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论文_田娟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508)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以及早期防治妇产科早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100 例妇产科收治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 例早产产妇(观察组)和50 例足月产妇(对照组),通过比较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年龄、孕次、多次流产、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宫内感染、羊水过多、多胎等是导致产妇出现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产妇、多次流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是导致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分析产妇早产危险因素,给予对症的临床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早产率。

关键词:妇产科;孕产妇;早产;危险因素

早产是指妊娠满28 周至不足37 周间的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早产新生儿存在体重较轻且身体各器官也存在发育不成熟的现象,早产也是导致新生儿出现中远期并发症状以及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早产儿的死亡率得到有效缓解,但妇产科早产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因此,对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对症临床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针对 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100 例妇产科收治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 例早产产妇(观察组)和50 例足月产妇(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年龄为20~36 岁,平均(26.8±1.2)岁;妊娠周期为28~37 周,平均(33.7±1.4)周。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0~32 岁,平均(25.3±1.0)岁;妊娠周期为38~40 周,平均(39.2±1.0)周。

1.2 方法

本次观察主要对产妇的临床资料来判断产妇的身体情况以及围产儿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根据产妇在分娩前的各项身体指标以及临床表现,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干预方案[2]。并于产妇分娩结束后1 周内对新生儿的各种身体指标进行检查。产妇出院后3 个月内进行随访调查,保障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活质量以及发育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产妇在分娩前的体质、血糖、血脂、血压以及羊水情况。产妇在分娩后的子宫收缩、软产道恢复、体重变化,以及是否出现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的发育以及并发症,并记录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是否有并发症的出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 分析法对产妇早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x ±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P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 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早产相关危险因素

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年龄、孕次、多次流产、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宫内感染、羊水过多、多胎等是导致产妇出现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早产相关危险因素

3.讨论

相关文献指出,随着产妇的年龄增加,其早产的发生率越来越高[3]。文章调查35 例产妇中年龄≥30 岁产妇中有25 例出现早产,早产率为25.0%,与文献报道呈一致性。且流产次数与早产也有一定的关联。相关研究调查表明,产妇的流产次数越多,其宫颈内口、宫颈处组织所受到的损伤就越大,导致产妇在妊娠期间出现胎膜破裂的症状,从而使得产妇出现早产的结局[4]。而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一种影响比较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对产妇以及胎儿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且该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较高。相关文献指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主要出于妊娠周期28 周以后的产妇,并且随着妊娠周期的增加,其临床症状会加重,甚至导致产妇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严重症状[5].而终止妊娠是有效保障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能够避免产妇以及围产儿出现较大的安全问题。宫内感染、羊水过多等因素对造成早产也有一定的影响,都会导致出现各种母婴症状。文章通过对100 例产妇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年龄、孕次、多次流产、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宫内感染、羊水过多、多胎等是导致产妇出现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产妇、多次流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是导致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齐华雪,陈平洋,袁绍丽等.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的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6):565-567.

[2]张晓蕊,曾超美,刘捷等.287 例晚期早产儿早产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3):177-180.

[3]袁世新.应用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早产的危险因素[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4):547-549.

[4]李华,白丽华,王兆贤等.547 例早产危险因素与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3(26):3693-3694.

[5]李冬青,陶杰,董岩等.早产对产妇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21(7):598-602.

论文作者:田娟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  ;  ;  ;  ;  ;  ;  ;  

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论文_田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