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偏远乡村建筑及环境整治探究——以瑞安市高楼镇徐垟村为例论文_祝颜

浙南偏远乡村建筑及环境整治探究——以瑞安市高楼镇徐垟村为例论文_祝颜

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14

摘要:结合目前乡村建筑和风貌整治中的问题,以瑞安市高楼镇徐垟村建筑及环境整治为例。对现状物质空间进行全面调查,对村庄发展条件分析进行认真分析,阐明整治指导思想,提出对新旧建筑、庭院、河道、乡村道路等详细的整治方案,有序更新乡村景观,传承并重塑其历史文化内涵,改造落后的基础设施,使偏远村落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乡村建筑 村庄环境 整治内容

一、前言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它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目标,将瑞安市高楼镇徐垟村作为“美丽乡村”的精品村试点村进行建筑及环境的整治。

二、现状调研调查

规划村域范围内共有民房91栋,民房结构形式有砖混、砖、木、石等,建筑风貌有现代简易式、传统民居式和欧陆式等,建筑层数基本都为2~4层。大量的民房建20年前,近2~3年修建的砖混结构的房屋4栋,传统民居式约29栋。

全村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居住条件差异也很大。现存的砖木结构式民居存在虫蛀、风雨侵蚀等现象比较严重,土墙开裂,有的墙体破损坍塌,有的屋顶瓦片破损而漏雨严重,成为危房。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建造了新房,因缺乏规划和没有长远发展目标,新建房屋比较杂乱,高低不一,色彩混乱,排列无序,风貌混杂。砖混结构房屋大多为四层,临街(龙安路和致富中路)外墙贴墙砖,色彩多样,山墙面和背立面基本为素水泥面;还有一小部分新房外墙没有任何处理,属赤膊房,景观不雅,需进行粉刷处理。但总体来看,砖混结构新房风格各异,以现代简易式和欧陆风格民居建筑为主,居住条件较好,采光较、通风、卫生状况能基本满足要求。

各村中除了以居住为主的房屋外,还建造以石材和砖结构为主的单层附属用房98栋,均作为农具间、养鸡房、猪圈,或用作堆放水果或杂物等。由于此类临时建筑破损、倾斜、倒塌等现象十分普遍,而且布局散乱,村中出现了大片空闲地和死角,环境差、卫生差,土地浪费大,必须进行好好规划,并加以拆除或改造。

三、村庄发展条件分析

(一)区位优势

规划中的龙丽温高速公路将在高楼镇开设出口。徐垟村位于花岩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线路中,且距公园主入口仅约2公里。与宁益乡政府所在地墩头仅2公里,同时与周边村镇交流方便。便捷的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村庄今后的发展。

(二)旅游资源

具有一定的历史人文资源,民风淳朴,乡风良好,热情好客而又勤劳善良。村境内没有污染型企业,靠近山体部分为果园、竹林,山体中的植被丰富。村庄四周青山环绕,贯穿村庄东西两侧的溪流、水质清澈见底,沿溪树木丛生和峻峭的挡水岩。

(三)历史文化

村中的苏氏宗祠、龙安寺和龙隐寺有一定的历史;部分房屋仍然保存着当地传统民居的风貌,且石垒建筑和围墙让人感受浙南古典村落的韵味。

(四)产业特色

高楼镇区是“杨梅、瓯柑之乡”。徐垟村有青山绿水的天然生态庇护和独特的小气候,产自这里的杨梅、瓯柑、柿等个大、味美、形优。

(五)民众支持

旧村大部分村民久未建房,居住条件落后,村民农房改造愿望强烈。

(六)政策优势

据瑞安市规划要求,高楼镇明确定位为“生态休闲旅游镇”,其总体发展思路为:以打造“秀美高楼、养生乐园”为目标,高楼镇将成为瑞安市的后花园。近两年,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扶持力度较大,政策环境优越。

四、整治指导思想

(一)整治理念

以民为本理念:整治改造的目标要以改善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主。 生态宜居理念:在环境改造时要以生态建设为主,保护村落原有的优美生态空间。人文特色理念:环境改造应体现徐垟村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二) 整治目标

整治以实现“乡村风情浓郁、村庄结构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畅通、生产生活便利、村容村貌整洁”为总体目标,通过村庄整治,结合“瑞安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大力配合本村旅游业发展,做到公共设施服务到位,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五、建筑整治

(一)整治措施

整治主要指对外墙面进行修补、抹灰、粉刷、清洗、贴面,局部增设窗檐、窗台、窗框等构件,屋面表面油漆喷绘、新建屋顶等方法。整治时应尽量利用当地传统建筑材料,如石材、木材、瓦材、竹材等,并在造型和色彩方面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要注意在个性变化中求统一,在协调中求灵活变化。

(二)建筑整治分类

按照分类整治的原则进行。根据村庄现有建筑的质量、风貌特征、位置和景观效果等,将徐垟村建筑划分为现状保留型建筑、保留修复型、重度整治型、轻度整治型、原拆原建型以及拆迁型建筑六种类型。

1、现状保留型建筑:现状质量较好,近五年新建,立面形式符合村庄整体景观视觉发展要求的建筑,规划予以保留,不采取任何改造措施。

2、保留修复型建筑:指外形为当地传统民居式建筑,一般建于上世纪70—90 年代,并位于村庄入口或龙隐路两侧,对重塑村落整体上的古朴风格极有为利,规划予以按原貌进行修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重度整治型: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新建,位于村庄入口或龙隐路两侧的外观质量较差的建筑,按乡土风格进行立面粉刷和构件的建设,污损部分进行修缮,规划予以整体改造。

4、轻度整治型: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新建,质量和建筑外观一般的建筑,对局部污损部分进行清洗,“赤膊”建筑进行粉刷,规划予以局部改造。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改善徐垟村村容村貌及人居环境,改善村民生活,将徐垟村建设成为基本达到上述目标的瑞安美丽乡村规划中的精品村。

5、原拆重建型:尊重村民意愿,对现有建筑质量较差,但朝向以及住宅间距较为合理的建筑,规划予以原拆重建。

6、拆除型建筑:对于违章搭建、破旧且濒临坍塌的用石头、泥土垒砌而成的土房,以及影响村庄环境美观的附房,规划予以拆除。

(三)建筑整治原则

对原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后,在尽量保持建筑原有形体的前提下,拆除破旧凌乱的简易搭建部分。

对近期保留建筑进行必要的修缮,通过外立面粉刷、屋面喷涂、增减构件、绘制山水画等手段使建筑立面、色彩既与周边环境统一,又体现现代农村风貌。

(四)整治实施方式

村内尚保留部分传统建制的民居,别具农村风味,规划建筑立面整治以改善视觉效果为目标,提取当地民居建筑中的符号,按照山地农居传统建筑风格的要求对高度、色彩、形式等方面进行适当修整,体现山地农居特色风貌。

(五)建筑色彩、屋顶形式及建筑高度控制

1、建筑色彩

与传统建筑色彩相协调,采用以黑、白、灰、原木色为主色调。

2、屋顶形式

基本保持现状灰色坡屋顶和部分棕红色屋顶的历史原貌,新建建筑原则上一律采用坡屋顶,灰色瓦。

3、建筑高度

规划控制建筑高度不超过四层,檐口高度控制在13.0 米以下。

六、庭院整治

(一)总体要求

注重村庄环境的整体性、文化性和公共性,充分利用河道、林地等现有条件进行绿化美化,以形成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融的农村风光。宜选择适合当地、符合村庄要求、具有经济生态效果的树种进行美化绿化。

(二)具体做法

首先把庭院空间划分为交通空间、休闲空间、附属空间和绿化空间,丰富庭院的空间层次,提升庭院空间质量。其次清洁庭院,移除杂物,

对庭院的地面铺装进行修缮与更新。同时绿化庭院,房前屋后应以种植有经济效益的地方树种或花卉为主,同时考虑种植一定数量的乔木,用以遮阴挡阳。通过墙面的适度绿化,美化建筑立面,提升庭院整体环境质量。为了发展农家乐的需要,对有发展空间的庭院,可适当扩大庭院范围。

外形坚固的传统围墙予以保留,并进行适当修整;改造和新建围墙采用小青瓦压顶或灰色混凝土压顶,下部石墙上部白墙,并采用花窗形式,以“黑、白、灰”颜色和块石、卵石墙为基调,体现山村传统院落的朴素美。

七、周边环境整治

(一)桥头空间

徐垟村桥头广场位于徐垟桥头,利用当地特有的溪石打造围墙,将杂乱的建筑遮挡住,在石墙上设置垂直绿化,使石墙富有层次感。规则的种植当地特色树种,地面铺装采用暖色调的材质,给人一种温馨感。石头材质的花池位于广场中间,丰富了广场的景观。临溪布置单坡廊,供村民休息、交流之用。该桥头绿地与其周边的溪流相互衬托,展现出村庄特有的魅力。

(二)中心活动场地

位于村委会旁,与村委会相结合,设计形成一个具有公共色彩的中心花园,为村民提供集中的公共活动场地。花园结合花坛设置石材坐凳,在花坛中种植色彩丰富的低矮灌木以及花卉,与原有的高大的乔木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广场铺装以卵石铺装为主,局部铺设块石铺装带。木质平台给人以亲和感,是村民在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中休息的场所。

(三)河道水域

重视对水域设施的安全处理,应整修边坡并适当驳坎。由于溪水清澈,为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沿溪每200米修建一座拦水坝进行蓄水,共需建造6座拦水坝;拦水坝外观为溪石点缀,力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为创造丰富的滨水景观,河堤内侧可设置种植槽,种植芦苇、鸢尾类水生植物,保留自然原生状态,作为居住环境和的开敞空间,并创造出山水相映的景色。

(四)村庄道路

龙隐路和致富中路的行道树株距以8-10米为宜,树种以当地乡土树种(枫香、枫杨)为首选。农居点内部的村庄主要道路由于受到宽度制约,无法种植行道树处,可设置花箱或花盆,种植观赏性花卉,美化村落景观。

八、结语

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的形式,倾听村庄村民的生活需求、发展愿景,并通过专业的分析与整理,形成整治前期方案的重要依据;初方案及时公示、宣讲,让村庄村民了解村庄未来的蓝图,并及时总结反馈意见,修改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符合当地村民意愿的整治方案。

参考文献:

1、卢树彬.岭南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J].广州园林,2018,40(03):4-8

2、方豪.村庄景观整治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硕士论文2010.6-7

作者简介:祝颜(1969出生)、男、籍贯(浙江省杭州市)、现任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职务、建筑师职称、工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论文作者:祝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  ;  ;  ;  ;  ;  ;  ;  

浙南偏远乡村建筑及环境整治探究——以瑞安市高楼镇徐垟村为例论文_祝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