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超声体检情况分析论文_程露

程露

(南京大学医院B超室 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子宫肌瘤的发病情况,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病年龄和部位。方法:对1281名高校女职工进行彩超检查,对检出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子宫肌瘤332例,总检出率为25.9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子宫肌瘤;超声检查;年龄;发病部位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067-02

我们在体检中发现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现对2014年10月~2015年5月二次妇女病普查中我校女职工子宫肌瘤的检出情况进行探讨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4年10月~2015年5月来我院体检的我校1281名女职工,年龄在21~82岁之间。

1.2 方法

仪器采用西门子CV70和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MHZ。受检者需饮水500~800ml,使膀胱适度充盈后,取平卧位,在下腹部做纵向、横向和多角度扫查,仔细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内膜及附件情况,发现子宫肌瘤,观察其声像图特征。

2.结果

2.1 子宫肌瘤发病概况

妇女病普查1281人中共检出子宫肌瘤332例,总检出率为25.91%。

2.2 不同年龄组子宫肌瘤发病率

本研究组子宫肌瘤的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分别为:在41~50岁年龄组子宫肌瘤的检出率最高,占35.49%;其次是51~60岁年龄组,占33.44%;31~40岁年龄组占24.63%;≥61岁年龄组占22.52%;20~30岁年龄组最少,占1.69%,提示子宫肌瘤最多见于41~50岁妇女。(表1)

表1 不同年龄子宫肌瘤的检出率

3.讨论

子宫肌瘤多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超声对子宫肌瘤诊断符合率高,国内外报道均>90%。子宫肌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因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萎缩或消退,提示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生物化学检测证实肌瘤中雌二醇的雌酮转化明显低于正常肌组织;肌瘤中雌激素受体浓度明显高于周边肌组织,故认为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研究还证实孕激素有促进肌瘤有丝分裂,刺激肌瘤生长的作用[1]。这与本组资料中发病率最高为41~50岁年龄组相符合。二维灰阶超声检查能清楚显示子宫各切面的形态与结构,显示出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有无继发性改变,肌瘤与子宫内膜或浆膜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详细信息。子宫肌瘤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3类:肌壁间肌瘤占60%~70%,超声表现为子宫增大或局限性隆起,较大的肌瘤可使整个子宫呈一大的结节,难以分辨内膜结构;无继发变性时回声较均匀,多为类圆形低回声或等回声,周围有时可见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晕圈;肌瘤结节较大时,内部回声可不均匀,呈旋涡状。浆膜下肌瘤约占20%,部分肌瘤超声可见浆膜向外呈圆形或半圆形突出,结节可呈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合并变性时可出现相应的声像图表现。粘膜下肌瘤占10%-15%,声像图表现为子宫腔内实性结节,常为圆形,其凸入宫腔内部分表面覆盖子宫内膜[2-3]。这与表2中各类型肌瘤的发生率大致相符。因此,超声检查子宫肌瘤不仅方便、无创,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动态观察还可较早提示子宫肌瘤是否有恶变倾向,有助于临床决定是否需手术治疗及选择手术方式[2]。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0.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180.

[3]华克勤,丰有吉.实用妇产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46.

论文作者:程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子宫肌瘤的超声体检情况分析论文_程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