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陈军芳

(秦安县莲花镇中心卫生院 甘肃天水 741600)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9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后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统计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与77.8%,数据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应用中医辨证疗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相比于西医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也更高,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068-02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主要特征为动脉压异常升高,同时还会伴发血管、肾脏、心脏以及脑等器官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1]。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如果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及治疗措施,那么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进而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对于高血压患者,临床以往通常采用西药治疗,但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本文以我院90例高血压患者为例,对部分病例展开中医辨证治疗,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90例高血压患者为例,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45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在37至82岁之间,平均为(55.8±4.1)岁;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为(4.5±0.7)年。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心悸失眠、头痛目眩、身体乏力等症状,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并且经中医辨证分型,23例为肝肾阴虚型,28例为阴阳两虚型,39例为肝阳上亢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也即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身体状况,让其口服适量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等),以及利尿降压剂(如氢氯噻嗪、环戊噻嗪等)。

观察组则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肝肾阴虚型:此类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压上升,头痛目眩,腰酸腿软,夜晚容易被惊醒且经常失眠,舌红苔黄,大便干且小便黄,脉弦细数。采用杞菊地黄汤进行加减,方剂组成为女贞子、炒枣仁、熟地黄各20g,黄精、丹参、山萸肉、山药、葛根、怀菊花、泽泻各15g,丹皮、杞果、茯苓各12g。②阴阳两虚型: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压上升,心悸气短,头晕,面色苍白,视物不清,畏寒怕冷,舌淡红,舌苔白,脉细。采用六味地黄汤进行加减,方剂组成为熟地黄24g,山药、山茱萸各12g,白茯苓、牡丹皮、牛膝、泽泻各9g,肉桂3g。③肝阳上亢型: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压上升,头痛目眩,眼花耳鸣,容易躁怒,舌质红而舌苔黄腻,脉弦细数。采用天麻钩藤饮进行加减,方剂组成为石决明(先煎)18g,钩藤(后下)、川牛膝各12g,黄芩、杜仲、桑寄生、天麻、益母草、夜交藤、栀子、朱茯神各10g。上述方剂均加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口服。一个疗程共15d,所有患者均治疗3至4个疗程。对于体质较弱以及处于妊娠期的患者,应在经过医师许可以后才能用药,并严格遵循医嘱。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进食后血压升高不明显;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直到正常或没有降至正常水平而下降幅度≥20mmHg,并且控制在正常范围≤90mmHg内;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舒张压下降在10mmHg以内或下降10~19mmHg,收缩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血压水平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数据用百分比、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用χ2与t进行检验,P<0.05,说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相比于对照组的77.8%显著升高(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3.结论

高血压作为临床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一种,与饮食、生活习惯、肥胖等因素有关,据相关调查研究得知,我国高血压发病人数已经达到3.3亿,居国内疾病发病率的首位,并呈现出日益年轻化的趋势。临床以往主要应用西药来治疗高血压患者,尽管可起到一定的疗效,但通常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及孕妇等患者[3]。在此种形势下,探寻出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中医学领域,高血压属于头痛、眩晕等范畴,其治疗原则应以标本兼治为主,也即对人体阴阳进行调节,使之处于平衡状态。具体来说,在对高血压患者展开中医治疗时,应做到因人而异,根据患者具体的证型,使用相应的药物[4]。①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可采用杞菊地黄汤进行治疗。方剂中的熟地黄及杞果具有滋肝补肾的效果;丹皮及泽泻能够清泄肾火及肝火;天麻则可发挥出潜阳平肝、止痉息风、通络祛风的功效。诸药联用可起到养肝滋肾的作用。②针对阴阳两虚型患者,可采用六味地黄汤治疗。方剂中的山药能够固肾益精,补肾益胃;山茱萸可固脱涩精,补益肝肾;泽泻具有清热、利水及泄湿的功效,还可将熟地黄的滋腻减少;茯苓健脾和胃,渗湿利水,安神宁心,能够帮助山药更好地发挥出健运的作用;丹皮清泻虚热,活血清热,可制山茱萸的温涩。上述药物联用,可起到补肾阴,治疗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及盗汗遗精等症状的功效。③肝阳上亢型患者可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方剂中的石决明、钩藤以及天麻为君药,可发挥出息风平肝的作用;栀子及黄芩为臣药,具有泻肝火、清肺热的效果,可使肝经不致偏亢;川牛膝可引血下行,益母草能够利水活血,杜仲与桑寄生可补肝益肾,朱茯神及夜交藤具有定志安神之功效,这几种即为佐使药。通过联合应用上述中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眩晕、疼痛、失眠多梦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患者可以同时出现两个及以上的证型,因此,临床医师应对其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并采取最为恰当的治疗措施,同时叮嘱其定期来院接受复诊[5]。本实验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价值及优势。

综上所述,通过应用中医辨证疗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相比于西医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也更高,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莫丽.应用中医辩证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2):141-142.

[2]刘洁,杨少琴,史影.中医辩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02):381-382.

[3]伍伟源.中医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1):136-137.

[4]程平.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04):126-127.

[5]刘正.中医治疗高血压5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420-421.

论文作者:陈军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陈军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