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寻甸县十里箐苗族之精准扶贫论文_李存仙

浅谈寻甸县十里箐苗族之精准扶贫论文_李存仙

【摘要】寻甸县苗族散居在寻甸县境内各个乡镇,多以深山为主。过去寻甸县苗族的耕作方式落后,土地经多年耕种失去自然肥力后,便迁徙他处耕种,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近年来,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寻甸苗族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因基础薄弱,仍然相对落后。当前,国家精准扶贫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寻甸县各级政府按照习总书记的“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讲话精神,全力搞好寻甸县苗族的精准扶贫工作。

【关键词】十里箐,苗族,精准扶贫,文化遗产,文艺脱贫

寻甸县是全国592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总人口42.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0.6万人,苗族672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8%,苗族底子薄,条件差,脱贫难度最大,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贫困问题,关键在于选准扶贫办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科学谋划,精准扶贫。

寻甸县羊街镇甸心村委会十里箐是寻甸苗族的聚集地之一,30年前从外地迁徙到此地,居住在离甸心村委会有6公里的山里。现有10户人家,总人口40人。

我是寻甸县文化馆的一名普通职工,在今年5月份被抽调到羊街镇甸心村委会当一名普通的驻村队员,具体从事甸心村委会的精准扶贫工作。同时,我也是甸心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从小在这里长大,亲眼目睹了十里箐苗寨过去贫困落后和精准扶贫后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内心万千感慨。不想用华丽的辞藻去形容,就把过去几十年和现在短短几个月发生的变化用朴实的文字呈现出来。

一、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以前的生活状况

1.基础设施差,产生生活方式落后

十里箐苗寨以前居住条件非常的差,房屋是土胚房,屋顶用茅草覆盖,户均面积不足40平米。饮用水从山上的水沟里取水,电也不通,上山的路是不足2米宽的土路,弯多坡陡,一到雨天上下山都非常的困难。卫生条件也极差,人畜混居,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2.思想观念陈旧落后

小孩上学多数到小学就辍学,有的甚至不上学。成人多数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外出打工的人也少。生活上自给自足,农产品也不对外出售,经商意识薄弱,导致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二、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以后的生活状况

2017年3月份开始,十里箐村10户苗族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羊街镇党委政府通过反复的摸底调查,对十里箐村10户苗族实施了“宜居农房集中安置”政策。在羊街镇政府、甸心村委会、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十里箐村10户苗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住房上,10户人家的住房统一设计,统一装修,统一施工。有8户人家户均80平米,2户人家40平米。房屋周边统一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周边活动场地统一硬化;建起了公厕和公共洗澡间。牲畜房也统一规划,极大的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情况。

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共计硬化山道路1.8公里,实现了路通、电通、水通。“村村通工程”让10户苗族也看上了电视。

2.转变观念,做到授之以渔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10户人家存在因循守旧、封闭保守的思想,缺乏自信心和自力更生的观念,这些消极的思想是导致苗族落后和贫穷的原因。在驻村队员和包村干部的多次政策宣讲和思想动员下,10户人家树立自信、自尊、自力更生的观念。小孩无一个辍学,成年人在农忙之余都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现人均纯收入都达到了4500元以上,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脱贫线。

3.产业扶贫,促进经济增收

根据苗族居住在山区,远离人口聚集地,适宜牲畜散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产业扶持对每户补助10000,家家户户在养殖上都出了新招,有几户人家还养上了传统的“土蜜蜂”,家家户户养上了“飞鸡”(会飞上树的土鸡)。

三、下一步发展计划—弘扬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绿色扶贫脱贫模式

1.发掘苗族美食文化,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饮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苗族传统美食多样,营养丰富。根据当前绿色环保,健康营养的饮食理念,推出无污染,无病毒且营养丰富的饮食品牌,从而带动玉米、黄豆、荞麦、土豆等山区农作物的开发种植,提高农业收入。苗族的“土蜂蜜”在扶贫队员的大力宣传推广下,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就已经全部预售完。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沿着这个路子,绿色扶贫定会是一条光明的大道。

2.充分利用苗族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苗族大力开发苗族乡村旅游。

苗族地区大多绿色资源丰富,苗族村寨周边的森林覆盖率高,水源也很充沛,可谓山美水美,绿色生态环保,利用这一优势推进扶贫开发,打造“美丽苗乡”,从而实现经济增收。寻甸县羊街镇甸心村委会的苗族村寨可以和十里箐水库、三台寺连成一条旅游线路,打造“苗族农家乐”吃、玩、住一条龙服务。

3.发掘苗族服饰文化遗产

苗族的服饰与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它反映了苗族人民独特的民族信仰和民族审美情感,所有凝聚在苗族服饰上的文化要素都可以转化为创意产业的生产要素并推向市场。从而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为苗族群众开辟出脱贫致富的绿色通道。

十里箐苗族的服饰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等传统工艺技法,在制作上穿插了其他的手工手法,苗族特色鲜明。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试和单线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制作技艺采用编制型、织制型和缝制型相结合,颜色以红、黑、白、黄、蓝五种为主。服饰分盛装和便装两种,盛装华丽庄重,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在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便装素净、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十里箐苗族服饰经过种麻、收麻、洗麻、纺线、漂白、织布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到刺绣、蜡染、裁缝,最后成为一套精美的服装,无不反映了十里箐苗族妇女的勤劳和耐性。尤其是蜡染图案,表现她们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随着苗族传统工艺的衰落,精美手工制作的苗族服饰越来越少,十里箐苗族的服饰上保留着这种传统的技艺,是她们尊重自己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这种美德的传承让这个苗族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的流光溢彩;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增收,文化遗产脱贫的一个重要渠道。

三、挖掘苗族歌舞文化遗产,实现文艺脱贫。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人会唱歌,人人会跳舞,歌舞伴随着整个苗族的发展历史,生动反映出苗族人民的生活。十里箐苗族也不例外,大人小孩都会唱歌会跳舞,虽然他们的舞姿不像舞蹈演员优美专业,但动作古朴、粗矿,富有山野味。他们的“鼓舞”九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风格,十里箐苗族的“鼓舞”有歌有舞,舞时由一鼓手在场子中央击鼓伴奏,参加舞蹈的人则围绕着他,踏着节奏明快的鼓点,幌手摆腰绕圈而舞。每跳完一段后就唱一段山歌,歌和舞交替进行轮回,直至兴尽方休。

十里箐苗族的音乐较为丰富,充满民俗生活的生动情趣,种类有山歌、酒歌、迎宾曲和婚俗歌。山歌多以反映男女爱情为主。我在入户了解苗族音乐的时候听到一首比较经典的歌词“妹是山上一棵药,采你千年采不着;今日终于采着你,眉毛笑成豌豆角”。苗族的酒歌非常的简短,多用四句歌词来唱。无论是山歌还是酒歌,他们在编唱的时候随意性都比较大。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曾精心创作了一首歌曲《幸福苗寨》,送给这十户活泼开朗的苗族同胞,算是一个帮扶干部赠送给他们的一个小小的礼物。

在歌舞上大力挖掘苗族的文化遗产,把原始的的苗族音乐舞蹈通过加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出一些既有独特苗族风味,又有现在气息的音乐和舞蹈。

扶贫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将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大家齐力拼搏,竭尽全力。十里箐苗族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定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斩断穷根,脱贫致富。

论文作者:李存仙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浅谈寻甸县十里箐苗族之精准扶贫论文_李存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