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20例临床观察论文_易晓梅 杨建华 唐藴诗

鹤城迎丰正德门诊部 内科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应用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每组7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B组治疗后IL-6(40.01±4.23)pg/mL,BNP(234.81±19.66)pg/mL;A组治疗后IL-6(84.43±9.54)pg/mL,BNP(386.13±35.21)pg/mL,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B组治疗后心脏射血分数(49.98±2.3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43±2.89)mm,E/A(1.03±0.42);A组治疗后心脏射血分数(43.21±1.76)%,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2.43±4.13)mm,E/A(0.79±0.23),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应用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可以减轻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提升心脏功能,逆转左心重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或者高血压等疾病造成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患者表现出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一般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有报道指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年病死率超过40%,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养心通脉的作用,现代药理学证实黄芪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同时还能够扩张血管,因此在心脏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分析了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每组7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58-79岁,平均69.87±3.41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64±1.52年;B组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54-78岁,平均69.74±3.52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3.57±1.48年。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WHO制定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患者心脏功能减退,经心脏彩照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诊断则符合气短、胸闷,口唇青紫,胸胁胀满,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结代;(2)患者均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3)患者及家属均获取知情同意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脏器功能衰竭患者;(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持续心律失常患者;(3)精神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本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硝苯地平、依那普利控制血压,应用阿奇霉素控制感染,鲁南欣康扩张血管,西地兰强心治疗,速尿利尿,对于疼痛较重患者可以给予吗啡注射止痛。

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黄芪注射液4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注射,1次/d,连续治疗14h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2500转/min离心20min分离血清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BNP浓度变化情况。采用超声心动检查对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舒张早期心室血流充盈峰值速度与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E/A)。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病程、年龄、炎症因子浓度等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性别比较使用2检验,治疗疗效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IL-6、BNP浓度变化对比

表1显示,治疗前两组IL-6、BN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干预后组间对比统计学分析显示具有差异性(P<0.05)。

2.2 两组者心脏功能变化对比

表2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心脏射血分数、E/A提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干预后组间对比统计学分析显示具有差异性(P<0.05)。

3讨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患者出现心室功能不全以及神经系统分泌异常和外周血流分布异常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升高的趋势,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3]。目前临床对心力衰竭患者主要采取扩张血管、利尿、止痛以及增强心脏功能等综合性治疗,目的是纠正患者心肌组织缺氧并增强心脏输出量,但是研究发现在部分患者中临床治疗效果不佳[4]。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怔忡”、“胸痹”范畴,其发病的病机为痰淤互结、水饮停滞、肺气壅塞,因此属于本虚标实证候,在治疗上应以化痰散瘀、益气利肺为主的治疗原则。

本研究联合中药黄芪注射液开展治疗,黄芪可以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因此对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5]。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了黄芪中含有大量的黄芪皂苷、黄酮等生物学活性物质,一方面黄芪可以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动物学实验发现在蟾蜍试验中黄芪注射液能够对坐骨神经干预腓肠肌阈强度值和最适强度增大,可以发挥神经以及肌肉兴奋性的作用,而且伴随着浓度的增加右心房的心率会逐渐减慢,呈现负性频率作用[6];另一方面黄芪注射液还对心肌细胞的钙离子通道与钙离子含量起到调节作用,有研究指出黄芪中的药理活性物质可以作用在肌丝收缩蛋白或者调节蛋白增强心肌收缩力[7]。此外黄芪注射液还具备扩血管与利尿效果,通过增加鸟苷酸环化酶和环氧化酶抑制剂作用发挥血管舒张作用,而且可以抑制肾上腺等引发的血管收缩[8]。

综上所述,黄芪注射液应用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可以减轻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提升心脏功能,逆转左心重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梦丽,张小玲,张灿,等.小剂量冻干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失代偿病人的疗效性和安全性观察[J].安徽医药,2017,21(5):910-913.

[2] 苏敬泽,谭弘.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存质量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7,37(7):678-680.

[3] 王彦杰,李巧红,冯学亮,等.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6):1918-1921.

[4] 卜庆锋,张成德,刘杰.黄芪注射液与磷酸肌酸钠对高龄心力衰竭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5):525-526.

[5] 叶科峰,张伟,范萍,等.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地高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6):1009-1012.

[6] 吴正国,邹琴.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8,31(2):54-58.

[7] 原勇,刘俊杰,郑建杰.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在高原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0):1457-1458.

[8] 谭碧松.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7):734-736.

论文作者:易晓梅 杨建华 唐藴诗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20例临床观察论文_易晓梅 杨建华 唐藴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