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县域红色旅游扶贫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

山东省县域红色旅游扶贫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

山东省县域红色旅游扶贫高质量发展研究

韩文泉 王曾梅(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县域革命老区的贫困群体,研究目的是针对县域红色旅游扶贫在机制体制方面的薄弱环节,建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教育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助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理论模型,拟定老区文化旅游扶贫高质量发展、生态化治理运行框架,提出相关服务机制和监管机制的对策性建议。研究目标是从空间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深度分析红色教育模式创新,红色旅游产业化的路径,构建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相匹配的运行机制、完善规范的服务机制和严谨到位的监管机制,编纂脱贫致富典型案例库,助力老区人民打造持续创富特色样板。

关键词: 红色文化;旅游扶贫;高质量发展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一)学术史梳理

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和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各国政府和学者积极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1]。自20世纪80年代旅游业作为反贫困的一种方式推出以来,就受到业内的密切关注。

英国国际发展局最早提出旅游扶贫的理念(PPT)并积极探索实践,欧洲各国一般把名人故居、战争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精神层面的旅游纳入到文化旅游的范畴,并将扶贫和文物保护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1999年江西省最早提出“红色旅游”概念,2004年江西省发起并联合七省市签订《郑州宣言》,共同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自此诞生并广受关注。由于江西省的81个县(市)为革命老区,经济相对落后,于是发展红色旅游就和扶贫工作之间建立了有机的联系。

令表示知识超网络中协同成员之间的关联关系集合,其中:表示协同成员之间的第κ类关系,∂表示协同成员之间关系种类的数量。在第κ类关系下,协同成员之间的关联关系矩阵可表示为:

4) 对于该结构,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导致该汇流排组件无法正常工作时,故障汇流排两端的母线开关跳闸,将故障切除,保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

(二)研究现状评述

(4)我省红色旅游产业正处于调整期,规模偏小、结构不佳、后劲不足,危机意识明显不足、竞争氛围不强烈。

本研究拟从产业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管理学角度研究红色基因传承与老区脱贫致富的资源空间的相关性和协调性,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理论与实践模型,以期为县域红色旅游扶贫的合理空间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并结合宏观政策和微观案例研究分析县域红色旅游扶贫的机制和路径,明晰发展思路,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提升老区人民的福祉提出科学建议。

(三)研究意义

(2)文旅资源粗线条整合,原创性文旅产品量少而不精,享誉全球的文旅品牌太少。

目前关于裂褶多糖生物学活性的研究是基于裂褶菌子实体和深层培养的培养液中提取的SPG展开的,而固体发酵制备的SPG生物学活性尚未明确。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每年产生2 000万余t麦麸和4 000万余t玉米芯,这些资源大部分被作为饲料或者直接废弃、燃烧,造成资源浪费,并对环境造成压力。而采用麦麸和玉米芯等农副产品资源为原料固体发酵生产裂褶多糖,多糖得率高(>9%),原料成本低廉,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8,9]。因此,采用小麦麸皮和玉米芯等农副产品资源固体发酵生产SPG,将废弃物转化为经济附加值高的多糖产品,具有良好经济和环境效益。

从业态新创、跨界聚合、内容活化、强IP驱动、场景规划与营造,形成主题化、系统化,以体验经济、粉丝经济、授权经济、会展经济等多维度商业变革。以文化IP为核心和龙头,通过内容开发、粉丝积累、场景化流量入口、多媒体传播运营与系列衍生开发,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空间载体”四位一体开发模式。通过虚拟旅游、场景再现等数字化手段,构建“实景+虚构”的运营发展模式,让文化说好“旅游话”,让旅游表达“有文化”,让旅游体验“魔幻化”。

由于老区文化旅游的相关机制体制的建立还在初级阶段,配套政策、保障体系和营商化境并不完善,加之老区人民在商业意识、项目开发、运营能力,还有不足,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旅游消除贫困、发家致富的目标,必须加大研究力度,多方综合治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挑战

(1)长远发展战略规划不清晰,红色旅游扶贫机制体制不健全,做强做大文旅产业的氛围不浓厚。

革命老区一般地处交通极不发达的边远地区,当地村民的生活并不富裕,脱贫致富仍然是当地政府不可回避的政治任务。如何使红色文化资源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打赢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实现文化旅游扶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游戏过程中要明确组织性与纪律性,这是开展游戏教学对基础条件。 主要的要求就是保证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按照规则来进行,还应该服从裁判。同时要按照规定的步骤来开展教学,否则就会出现混乱,也容易出现伤害事故,进而导致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3)文旅产品深层次内涵不足,科技、文化和营销的赋能欠缺,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效能不高。

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的政策、法律等经济理论建设和推广应用上,国内的研究大多涉及微观层面的定性描述和模式创新,基于县域扶贫机制这个维度研究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文献资料法,缺乏实地调研、数据处理等定量研究。红色旅游扶贫在生产力、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等方面与传统扶贫的经济形态有较大差别,原有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难以照搬。

降脂效果的评定标准[5]:(1)显效。TC与TG降低20%以上,HDL-C增加0.26 mmol/L以上。(2)有效。TC与TG降低10%以上,HDL-C增加0.18 mmol/L以上。(3)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4)总有效=显效+有效。

(5)与党建、教育、科技、体育等部门的协同不够紧密,文旅融合发展复合型人才匮乏,文化服务质量达不到人民群众的要求。

以推进文化和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统筹规划布局构筑山东文化旅游新高地;重点红色旅游工程必须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要按照智慧景区、海绵景区、综合管廊的标准进行建设和修缮。未来五年,一是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契机,大力推动“文化+”山东工程;二是依托财政立项“红色旅游山东建设工程”,探索体系化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三、研究的主要观点

(一)在顶层设计层面,应突出红色旅游作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的属性

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区域红色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红色文化、旅游人才、旅游管理等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产业竞争力。从时代性、共享性、多元性、可持续性入手,以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相统一为基本诉求,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产品创新为着力点,多元融资为支撑点,社区参与为落脚点,建构爱国主义教育与脱贫致富实践相互促进的理论模型。

如今,随着临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临床护理逐渐面临着转化、改革[4]。针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患者病情复杂、手术所产生的应激反应较为明显,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患者围手期对开展高效、合理、科学的护理模式十分必要。目标性护理指的是在患者不同的治疗阶段,制定相对应的护理目标,围绕目标而展开护理措施[5]。在实施目标性护理时,需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二)突出创新引领,高标准布局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6)投资主体缺位、效益偏低,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文化旅游融合项目融资较难。

(三)通过“文化+”跨界深度融合来催生新动能

饥饿和贫困名列世界十大全球性问题之首,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一场长期艰巨的任务。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由于只是低层次的开发一些诸如采摘、农家乐、小景点等旅游项目,红色文化的强大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挖掘,“两不愁”虽已经基本解决,但“三保障”却难以实现,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发掘培养与柔性引进共同发力,抢占人才高地

就文旅融合而言,现在急缺管理人才、决策人才、决策人才、复合性领军人才、规划团队,以及懂得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及资本运作与红色旅游联动的专业人才。要敢于放下山东人老实憨厚的平庸姿态,就是要抢占先机,就是要通过政策吸引和舍得财力去挖掘、去争抢,早得早获利,尽快扭转我省高端人才长期处于“逆差”的被动局面。

(五)以资本、创意和科技为驱动力,率先进入新旅游时代

以“资本+技术+知识”等创新创意要素驱动,大力推进“515战略”“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以及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不断释放文化旅游政策红利。政府不仅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还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持续进入红色旅游产业。积极推进沉浸式体验的智慧旅游、文化展示的科技化、景区的夜游化,形成线上线下体验闭环,真正做到旅游体验与文化塑造相融合,促进新旅游时代的到来。

四、应用价值

(1)依据“共同富裕”根本原则,基于红色旅游扶贫的发展状况和现存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理论研究,提出了“时代性、共享性、多元性、可持续性”等发展理念,在学习和领会中积极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精神力量和博大内涵,让那些在血与火中诞生的红色基因不断给予我们新的能量。

(2)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生态学、生态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跨界交叉,提出了“科学统筹、协同共治、立体服务、三全监管”等运行机制,从体制上确保红色基因得以持续传承,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既要通过传统革命教育带动旅游业,又不失去红色旅游的底色。

(3)研究提出的“项目开发与时俱进、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精神物质同步提升、尽快脱贫持续创富”的发展思路,强调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仅要注重其政治教育功能,更应注意其发展区域经济、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功能。帮助实现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多样化旅游消费需求,深入挖掘和科学保护传承历史革命文化遗产[4]

(4)“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盯紧“资金、项目、举措”等研究成果来源于红色基因传承与旅游扶贫致富的具体实践,又反过来可以成为指导老区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制定相关政策的参照依据,为老区人民有效的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从根上和点上与红色文化相融合并转化为扶贫动能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黄国勤.中国扶贫开发的历程、成就、问题及对策[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8,11(3):117-124.

[2]邢国宏.分析法国旅游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因[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7):468-469.

[3]郑智勇.精准扶贫视野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4]冉红,周之良,贾超.江西红色旅游扶贫的运行机制与实现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 ,2009(25):160-161.

[5]Stephanie Chok, Jim Macbeth & Carol Warren. Tourism as a Tool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 Critical Analysis of ‘Pro-Poor Tourism’ and 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ility,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17, volume 10:144-165.

标签:;  ;  ;  ;  

山东省县域红色旅游扶贫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