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视角下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论文_沈银旦

浅谈生态视角下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论文_沈银旦

诸暨市规划设计院 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体现人民的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为一体的系统性复杂工程,若只强调或重视单一方面的建设并不能实现最终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目的。故在本文中主要对生态视角下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字:生态视角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1美丽乡村规划发展背景概述

经济新常态下,伴随城乡统筹理念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发展阶段转向稳步发展阶段,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减小城乡差距,科学而又合理地配置城乡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全国有六百多个城市,广大地区仍然是农村,村庄有两百多万个,所以搞好乡村的规划建设对于全国的城乡建设是一项重大任务,现阶段很多地区乡村规划建设没有合理可行的乡村、村镇规划可依据,从而导致村民乱建设、浪费土地、不注意环境卫生、发展无序,因此规划管理部门要加强规划的引领作用,规划编制单位要提高乡村规划的实用性与可实施性,大幅提高村镇规划的覆盖率,改善广大农村村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作为一名基层规划管理工作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2城乡统筹下的美丽乡村规划宗旨

2.1注重城乡统筹的生态资源发展与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环境建设中,需要从原有污染的被动治理转变为主动的节约能源、采用全新的建设能源,在保护乡村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改变乡村抗灾能力较为薄弱的现象。

2.2伴随我国乡村产业内部结构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乡村发展的研究方面已经从对农业问题的单一了解,逐渐发展为对乡村经济的多元化方面的发展和思考。如,农村土地责任制度的改革、乡村农业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乡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以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乡村干净整洁以及村民内部的民主管理等为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在乡村产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努力发掘乡村的内在潜力和优势,发展中型以及大型规模的联合企业以及小型的兼并企业,切实提高乡村农业生产能力与创造能力,以不同的发展方式促进农民的多层次就业机会。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上,以节约的原则来解决土地的使用问题以及规划问题,为乡村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空间。

2.3以村民为主导的建设原则

在乡村规划过程中,一些专业人员认为乡村规划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忽略了农民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导致很多规划无法实施。村民为建设主导的发展形式已经成为国外乡村的规划原则,并且具有一定效果。如,韩国政府主导的新村运动等活动,让村民占据主要的发展位置,由村民自行来实施新村运动的有效开展。相比较而言,我国现有的乡村建设研究主要是强调通过外界的力量来探索乡村的发展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乡村内部的理解和认识。其结果直接导致乡村规划建设的房屋出现买不起、生产环节无法实现等现实问题,引发村民的不满。“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农民实际需求为规划前提”是温总理提出的建设原则,将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可见我国已经将乡村建设放在首要解决的位置上,并且更加注重我国乡村的内生需求。

3在生态视角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建议

3.1规划肌理方面

(1)尊重自然风水肌理

生态型的美丽乡村,不是繁荣的“小城市”,而是一种反城市的聚落形态。乡村是扎根于历史、发端于自然形态,有着自身的成长肌理,在做乡村规划时,应摆脱模式化思维,在尊重乡村自然肌理的前提下,怀着敬畏之心画好乡村的“山水画”。乡村规划的灵魂是乡村历史与自然交织的肌理。这个肌理的外表是乡村的动态风水,内在是乡村的静态文化。例如一些山区一个村会有好多个村民小组,而连接这些组团也许是蜿蜒曲折的道路,这可能与他们原来生产生活有关,在我们规划设计时没有必要强行把所有村民小组的住宅规划到一起,也没必要把这些道路都来取直。因为这也许是该村本身特色而固有的风水肌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因地制宜编制规划

生态型美丽乡村应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特色和实际。因此设计规划时根据改造型、保护型和城郊型等不同村庄类型进行设计。规划不要千篇一律,应区分对待。例如一些偏远的、被边缘化的村庄,村庄规划的重点应注重环境卫生的整治,适当控制新建的项目,进村能让人感觉干净整洁,物件有序。而对于城郊型美丽乡村或示范村,这类村庄我觉得应是城市功能的补充,这类可以往城市休闲、农家乐等路线,在村庄功能定位上要下功夫,差异化建设,提升村庄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

(3)凸显乡村生态特色

乡村和城市功能不同,各具有优势和特点,乡村建要避免城市化;乡村的优势和特色在于自然环境,因此规划设计上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规划对这方面的引导,要让乡村的规划与建设立足自身的优势,凸显生态自然,最大限度的保留乡土元素,规划设计上应要有浓郁的乡村风貌、乡土气息和乡村风韵。例如江西赣州上堡,在梯田修建些步行栈道,凸显生态特色,引发众多游人来参观;宁德福安廉村用设计鹅卵石砌筑挡墙,铺设小道,突出浓郁乡土气息等。

3.2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的导向性作用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从全局着眼,尊重考虑到城乡一体化的实际需要,建设绿色环保的新型社会,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其次,地方政府相关人员应该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提供具体的工作安排,帮助他们提高建设的效率和建设的效果,这对于稳定农村的建设有着根本性的作用。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地方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群众的感觉和意见,参考他们的实际需要和要求要求进行日常规划,提高建设的效果,使日常对话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真正通过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

3.3产业和文化方面

(1)注重产业打造,让村强民富

生态型美丽乡村设计规划要加强产业引导。规划设计产业引导要依托地区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带动一批农民发家致富。地方的发展,不管是哪一方面的产业,只有把基础做好才有可能致富,才能有造血功能,村庄才能持续发展。村庄产业设计时要深挖,逐步将传统农业向农村观光产品、农事体验、民俗风情、特色民宿等新型业态,延伸产业链,带动农民发家致富。例如福鼎的槟郎芋,漳州的水仙花都是很好的产业,再如明溪县的村头万亩苗木基地,李沂村库区渔业、御帘村红色文化旅游等。只有农民真正的发家致富了,他们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加热衷建设自己的家乡。

(2)注重文化滋养,让人记住乡愁

生态型美丽乡村设计和规划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即要注重保护优美的自然环境,又要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既要注重村庄亮化美化,又要注重文明乡风的培育,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记住乡愁。有文化的村庄应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有故事的村庄往往会更让人们记住。如清流县赖坊赖武村古建筑群,泰宁县际溪村的“耕读文化”,宁化县谢新村的“红色文化”等。同时要注重文明乡风的培育,制定些村规民约,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使美丽乡村有新貌,美丽乡村树新风。这样美丽乡村是有文化内涵、有灵魂的村庄。

总之,生态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不仅要保护好自然肌理、保持地方特色,而且也要做好产业和文化引导,让村强民富,记住乡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建设“美丽乡村”,才能为“美丽中国”建设添上漂亮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安卫.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2]毛安元.“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思考——以美丽乡村南京浦口区示范区规划为例[J].山西农经,2015,09:44-46.

[3]陈青红.浙江省“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浙江农林大学,2013.

论文作者:沈银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浅谈生态视角下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论文_沈银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