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胃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陆志伟论文_陆志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陆志伟论文_陆志伟

无锡新区凤凰医院 214028

摘要:目的:评价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胃癌病例行气体对比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层厚1~2 mm,在此基础上进行CT仿真胃镜和VRT技术,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检出病变位于胃窦部31例(50%),胃底贲门部10例(16%),体部9例(15.7%),弥漫型12例(19.3%),病变检出率为100%。多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50例,广泛性胃壁增厚12例;其中早期胃癌10例,进展期胃癌52例;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转移17例;本组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结论: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胃壁及腔内、外病变,并直观反映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的范围,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最具潜力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胃癌;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方法主要依靠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但胃镜检查为一种有创检查,且无法通过高度狭窄部份,不能观察黏膜下及腔外病变。随着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更引起了临床高度重视,笔者采用气体对比剂行胃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胃癌诊断进行尝试研究并取得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62例胃癌中男42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岁。62例胃癌均经手术和/或胃镜病理证实,34例还行胃肠钡餐检查。患者于检查前4小时禁食水,检查前10 min肌注220 mg 654-2,即用少许水送服产气粉3~6 g,常规行仰卧及俯卧双体位扫描,CT机为SOMATOM sensation 4,扫描条件120 kV、200 mA,层厚3 mm,层间距1.5~2.0 mm,动态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80 ml欧乃派克,速度为2.5~3.0 ml/ 秒,动态扫描时间,分别在开始注射对比剂后30 s、60 s和180~240 s进行CT增强扫描。重建层厚1.5 mm,将动脉期容积扫描数据传递到后处理工作站行VRT及CT仿真胃镜(CTVG)重建影像。

2 结果

2.1 肿瘤的部位、大小及类型

本组病例CTVG、VRT图像能清晰直观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及类型,与纤维胃镜和手术标本完全一致。病灶位于胃窦部31例,占50%,表现为胃窦狭窄导致幽门不全梗阻。胃底贲门部10例,占16%,病变波及食道下端,体部9例,占15.7%,弥漫型12例,占19.3%,肿瘤最小直径者2.2 cm,最大者12.4 cm,平均6.7 cm。按Borrmann大体病理分型,溃疡型40例,腔内面见不规则状或深浅不一的溃疡征像,占62.5%;蕈伞型12例,占20%,浸润型10例,占16%;混合型2例,占1.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薄层动态增强表现

2.2.1 胃壁增厚分局限性和广泛性

局限性胃壁增厚50例,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广泛性胃壁增厚12例;增厚胃壁较规则5例,不规则状57例。10例早期胃癌动态增强扫描以动脉期为显著动脉期,其中8例黏膜层增厚伴强化,2例胃壁局限性增厚强化伴中间层突然中断;52例进展期胃癌动脉期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未强化坏死区,2例强化不明显,胃壁的环形增厚常引起胃腔变形和狭窄。34例进展期胃癌,表现为胃轮廓不清,浆膜面毛糙,胃周脂肪层模糊不清或消失,病变区可见伸向胃周的不规则条状和带状致密影强化影。

2.2.3 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4例

表现为胃周、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超过15 mm,部份融合成团。

2.2.4 远处转移17例,其中肝脏转移10例、肺部转移4例、肾上腺转移3例,其它转移至网膜、系膜、盆腔内出现肿块及腹水征等5例。

3 讨论

3.1 CT仿真胃镜和VRT应用于胃癌的检查关键是

(1)用产气粉代替水充盈胃,且采用动脉期容积扫描数据使胃壁与胃腔之间形成很大密度差。(2)扫描前肌注654-2以降低胃肠蠕动,减少动运伪影得到表面光滑的仿真胃镜影像。(3)薄层、容积采集后重叠1/3~1/2重建是CT仿真胃镜的技术保证[1]。

3.2 CT仿真胃镜(CTVG)

作为近年来影像技术的一大进步,其临床应用价值已得到验证并已显示出巨大潜力[2]。能充分显示黏膜面情况,即黏膜是否紊乱、有无中断,观察环堤征和溃疡,肿瘤近端及远端病变形态。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观察病灶部位、浆膜外间隙有无受累、病灶与相邻组织脏器之间的关系。缺点是小病灶、病变细节不如CTVG,因此不利于小病灶的鉴别[3]。本组10例胃底贲门癌侵犯食道下端,31例因胃窦狭窄导致幽门不全梗阻,使胃镜无法通过贲门,而不能观察病灶远端的情况。CTVG不仅能清楚显示食道下端不规则结节状隆起以及管腔狭窄闭塞,而且还能观察胃底贲门、胃窦狭窄导致幽门受侵范围和病变形态。40例溃疡型胃癌,CTVG均能清晰显示其溃疡形状,表现为溃疡底部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隆起,其周围呈多条杵状、粗大的黏膜皱襞呈放射状抵达溃疡口部,根据溃疡形态可以作出定性诊断。

3.3 薄层动态增强扫描

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胃癌的血供特点,因此可根据病灶的强化时间、程度及范围判断病灶的性质、病变累及范围及肿瘤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肿大和脏器转移,来作为胃癌分期依据。本组10例早期胃癌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均示黏膜层增厚伴动脉期明显强化或中间层突然中断,但对于少数无胃壁局限性增厚,与正常黏膜难以鉴别的早期表浅平坦型和表现凹陷型胃癌检出率就低。发现胃壁外肿块侵犯周围组织可采用薄层增强扫描,并使用宽窗进行图像观察,对于了解病变受侵范围更加明确,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诊断胃癌的价值:它不仅能显示肿瘤腔内、壁内和腔外生长情况,而且能发现肿瘤侵犯周围器官和远处转移情况。像纤维胃镜一样可直观、立体、真实地显示肿瘤形态、部位,且能通过狭窄部位,观察病变远端的形态。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痛苦,1次扫描只需20~30 s,同时可得到CTVG和VRT影像,评价胃腔内病变形态,又可同时得到CT轴位影像,评价胃腔外和邻近器官情况,在胃癌的CT分期和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是对胃镜和胃的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很好补充。总之,只要检查方法适当,CT不仅能发现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胃壁增厚,及时发现早期胃癌,而且对进展期胃癌和胃周浸润、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十分可靠,从而对胃癌的诊断正确性明显提高,因此它不仅是一种无创伤性、易为患者接受的筛选方法和胃镜检查的辅助手段,更是临床术前分期的一个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顾华,潘振宇,张镭,等.CT仿真胃镜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8(1):21-24.

[2]韩萍,郭俊渊.虚拟的现实-仿真内镜应用的现状及问题[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2(1):3-4.

[3]Rubin GD.Data explosion:the challenge of multidetectorrow CT[J].Eur J Radiol,2000,36:74.

作者简介:陆志伟 男(1971.7—)大专 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X线诊断。

论文作者:陆志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9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对胃癌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陆志伟论文_陆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