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开放性2种肾囊肿去顶术的对比分析论文_龚波

(简阳市川空人民医院 四川 资阳 6414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后腹腔镜、开放性2种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肾囊肿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32例肾囊肿患者给予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设为对照组;32例患者采取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设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对比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优于开放性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开放性手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104-02

单纯性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其病情发展缓慢,多为一侧与单个,较少发生于双侧。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肾囊肿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肾囊肿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32例肾囊肿患者给予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设为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3.5±9.3)岁;32例患者采取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设为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3.7±9.5)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逆行肾盂造影、肾脏超声检查、CT检查等,确诊为单纯性肾囊肿,其中孤立性单发性囊肿61例,囊肿部位位于左肾30例,右肾31例,单侧或双侧发生3例,囊肿直径4.5~11.5cm。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硬膜外腔麻醉,患者取健侧卧位,垫高腰桥,选取第十一肋间或十二肋切口,打开肾周脂肪囊,贴肾固有包膜游离出囊肿,剪开囊壁,吸出囊液,在肾实质边缘约0.5cm处切除囊壁顶部,创口边缘采用电凝止血,囊腔壁使用碘伏处理,以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吸除,以可吸收线缝合止血,留置肾周引流管,行切口缝合并外敷纱布。

观察组:患者行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抬高腰桥。于肋三角处作1.5cm切口,以长血管钳钝性分离腰背筋膜,进入腹膜后间隙,推开腹膜,于腹膜后间隙内置入自制气囊导管,注入适量空气,建立腹膜后腔空隙,行5min夹闭以压迫止血,排出空气并拔管。分别在腋前线肋缘以下、腋中线髂嵴上2cm处作约1cm切口,并放置1cmTrocar,于肋三角处切口内放置0.5cmTrocar,手指推开腹膜外脂肪,以超声刀切开肾周筋膜,依照囊肿部位分离肾周脂肪,待肾脏显露,游离出囊肿,使用电钩在其中心部位切开一个小口,吸除囊液,使用牵引钳将囊壁提起,于肾实质边缘处切除囊壁顶部并取出,检查其是否出血,将带蒂的肾周脂肪分离,填入囊腔,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固定,于肋三角处切口内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研究所得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或T值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对比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单纯性肾囊肿是一种最常见、症状最轻的肾囊性疾病,常见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在小儿中较为罕见。单纯性肾囊肿可为先天性肾小球,致病因素有:肾小管结构变异、后天损伤、感染等,其典型症状有腹痛、下腹部包块、囊肿、血尿,囊肿位于肾门处,易压迫肾动脉,从而并发症为高血压。当囊肿直径大于4mm时患者可考虑手术,临床治疗上多采用肾囊肿去顶术,但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容易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47±12.31)min、(44.75±11.2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96±8.23)ml、(60.35±13.62)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2.58±18.33)h、(64.17±14.57)h,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8.45±1.56)d、(15.29±4.12)d,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优于开放性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曦.后腹腔镜和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02:209-212.

[2]李金生.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效果比对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31.

[3]易思章.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36例[J].当代医学,2014,01:104.

[4]张巧荣,沈素卿.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2015,10:125-126.

论文作者:龚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1

标签:;  ;  ;  ;  ;  ;  ;  ;  

后腹腔镜、开放性2种肾囊肿去顶术的对比分析论文_龚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