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分析论文_管海娟

管海娟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中医院 463400

摘要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与超声乳化吸出(Phaco)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形态改变及手术散光的差异,方法:对4O例42只眼门诊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ECCE组(22只眼)与Phaco组(2O只眼),用角膜地形图仪记录术前及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ECCE组术后地形图均为不对称领结形,纵向占86%;Phaco组图形基本无变化者占

8O%,ECCE组和Phaco组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同时期比较有明显差异(P<O.O1),两组术后同时期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O.O1),ECCE组有3例顺规性散光2.5OD,拆线后散光和视力明显好转,结论:Phaco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小且视力恢复快,值得推广;ECCE术后顺规性散光可通过拆线来调整,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地形图; 散光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巧不断提高,手术切口大小和缝线张力对术后视力影响倍受关注,大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和小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由切口大小不同直接影响术后视力,

我们应用角膜地形图观察两种术式术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及散光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4O例42只眼均为我院门诊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其中男23只眼,女性19只眼,年龄最小46岁,最大1O2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组(ECCE组)22只眼,超声乳化吸术组(Phaco组)2O只眼,

1.2手术方法ECCE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阶梯状角膜切口。尼龙线间断逢合3~5针;Phaco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作颞侧3.2mm

透明角膜切口,切口不逢合。

1.3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角膜地形图仪(SHINNIPPONCT-1OOO)检查,自然瞳孔下每只眼进行3次摄影,选择最好的影像记录散光度数及轴向,手术源性散光(SIA)为术后散光与术前散光之差值,角膜地形图按文献方法将正常角膜地形分为圆形~卵圆形~对称领结形~不对称领结形和不规则形。

1.4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均以z S表示,组间比较用采用t检验,

2、结果

2.1角膜地形图的改变ECCE组由术前各形态转为不对称领结形,其中纵向占86%,水平向占

14%;Phaco组术后1周,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部位均呈现局部扁平(图形颜色变浅),术后1

个月逐渐恢复,图形基本无变化者16只眼(8O%),由不规则形或圆形变为顺规性散光的垂直对称领结形3只眼,由术前水平领结形变为垂直领结形者1只眼。

2.2两组手术前后散光度

散光轴位及手术源性散光的比较两组术前散光度及散光轴位分布无明显差别;ECCE

组和Phaco组术后散光手术源性散光同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1);

术后顺规性散光ECCE组高于Phaco组,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散光度比较(x±s、d)

2.3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比较ECC E组术后第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

0.5的分别有8 10和14只眼Phaco组则分别有12 14和17只眼。ECCE组中术后有3

例顺规性散光2.50D 但在角膜地形图提供的最大角膜径线选择需要断线的角巩缘将缝线拆除后3例角膜散光均小于1.00D 视力提高至0.5以上。

3讨论

白内障手术切口和缝线张力可导致角膜散光度和轴向的改变从而影响术后视力恢复这一直是困扰眼科医生的难题。以前通过角膜曲率计来观察但因其仅在术后不规则角膜上的两个垂直径线上的四点来测量角膜曲率及散光这些测量结果是不可靠的。角膜地形图直观信息量大测量范围广易保存和比较能建立数字模形等优点是目前评价白内障术后形态和散光变化较好的方式[1-2]。

本文结果显示ECC E组术后均为不对称领结形纵向占86% 说明垂直径线角膜变陡峭上方弯曲度较下方大显示ECC E组大切口和缝线对角膜形态影响显著;ECC E组术后散光以顺规性散光为主(占86%)。Phaco组术后图形基本无变化者占80% 手术前后散光手术源性散光及散光轴变化比较亦说明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对角膜形态影响较小有利于早期视力恢复。大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由于切口水肿缝线张力等因素造成切口挤压效应使垂直径线上角膜曲率变陡水平径线角膜曲率变平因此产生以顺规散光为主的散光;在致术后角膜散光众多因素中唯有缝线松紧可调整解除因此其所引起的散光短期内是可逆的[3]。一般以顺规性散光2.50D为拆线标准[4]拆线时间为术后6周最佳过早拆线容易影响伤口愈合。在角膜地形图提供的最大角膜散光径线上每次拆线1根断线后2周复查角膜地形图然后根据地形图形态决定是否再拆线。年轻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角膜地形图调整缝线松紧达到合理状态使手术技巧不断提高。

本文结果显示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由于切口小对角膜散光影响小及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明显优于大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但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仍是很多基层医院常规手术方法因此应用角膜地形图引导拆线和调整顺规性散光对提高视力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谢立信 胡隆基.手术性散光[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 15(1D:4-9.

[2]郭涛 营晓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地形图变化[J].临床眼科杂志2001 9(1D:52-53.

[3]钱江 殷汝桂.选择性拆线矫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 13(9D:545

[4]王震 高岩 刘向利.人工晶体术后拆线对角膜散光的控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 14(7D:396.

论文作者:管海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分析论文_管海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