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探析论文_邹晖

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探析论文_邹晖

(达州市达竹煤电集团公司医院斌郎分院 四川 达州 635756)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90例内科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内科湿疹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293-02

湿疹属于常见的皮肤炎症病变,其病因较为复杂,既有内在因素,同时也有外在因素,患者发病后,可反复的发作,对患者的影响较大。为进一步提高内科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结合我院接收的90例内科湿疹患者,就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90例内科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5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32.1±2.5)岁,病程1~15个月、平均病程(5.2±0.9)个月。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9~62岁、平均年龄(32.3±2.2)岁,病程2~14个月、平均病程(5.4±0.8)个月。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瘙痒难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艾洛松糠酸莫米松乳膏,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99914418,选取适量药物涂于患处,每日1次。一个疗程为7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分型对症治疗,其中:(1)湿热内蕴型,基本药方有:蛇床子6g、生地黄12g、花粉6g、甘草6g、栀子花15g、滑石12g、杏仁6g、桑皮9g、苦参9g、白鲜皮9g、金银花15g等;(2)血燥风盛型,生地30g,地肤子10g,萆藓10g,白芍15g,参20g,蛇床子10g,鸡血藤15g,当归10g,丹白鲜皮10g,茯苓皮30g,生甘草10g;(3)脾虚湿阻型,基本方为炒山楂20克,夜交藤15克,土茯苓15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龙胆草10克,薏仁30克,甘草3克;(4)外邪袭表,基本方为薏苡仁30克,金银花20克,黄柏20克,苦参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苍术20克,蛇床子10克,透骨草10克,干蒲公英20克,干槐树叶20克,干千里光藤20克。其中前三种症型采用中医内服,上述药物水蒸服用,第四种症型水煎后采用温热药水涂擦,每天3次。一个疗程为7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同时做好临床护理,尤其是饮食指导以及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主要是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评价指标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患者的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有效: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但是对日常生活会有一定影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日常生活仍然受到影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

1.5 统计学分析

整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重要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整理的重要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45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6例,所占比例为57.8%,有效17例,所占比例为37.8%,无效2例,所占比例为4.4%,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45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0例,所占比例为44.4%,有效14例,所占比例为31.1%,无效11例,所占比例为24.4%,治疗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后,χ2=7.2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湿疹作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炎症,其病因较为复杂,除了患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外,还包含了多种外界因素,比如:化学制剂、细菌、真菌等物质均会引起患者出现皮肤反应,患者在发病后,身体多个部位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瘙痒,从而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此外,湿疹还会造成患者身体部位出现大片的红斑等,患者在抓挠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皮损,同时,长时间的皮疹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从不同的角度而言需要重视湿疹的治疗。

对于湿疹常规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皮质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不宜长时间使用,治疗后可反复发作,而且容易产生皮肤萎缩、皮肤条纹状以及刺激反应等不良反应,因而实际的应用价值有效[1]。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内科湿疹患者的病因较多,可分为湿热内蕴、血燥风胜、脾虚湿阻以及外邪袭表型。其中以湿热较为常见,湿热内蕴的发生多因脾虚不运、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湿邪留恋、病久伤血、气血运行失常以及湿热蕴阻等因素所致。根据这些病因,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清热泻火、活血润燥、养血祛风、清热收湿等中药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中根据患者症型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药物,其中的蛇床子具有解毒杀虫、燥湿以及祛风的功效;生地黄具有清热、生津滋阴以及养血的功效;花粉具有调节神经系统,促进睡眠,增强体质以及改善机体功能的功效;甘草具有抗炎、抗过敏、益气补中、缓解药物毒性的作用;栀子花具有泻火除烦、消炎祛热、清热利尿以及凉血解毒的功效;杏仁具有促进皮肤微循环的作用;金银花具有宣散风热、清解血毒的功效;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这些中草药的综合使用可较好的发挥清热泻火、活血润燥、养血祛风、清热收湿之功效,从而针对性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2]。

本次研究中对90例湿疹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以95.6%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6%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示了中医内科治疗在内科湿疹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内科湿疹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士兵.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探析[J].中外医疗,2013,(21):118-119.

[2]王育新.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8):1430-1431.

论文作者:邹晖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  ;  ;  ;  ;  ;  ;  ;  

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探析论文_邹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