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社会学对同代人群体价值观形成的研究及其启示论文

知识社会学对同代人群体价值观形成的研究及其启示论文

知识社会学对同代人群体价值观形成的研究及其启示

李 文 汇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摘 要: 知识社会学认为,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同代人有相同的年代位置,即代位置,这种代位置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但同代人还会分化出价值观不同的群体,即代单位。代单位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群体价值观形成的过程。知识社会学探讨了群体价值观形成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我们从知识社会学的相关论述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在价值观教育中,非理性方式的教育效果远远优于理性的方式;人的整体性视角影响和制约着人的价值评价;人的整体性视角来自人的群体性;认同一个群体的价值观不等于具备这一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要被人们所接受需要道出他们的心声。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代位置;代单位;价值观

知识社会学注重考察各种社会因素对思想发展的影响。其中,知识社会学创始人曼海姆十分注重人的代位置和世代更替对思想发展的影响。曼海姆指出,研究代问题,不仅要从纵向上研究世代更替怎样造成不同代人思维方式的变迁,而且还要研究同一时代人思维方式的同异问题。知识社会学特别强调要看到同代人之间思想上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考察特定人群的价值共识是怎样形成的。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知识社会学的这些论述包含着许多与价值观教育相关的见解并引发了一些需要人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价值观与人的年代位置的关系,群体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基本条件,群体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关系,价值观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等等。我们在此作一考察。

一、知识社会学的社会位置、代位置和代单位概念

知识社会学研究的是思想,因此知识社会学所有概念都是围绕思想提出的,社会位置、代位置、代单位这些概念的提出也不例外。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认为,思想是由人的社会境况,即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状况决定的,但是社会境况和生活状况还包括多个因素,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位置概念的基础上,曼海姆又提出代位置和代单位的概念,以便说明在一代人中,群体价值观是怎样形成的。

(一)社会位置

按知识社会学的观点,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处于一定的社会位置上,这种社会位置决定了他们看问题的社会视角。两个人所处的社会位置不同,他们看问题的社会视角也不同。思想家同样是生活在社会中,位于一定的社会位置上,这些社会位置同样造成了思想家看问题的社会视角不同。

因此,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位置上就意味着他的思想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和限制。“社会位置是一个用来表示个体持续地受到共同影响或机会、诱惑和限制作用的一般性参考术语。”[1]175人可以有不同的位置,如阶级位置、民族位置、年代位置等。从对思想的作用看,阶级位置最为重要。“从其最宽泛的意义来说,阶级位置可界定为特定的个体在特定社会的经济和权力结构中共同的‘位置’。”[1]79在知识社会学看来,人的阶级位置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阶级位置是一个客观事实,不论有关个体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阶级位置,也不论其是否承认自己的阶级位置。”[1]79人的思想要受其阶级位置的影响。

知识社会学探讨了代单位形成的途径,实际上也就探讨了该群体价值观形成的途径。在知识社会学看来,既然代单位是由同代人中有共同态度的人组成的,那么要想形成代单位,就必须从同代人中培育出有共同态度的人,也就是要在价值观上形成某种共识。如果同代人中有一部分人在价值观上形成了某种共识,那么这一部分人就组成了一个代单位。但问题是这部分人要在价值观上形成共识需要哪些条件呢?知识社会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认为需要下面几个条件。

当我们在朋友圈看着朋友们晒幸福,也许我们心里都有点酸酸的,看别人过得多幸福,而自己每天为着五斗米而奔波。

(二)代位置

在知识社会学看来,生活在同一时间段的人也是五花八门的,实际上他们有可能并不处在同一时代。在现代社会,对某些发达国家和民族的人来说,他们是处于现代;但对某些落后国家和民族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是处于近代甚至古代。因此,看两个人有没有相同的代位置,除了看他们是否处在相同的年代外,关键还要看他们有没有处在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为了能共享同一代位置,即为了能被动地经历或主动地利用代位置中的缺陷与特权,人们必须出生于同一历史和文化区域中。”[1]91如果两个人生活的年代一样,但却处在完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那也不能认为他们具有相同的代位置。曼海姆举例说,1800年左右的普鲁士青年与同一时代的中国青年就不具有相同的代位置。

利用粉晶X射线衍射仪ShimadzuXRD-6100进行实验,实验前先将煤样研磨成粉末状,在CuKa辐射、电压20kV、电流30mA、扫描速度3°/mm、扫描范围5°~80°的条件下进行物相分析。

代位置和阶级位置一样,也是一种社会位置。“‘代’这种社会现象反映的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位置身份,也包括了历史—社会过程中相关的‘年龄群体’。”[1]82因此,不应当仅仅从生物学的角度,而应当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待人的代位置。曼海姆说:“如果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不存在可确定的社会结构,不存在基于特定连续性的历史,那么代也就不是一个社会位置的现象,而只有出生、成长和死亡。代的社会学问题开始于发现生物学因素的社会意义,因此从这种基本现象本身开始,我们必须首先将代理解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位置。”[1]80-81

但是问题在于,群体价值观并不是完全自发地形成的,它的形成离不开一些核心成员的促进。也就是说,虽然代单位的广大成员不构成实存群体,代单位内的核心成员却必须构成实存群体。“代单位有其核心的实存群体,这些群体中发展出最基本的新概念,随后又扩展到整个代单位中。”[1]95曼海姆举例说,在当时的德国,赞成保守主义的人们组成了一个代单位,这个代单位不是实存群体。但是这个代单位内的核心成员却构成了一个实存群体,叫“基督教德意志聚餐会”。这些核心成员是一些意见领袖,是思想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他们发展出一些基本思想,然后将其扩展并流行于整个代单位中。

按照知识社会学的观点,每个人都属于特定的一代,或者说都能在带有特定文化背景的特定的年代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是代位置。正如从横向看,一个人总是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总是有一定的特定位置一样;从纵向看,一个人也总是置身于一定的历史时期,总是有自己的年代位置。“属于同一代的个体、出生在同一年的个体,拥有在社会过程的历史维度中的同一位置。”[1]80

代位置这一概念还与一定的思想方式相联系。“每一位置都倾向于指向特定的行为、感觉和思想模式。”[1]81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同代人往往具有相同的思想方式,而世代更替又造成了思想方式的不断更替。“代位置则是由特定的经验与思想模式形成的方式决定,这种模式的形成又是代际更替这一自然事实造成的。”[1]82知识社会学认为,代位置把人的思想方式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任何既定的位置排除了大量可能的思想、经验、感觉和行动模式,限制了自我表达的范围,从而仅向那些具有特定的有限可能性的个体开放。”[1]81

(三)代单位

在知识社会学看来,具有相同代位置的人,还是有所不同的,还可以对他们进行再归类。根据态度的不同还可以把人们划分出不同的群体,这样的群体就是代单位。因此,同一个代单位的人有相同的态度,对某些事情会作出一致的反应。“在任何一代中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对立的代单位,这些代单位共同构成了‘现实’代,因为他们仍是针对彼此的,尽管又相互斗争。”[1]95曼海姆举例说,在同一代的青年人中有的倾向于保守主义,有的则倾向于自由主义,这两类青年就分别组成了不同的代单位。

海南发展医疗旅游产业,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与政策优势;与此同时,国家和海南省对于医疗旅游产业的重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客观而言,海南医疗水平总体偏低是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掣肘;而临近的泰国、印度、新加坡等医疗旅游目的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较高国际声誉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基于此,在海南医疗旅游发展中,必须清晰定位、精准施策,才能“另辟蹊径、柳暗花明”。

代单位既然是以态度来划分的,那么将相同代单位的人联系起来的纽带是意识上的一致性。“当人们在研究任何特定代单位时发现的最显著的事实是,代单位成员意识的高度相似性。”[1]92-93在知识社会学看来,代单位成员以意识上的一致性作为结合的纽带,这种结合肯定是松散的,但是知识社会学十分强调的是代单位中的所有成员对某些事都有共同的反应这一点。“代单位的特征在于,它们不仅仅涉及个体对于一系列事件模式的松散参与——这种模式大同小异,尽管不同个体对此有不同解释,而且涉及共同反应,特定的亲合性——所有个体都受其驱使,并由他们的共同经验所塑造。”[1]94-95

在知识社会学看来,代单位能够在自己所属的代位置中产生,是因为代位置中包含着代单位产生的土壤或者说基本动机。“在特定的代位置中存在着新的基本动力,它能够促使代单位得以产生。”[1]96代位置中其实就潜藏着自身的价值取向,它会倾向一些东西而排斥另一些东西。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补好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反复锤炼,不断改造,强化意识。同时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党性锻炼,与党同心同德,对党高度信赖,真正把政治坚定、对党忠诚铭刻在自己的灵魂中,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代单位与群体价值观的形成条件

人的行为可分两类,一类是受社会位置影响的行为,另一类是不受社会位置影响的行为。曼海姆将受社会位置影响的行为称为位置行为。“当一个人的行动表明了他对于自己位置的反应时,我们称其为位置行为。”[1]175在知识社会学看来,我们要了解一个人,首先要通过他的行为和动机,而行为和动机往往又依赖于他在特定环境中的位置。因此,有些行为是能够比较明显地体现一个人的位置的。

(一)要有一个意见领袖群体

知识社会学说的实存群体是指个体为特定目标而紧密地结合起来的群体。曼海姆认为,代单位既然是联系松散的单位,那么它本身就不是实存群体。但是在知识社会学看来,尽管如此,代单位本身的形成也需要其成员在一定程度上的接触。“事实上,代单位的特征是其成员具有新的、公开创造出来的、共同的整合性态度,但如果没有个体间的个人接触的话,这种代单位并不能自发地形成。”[1]95

从合作网络来看,我国近十年武术文化研究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征,目前已形成了几个核心科研团队,比如以王岗、邱丕相、戴国斌、虞定海为核心形成的研究团队。有的团队成员均属于同一机构,尤其以上海体育学院最为突出。从团队合作强度来看,同一团队内部、同一区域、统一研究领域的合作强度较大,跨行业和跨区域之间的合作较少,然而合著率在不断攀升,因此关于武术文化相关主题的研究正在吸引诸多学者关注,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要提出自己的核心概念

在知识社会学看来,要使代单位形成,需要在思想上凝聚个体,这就需要提出一些个体都认可的思想观念。比如说,要形成群体价值观,首先要提出一些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思想的凝聚和提升。“例如,自由概念对于自由主义的代单位来说很重要,不仅是因为此概念的内容,而且因为在这种概念中、并通过这种概念,才有可能将空间上或其他方面散布的个体联合起来。”[1]93知识社会学认为,恰当的核心概念有其明确的、独特的含义,它最能代表群体的价值观。恰当的核心概念的提出对于在思想上凝聚个体以形成代单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知识社会学的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价值观教育应该说是有启发意义的。我们看到,在价值观教育领域,人们直到现在还是将概念和知识的传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方式,也就是把概念的界定、逻辑论证等理论教育的方式作为最主要的教育方式,而把非理性的情感、感染等方式忽略了。虽说人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开始注重情感等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但总的说来,价值观教育还是以理性方式为主,以非理性方式为辅。在知识社会学看来,这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三)要有形成共识所需要的恰当的精神材料

在知识社会学看来,要在思想上凝聚个体,就不仅要提出自己的核心概念,而且要有一些宣称鼓动的形式,这就需要恰当地使用一些精神材料,这些精神材料不仅限于一些概念,而是有多种形式。例如,为了凝聚人心,有时需要提出一些口号,有时需要在集会上或在其他场合作一些手势,口号和手势都属于比较简单的精神材料。凝聚人心有时也要用到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有时还会用到比较成熟的思想体系,这些则属于比较复杂的精神材料。“从临时的口号到思想系统,从明显的、孤立的手势到完成了的艺术作品,同一种形成性的力量常常在其中运作,这种力量的社会重要性在于其将个体社会性地结合起来的能力。”[1]93无论什么材料,它们的意义都在于能够让分享这些精神材料的个体组成一个代单位。“精神材料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因为其实际的内容,而且因为分享这种精神材料的成员能够组成一个群体——即具有社会化的作用。”[1]93

(四)要有形成共识所需要的机制

群体价值观的形成实际上是在思想上把分散的个体整合起来,形成价值共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有整合个体思想态度以形成价值共识的机制。在知识社会学那里,有两个概念用来表达从思想上凝聚个体以形成共识所需要的机制:一个叫“基本整合性态度”,另一个叫“形成性原则”。“在社会历史中,基本整合态度与形成性原则是最主要的社会化力量,因此有必要使其充分运作,从而能使人们参与到群体生活中去。”[1]93所谓“基本整合性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基本态度的整合机制,而所谓“形成性原则”实际上是一种塑造的机制。

按照知识社会学的观点,基本整合性态度与形成性原则作为共识形成的机制,其作用之一在于对精神材料或思想观念的运用。“它们塑造了精神材料,并赋予其特征和方向。”[1]93精神材料或思想观念不会自己起作用,它们要成为基本整合性态度和形成性力量的工具才能起作用。“我们不仅将其看作客观材料来看待,而且将其看作形成性的力量和基本整合性态度的工具,借助此工具我们才能与一系列的群体性的成就认同。”[1]93也就是说,精神材料或思想观念凝聚个体的作用是通过基本整合性态度与形成性原则的机制才得以实现的。

(五)要有适当频率的社会变迁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代单位及群体价值观形成的阐述过程中,知识社会学提出了不少与价值观教育有关的见解和结论,我们对此进行概括并考察其意义。

知识社会学还认为,在社会变迁非常缓慢的社群或者说静态的社群中,例如在农民社群中,不同代之间在思想观念上差别不大,因此世代更替的意义主要是表现在生物学方面,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断层。如果社会变迁加快,情况就大不一样。“社会与文化变迁的节奏越快,处于特定代位置的群体越有可能通过产生其自身的实体而对此变迁环境作出反应。”[1]98不过,如果社会变迁太快了,超过了一定的度,那反而会起反作用,会把代单位的产生摧毁在萌芽状态。

——暑假期间,你的朋友圈里至少有3个朋友去了茶卡盐湖,4个朋友在青海湖前留影,5个朋友在泰国吃芒果,7个朋友去过稻城亚丁,还有10多个朋友发布了港澳台的代购信息

三、知识社会学关于价值观的其他结论及其启示

在知识社会学看来,群体价值观的形成除了上述条件外,还要有社会大环境方面的背景条件,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社会变迁。代位置中潜藏着促使代单位出现即促使群体价值观形成机制产生的可能性,但可能还不等于现实。曼海姆将群体价值观从代位置中脱颖而出的情况称为“代位置的潜在可能性的实现”[1]97。按照知识社会学的观点,这种实现的频率同社会变迁的节奏有很密切的关系。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越快,基本态度的变化也越快,这样旧的思想模式就很难维持,从而为各种新思想模式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代单位前身的新的代胚胎或新的代风格就被塑造出来。

(一)在价值观教育中,非理性方式的教育效果远远优于理性的方式

在知识社会学看来,在思想态度的传递和延续上,非理性的东西比理性的东西贡献更大。理性的知识,例如非价值观命题,像描述事实的客观性命题,在这方面的贡献最小;倒是同价值观有关的命题在这方面都会有所贡献。知识社会学认为,非理性的直觉、情感和艺术作品在这方面贡献很大,它们一方面能凝聚人的精神,另一方面它们本身在新的环境下也可以被重新创造、更新和再解释。因此,知识社会学得出的结论是:过于客观、过于精确、过于理性的东西反而没什么创造力,倒是非理性的见解哪怕是误解都比它们更有利于传统的延续。“这就是为什么太高的精确性并没有充分的社会价值的原因;而富有创造性的误解却常常是生活延续的条件。”[1]93

1.3 拌撒药土消毒:每平方米播种苗床或抹芽苗床,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加50%福美双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各5克;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克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克;或0.5包苗菌敌;或70%五氯硝基苯粉剂5克;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9克;或50%拌种双粉剂7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10克,与10~15千克细干土充分拌匀。将1/3药土撒在已浇透底水的床土表面上,然后播种,另外2/3药土作盖土用。也可用70%的敌克松水2000倍液,用做播种苗床的底水,或分苗床土的闷土用水。

(二)人的整体性视角影响和制约着人的价值评价

群体价值观的形成还涉及格式塔心理学。因为知识社会学说的“基本整合性态度”与“形成性原则”就是一种整合个体思想的机制,它要将分散的个体的思想整体化,而格式塔心理学注重的正是整体和整体的先在性。知识社会学很重视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试图加以扩展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正确性在现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明。原来人们曾相信原子论心理学,以为认知过程是先积累感知材料,后形成整体印象。现在人们才知道这是错的,因为在认知中是先有整体印象,是一开始就有整体印象。知识社会学强调,格式塔心理学这一原理不仅适用于感知领域,而且也适用于思想领域。为什么人的认知会遵循整体优先这一格式塔原则呢?知识社会学认为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导致人在面对无限多的材料时,只有通过简化和概括的方式来认知,而这实际上意味着对材料进行了修正。“以格式塔原则来进行认知就对材料进行了修正。”[1]94例如对一些材料进行减化和压缩,对另一些材料进行充实和推敲。总之,知识社会学强调,在接受群体价值观之前,人头脑中预先就有了一个整体性视角,这个整体性视角影响和制约着人的价值共识的形成。

(三)人的整体性视角来自人的群体性

按照知识社会学的理解,人的整体性视角在群体价值观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人的整体性视角从何而来呢?知识社会学认为,这种整体性视角来自人的群体性。人总要生活在群体中,而任何群体都是一个整体,生活在群体中也就是生活在一个整体中;而生活在群体中会让人学会用群体的视角去认识事物,也就是用整体的视角去认识事物。“以格式塔原则的方式来认知也有其社会根源,这就是我们在此要讨论的。认知及其语言表达不仅存在于某个孤立的个体中,也存在于个体背后的社会群体中。”[1]94根据知识社会学的观点,人的整体性视角来自他所属的群体,因此,一个人能否接受特定的价值观,要看他属于什么类型的社会群体。

(四)认同一个群体的价值观不等于具备这一群体的思维方式

在知识社会学看来,加入一个群体其实并不那么简单,不是说接受了群体的价值观就算加入该群体了。只有学会了按该群体的视角去看问题才可以说是真正加入了这个群体。“真正加入一个群体所涉及的远比简单地接受其独特的价值要多——要涉及用群体的‘视角’来看待事物,要赋予概念以特殊的意义,并要在群体结构中去经历心理和知性的动机。”[1]94真正加入一个群体还意味着要获得一种塑造的能力,即在认识事物时用该群体所特有的方式去塑造认识对象,从自己所在群体的特殊语境出发来解释事物,以群体特有的方式来塑造概念的含义。

在学生“互动解疑”过程中,教师要穿插到各个小组中根据组内交流讨论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点拨,重点关注技术动作重难点的解决情况和需要展示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看到,在知识社会学那里,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思维方式属认知范畴,价值观属评价范畴;虽说评价与认知相关联,但认可一个群体的价值观,并不等于具备了这个群体的思维方式。由此可见,在知识社会学那里,思维方式这一范畴高于价值观这一范畴。

编号2和编号8试验的校正误差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最大误差分别为0.09 mm和0.10 mm,表明网络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具有同样精准的预测效果,也验证了训练集与测试集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由于两个RBF网络的结构相同,均具有5个隐含层神经元,因此两次训练结果的误差分布趋势相近,而两次优化得到的网络参数不同,所以两个网络的误差分布不完全重合。但两个网络的误差曲线都表现出相同的波动特性,这与RBF神经网络的局部逼近能力有关。与某一神经元隐含层节点中心具有特定距离的样本,其校正误差较小;而其它偏离该位置的样本,其校正误差将偏大。

(五)价值观要被人们所接受需要道出他们的心声

在知识社会学看来,群体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两方面的条件和作用。一方面,群体价值观的形成首先要具备产生它的土壤,这就是相同的代位置。另一方面,群体价值观的形成或代单位的形成也要靠由其核心成员组成的实存群体,这一群体对于推动整合机制的形成,提出能凝聚个体的思想,都具有重要作用。“代单位所代表的整合性态度和形成性原则最初产生于实存群体中,但只有当其系统表述了具有相同代位置的个体经验时,才真正具有效力,并能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1]96知识社会学特别强调,核心群体提出的思想态度之所以能被群体外的个体所接受,是因为这些思想态度适合相关个体的社会地位,符合他们的利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经验,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这种整合态度在最初的实存群体之外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在于,整合态度或多或少提供了一种特定代‘位置’的充分表达。因此,群体之外的、但又具有相似代‘位置’的个体会在这些态度中发现,他们在主流历史结构中的位置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表达。”[1]95-96

知识社会学的这一看法实际上告诉我们:与对象状况相吻合,这是价值观被接受的基本条件。因此,要想让一种价值观被对象接受,这种价值观的表述内容和表述方式都要从对象出发。这就需要走进对方的思维方式,找到与对象状况相符合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关于代问题及其他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包含着丰富的同群体价值观和价值共识有关的思想。深入地挖掘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考察群体价值观的形成条件,把握价值观相关要素的相互作用,探讨价值共识的形成机制,优化当代价值观教育,无疑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德]卡尔·曼海姆.卡尔·曼海姆精粹[M].徐彬,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 C91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600(2019)07-0048-05

收稿日期: 2019-03-10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培育专项“知识社会学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3JBW007)。

作者简介: 李文汇(1969—),男,河南洛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意识形态研究。

【责任编辑: 薛明珠】

标签:;  ;  ;  ;  ;  

知识社会学对同代人群体价值观形成的研究及其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