美拉唑,获得较高的抑酸效果,推动溃疡愈合,根除PH,并且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据有关的研究表明,应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期间,停留于患者体内半衰期同奥美拉唑相比较超出2小时,同时发挥出的胃酸分泌抑制功能超出奥美拉唑4小时,可以有效将胃溃疡症状得到尽快缓解以及改善,获得较为持久稳定的疗效。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比较总体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的比较上研究组优势显著(P<0.05),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参照组(P<0.05),充分表明了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胃溃疡,效果更为理想,更具备安全可靠性。

结语:

综上所述,对胃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同奥美拉唑相比较疗效显著。同时具备一定的安全可靠性,降低或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情况,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春红.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09):178-179.

[2]曹德福,戴炜.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02):227.

[3]刘远锦.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14(32):109-110.

论文作者:肖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  ;  ;  ;  ;  ;  ;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肖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