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对教师评价研究的启示论文_黄俊丽

后现代主义对教师评价研究的启示论文_黄俊丽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它强调多元化和差异性的思维方式,提倡非中心性和非理性主义,倡导对话与沟通;它是主张综合思考以往一切思想文化的长处,以多元化方式创造性地构建新的哲学文化;从建筑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到各种哲学流派,从大众传播媒介到学校教育,后现代主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评价产生的影响日益凸现;本文简述了后现代主义概念的语源,并从探讨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入手,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对教师评价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教师评价 反思 对话 多元化

一、“后现代主义”概念的语源与简述

后现代主义起始于欧洲大陆,是20 世纪50、60 年代在西方流行的一场以挑战现代主义为中心的文化思潮。它以其批判性、丰富性、复杂性等特点波及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现主义开始向全世界蔓延,并且从狭窄的文学墙围中走出来,成为一种广泛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源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德里达、福柯、利奥塔;德国的伽达默尔、哈贝马斯;美国的霍伊、罗蒂、格里芬等人。利奥塔将“后现代”定义为“对元叙事的怀疑”,也就是说,对现代理性主义哲学将知识的合法性建立在“元叙事”之上的规范模式提出了挑战[1]。后现代主义思想很快被美国学者接受,1993年小威廉斯·E·多尔发表了《后现代课程观》,把后现代哲学思维运用于教育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观点,形成了后现代教育思想。

二、后现代主义对教师评价研究的启示

1.教师评价主体要实现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强调多视角、多元化思维的理论倾向带给教师评价研究者重要启示是教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在传统教师评价中,评价主体单一,学校领导是主要评价者,常常排除教师本人,同伴,家长等其他评价主体在评价中的支持作用,致使教师积极性和职业神圣感受到挫伤,这样的评价显然脱离了生活,降低了评价的生态效度,也不符合当代社会对人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技巧的新要求。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教师评价主体要实现多元化,要改变以往评价主体单一的传统做法,实施多元评价,教师评价主体应该“向一切人开放,面向所有人,倾听一切人的声音,无论是专家的声音与外行人的声音都要倾听。”即发挥本人、教师同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有关人士参与评价,对教师发展建立共识,形成合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师评价要实现由主客体对立向主体间性的转换

后现代主义强调反对单向度思维的理论倾向,给教师评价研究者重要启示是要实现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由主客体对立向主体间性的转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评价者会不自觉地以知识占有者和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被评价者面前,把被评价者作为需要研究的客体去认识,去了解,他们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话语方式和逻辑思路去引导,甚至是误导被评价者,从而获得研究所需要的材料。评价者高高在上,完全忽视了被评价者是一个具有感情、个性和多种兴趣爱好的生命体。因而在教师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必须实现主体间性的转换,建立一种平等开放的对话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评价话语要实现从权威话语转向平等话语

在传统教师评价中,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在整个评价活动中起着类似于“风向标”的作用,同行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以及教师成长档案袋评价等种种评价方式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远不及校长的一言一行,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评价的人情化倾向,造成领导主观臆断。而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思想霸权和权利话语,主张通过平等交流与对话,倾听“ 非中心”和边缘化的声音,他们认为,在教育研究领域,“以往教育家的权威话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其后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我们所谓的创新和进步,极有可能就是无意识地重复那些为人们所接受而且根深蒂固的话语。”[2]

4.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要实现从单一走向多样化

在教师评价研究中,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的多样化是后现代主义推崇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与创造性带给我们的又一重要启示。传统教师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量性评价,忽视质性评价,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过分注重等级和量化,强调相对评价,注重教师之间的比较,淡化个体差异性评价,忽视教师个体纵向发展,制约了教师成长;比如上级对教师的评价,往往用一个量表或指标体系,去评价一个地区或一个县的所有教师,而忽视教师自身的个性和所处环境与条件等因素。

后现代主义推崇差异性,这就要求新的教师评价方法融入到教师评价系统中去,而不只是日常教师评价的一种辅助手段;因而在教师评价研究中要注重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结合,要实现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要强调自评与他评的结合,评分与评语的结合;比如运用教师档案袋评价方法这一质性教师评价方法来对教师展开开放的多层面评价,让教师充分感受到自己进步的过程,特点,经验与教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评价功能要强调从甄别与选拔走向促进与发展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是一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到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事实上,教育评价不仅仅是判断,更多是了解事实信息,改进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育发展和为决策提供信息,注重的是促进与发展的功能[3]。传统的教师评价通常采用“班级名次排比”、“分数比高低”的方法来甄别和选拔极少数优秀教师或不合格教师,这种教师评价制度很难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响应,无法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也不可能促进全体教师的进步。要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弱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化教师评价促进与发展的功能,主张在没有奖励和惩罚的前提下,通过开展教师评价,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从而实现教师与学校、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4]。教师评价功能的转变将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从而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对教师及课程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之,后现代主义强调反思和批判精神、强调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提倡反中心主义和提升非理性以及倡导多元化的方法论丰富了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尽管后现代主义教育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上问题众多,在实践中也有待检验,但相信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必将会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虽然中国目前处于现代化的发展时期,还没有进入后现代社会,但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及其提出的理论,有利于我们应对或避免现代化过程中已经或即将出现的问题,为我国的教师评价研究提供借鉴和反思。

参考文献

[1]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

[2]余凯,徐辉.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J],比较教育研究,1997,(6).13.

[3]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6.

作者简介:黄俊丽(1977年3月—),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研究。

论文作者:黄俊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后现代主义对教师评价研究的启示论文_黄俊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