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儿童健康的第三个话题是幼儿园的建筑环境_幼儿园论文

环境与儿童健康的第三个话题是幼儿园的建筑环境_幼儿园论文

环境与幼儿健康话题之三,幼儿园的建筑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论文,之三论文,幼儿园论文,幼儿论文,话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筑环境是一种人工创造出来的环境。建筑环境具有心理学的意义,因为人们能够看到或感觉到它的存在,并对此作出心理与行为的反映,形成心理环境效应。幼儿园建筑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躯体健康,也影响着他们心理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建筑环境成为现代幼儿保健的重要话题。

一、选择卫生、安全的园址

建立一所现代化幼儿园,须选择卫生、安全的园址。首先,其面积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一般大型园为10—12个班,中型园为6—9个班,小型园不超过5个班。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园, 园地面积均须按幼儿人均面积来要求,整日制园地人均面积应为15—20平方米,寄宿制园地人均面积为20—25平方米。如活动场地和绿化地带面积不足,可以利用附近公园和社区活动场地来扩大幼儿的活动空间。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园的规模不易过大,因为规模小的幼儿园中孩子们参与环境的机会更多。

建园的环境还要清洁安全,地势平坦,土质干燥,地下水位离地面大于1.5米,日光照射良好,有清洁的水源和安全方便的电、气能源。要避免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的污染,离交通干线距离须大于80米,离火车道距离大于300米,避开工厂、码头、飞机场等噪声源, 园内噪声级应小于50分贝,工厂区建园应在污染源的上风地带。

建园时还要考虑幼儿入园和家长接送方便。幼儿园的服务半径(以幼儿园为圆心划圆,表示服务对象的来源范围)约400米为宜, 这是因为大于500米的步行距离,幼儿心理上会产生远的感觉, 另外也得考虑我国城市居民生活密度的实际情况。某些大城市的“贵族幼儿园”,多设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尽管有交通车接送,但分割了孩子和父母的联系,不利于幼儿园和家庭、社区环境之间的交流。

对不符合上述建园卫生要求的老幼儿园须进行改造,如扩大面积;加强绿化以防噪防尘;调整招生计划以控制办园规模等。

二、科学规划园内布局

幼儿园的建筑规划要考虑整个园内的布局,它基本上包括三大部分:即房舍,户外活动场地,绿化地带。布局上还要注意合理的功能分区。一所规范的幼儿园按其功能可分为若干个单元,如幼儿各班的保教单元、集体活动单元、行政管理单元、后勤事务单元、隔离单元等,全园各单元之间要加强有机联系,以利于幼儿生活学习和幼儿园保教管理。

幼儿园房舍总的建筑基底面积宜为园地总面积的10%,以留有更大的空间作为活动场地和绿化地带。主体建筑物正面宜朝南或东南;与相邻建筑物的距离应为相邻建筑物垂直高度的2倍, 以保证房舍内有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光线;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建筑物以二层为宜,楼梯宽1.2米以上,坡度2—3∶1,每级台阶高12厘米,深30厘米,楼梯应有保护拦和扶手,可以在楼梯一侧设置滑梯道,使幼儿在下楼时也能活动和游戏。考虑到消防和隔离需要,宜设置户内户外多处楼梯,楼上窗户应安上保护装置,阳台应有70厘米高的围墙,室内1.2 米以下的所有建筑棱角应为圆角,避免突出物,电源插座要隐蔽,墙面和地面不用粗糙材料。

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包括游戏场、体育场和凉棚等。各班应有专用游戏场,并靠近各班活动室;游戏场面积每名幼儿应为2.5平方米, 一般每班有60平方米;要求地面平坦,沥水;可环绕1.5 米高的冬青树或篱笆围地。在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设置公共体育场,总面积以每名幼儿2.5平方米计算。还可设淋浴装置和喷水戏水池,池水深0.25—0.3米,面积16—20平方米,以调节温、湿度,美化环境。凉棚可设置在各班游戏场附近,面积按每名幼儿2平方米计,棚高4—5米, 以便幼儿能四季户外活动。

绿色植物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杀菌,防噪音,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物质条件。要尽量增加幼儿园绿化面积,一般要求每名幼儿多于2平方米,绿化面积要占全国总面积的40—50 %以上较为理想。面积受限的幼儿园可采用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多种形式。主体建筑物周围要有5—10米宽的绿化地带; 园内的绿化应以花草为主,乔灌木为辅;可结合常识教育种植一些常见树木和蔬菜,不宜种高大树木,以免影响室内采光;也不能种有毒植物或茎叶上带刺的植物,以避免幼儿意外伤害。

三、以班为单位的保教单元设计

幼儿园保教单元的房舍应以班为单位进行设计,每班都要有一套功能齐全的教养单元,包括活动室、卧室、盥洗室、厕所、挂衣室和贮藏室等,每班单元有各自的出入口和通向游戏场地的过道。

活动室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要求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有足够的面积和空气容量。国家教委规定,每间供30名幼儿使用的活动室面积应为90平方米,即每名幼儿3平方米,如减去设备和材料的占地面积, 约为2.5平方米。国内外学者曾作过研究,人均面积低于2.3—2.4 平方米时幼儿侵犯行为增加,和同伴交流与合作行为减少。如按2.5 平方米来规定,我国目前城市幼儿园多数达不到这个标准,有的园为了创收,每班幼儿收到50多人,而传统的50—60平方米的活动室未变,使孩子们的生活密度加大,身心问题增多。生活空间还要考虑到空气的容量,活动室的高度要在3.3米以上,使每名幼儿空气容量达到8—10立方来,以适应他们的身心需求。活动室的窗应朝南,窗台高50—60厘米,窗上缘离地面高度要大于2.8米,挂浅色窗帘以调节光线, 室内墙壁色调要淡,宜为白、米黄、浅蓝或浅绿色;地面宜铺地板,并有防潮设备。活动室的布局要有利于幼儿学习操作和对环境的探索,强调和谐、美观与可变性,可利用家具等设备分隔成各种活动区,如科学区、美工区和游戏区等,各活动区注意开放和封闭相结合,并适当设置一些便于幼儿个体游戏的活动角,使活动室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成为幼儿喜爱的环境。

卧室面积按每名幼儿3—4平方米计算,空气容量为每名幼儿12—16立方米;床的摆设要避免拥挤干扰,便于管理,床头间距0.5米, 行间距0.9米;室内最好铺地板,防潮、保温、清洁, 无条件配卧室的幼儿园可在活动室装设翻板壁床、壁橱等。盥洗室和厕所应临近活动室或卧室,安置水龙头5—6个,大便器2—3具,小便池一个;寄宿制幼儿园还应设淋浴池一个;要有专门的挂毛巾处,毛巾悬挂时须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传播疾病;幼儿使用的口杯、牙刷等盥洗用品也应设专用橱具摆放。隔离室应远离幼儿集体活动室,设置专用的盥洗用具和便具,可安置1—3张床位。

标签:;  ;  ;  ;  

环境与儿童健康的第三个话题是幼儿园的建筑环境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