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临床药物治疗进展论文_刘欣

消化性溃疡临床药物治疗进展论文_刘欣

新余市人民医院(江西省新余市) 338000

摘要: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人群中的患病率约10%。药物治疗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有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及抗幽门螺杆菌的联合用药;于此同时中药、天然药物提取成分和生长因子及靶向受体抑制剂等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予以综述,在一定程度上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疾病,它是世界性、全球性的常见疾病。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0%[1]。随着人们对消化性溃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及诊疗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效药物的迅速开发和广泛应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有逐渐下降趋势,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有所降低[2]。目前药物治疗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主要方式,现就其临床药物治疗予以简要综述。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抑酸药 中药 新靶向药物 进展

1.抗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

1.1抑酸药治疗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必备的治疗条件及满意的愈合环境,是使患者胃内的PH值维持在3.5与4.0之间。因此,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中,先给予患者抑酸药物治疗,使患者胃内PH值能够维持治疗基础,抑制患者胃部分泌胃酸,从而使患者的胃内PH值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达到PH3.5 -4.0。有效抑制胃酸分泌还可以显著减少胃酸引起的胃黏膜损伤,促进胃溃疡的愈合[3]。抑酸治疗的目标是保持pH值>4并延长pH值>4的持续时间。常用抑制胃酸药有H2受体抑制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1.1.1 H2受体阻断剂

H2受体阻断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因组胺、胃泌素及胰岛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4]。目前国内常用的H2受体抑制剂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最初给予患者H2受体阻断剂治疗时,均主张采用分次口服的形式进行治疗,但是,近年来,临床治疗上开始主张患者睡前将H2受体阻断剂一次性服用,相比两种不同的服用方式,最终产生的疗效相仿,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患者在夜间会分泌更多胃酸,而夜间胃酸分泌过多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情有着直接影响,睡前给予患者H2受体阻断剂服用,可夜间进行适度抑酸,对患者的胃肠生理功能影响更小。H2受体阻断剂主要以抑制基础胃酸分泌为主,对于抑制刺激性胃酸分泌效果较质子泵抑制剂差,且抑酸作用较质子泵抑制剂起效慢、持久性差,治愈率较质子泵抑制剂低,在根除Hp方面,质子泵抑制剂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较H2受体阻断剂好,而长时间使用H2受体抑制剂可以引起胃窦部pH值增加及壁细胞增生[5],Hp阴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常常用到H2受体阻断剂。

1.1.2质子泵抑制剂(PPI)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首选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该类药物主是抑制胃酸分泌的强有力药物,可逆质子泵抑制剂是通过竞争性地结合K+,而抑制H+, K+- ATP的活性,通过离子型结合抑制H+, K+- ATP酶离解后酶活性恢复[6]。目前,临床用药中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先后有两代,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依赖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系统(CYP2c19和CYP3 A4)代谢及清除,因此起效慢(约10h);且因CYP2C19在高代谢人群和低代谢人群的个体差异,使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疗效上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性。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是雷贝拉唑,其主要通过非酶代谢途径在肝脏内代谢,只有很少部分通过CYP2C19代谢,且雷贝拉唑是种部分可逆的H+ /K+ ATP酶抑制剂,可作用于H+ /K+ ATP的4个部位,由于结合靶点多,因此相比其他质子泵抑制剂起效更快、药效持续时间更长、抑酸效果更好。

1.2抗酸药

在抗消化性溃疡药中,抗酸药应用最早,疗效类似于H2受体阻断剂。目前仍是抗溃疡药物中主要大类,临床应用于食管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传统抗酸药包括三硅酸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凝胶、氧化镁、碳酸氢钠、重质碳酸钠、铝酸秘、构椽酸秘钾及碳酸钙等。抗酸药能保护胃黏膜,阻止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促进溃疡愈合。目前该药只是治疗消化溃疡的辅助治疗药物,不是主要的治疗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无论患者是初次发病还是复发,都必须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临床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治疗主要有两种,第一是使用抗生素治疗,作用于患者体内,能够起到杀菌或者抑菌的作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等,但是,上述抗生素药物均没有耐酸性,因此,要将患者胃内PH值提高才能发挥药效;第二是使用抑酸剂治疗,主要是因为抑酸剂能够抑制分泌胃酸,将患者胃内的PH值提高,为使用抗生素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其发挥最大药效;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抑酸药物为泌制剂及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本身能够直接杀除幽门螺杆菌,因为质子泵抑制剂能够使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失去活性,失去尿素的中和作用,幽门螺杆菌无法单独在人体内存活。另外,将患者胃酸分泌量减少也是有效提高胃内局部抗生素浓度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抗菌药杀菌活性有效增强,达到治疗目的,该类药物中药效最好的主要为雷贝拉哩等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7]。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是三联治疗方案,即PPI或胶体秘为基础上加用两种抗生素(如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环素、喹诺酮类)。PPI+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的方案根除率最高是近年来的临床共识,并且其使用之后的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小。但随着该方案的长期使用,Hp对克拉霉素与甲硝唑的耐药性率逐年上升,因此可以考虑用阿奇霉素代替克拉霉素,因阿奇霉素在胃组织和黏膜中能维持很高的有效抑菌浓度,在根除Hp的临床治疗中较其他药物更为有效。对于首次根除失败者,也可根据既往用药情况并联合药敏试验,选用其它种类的抗生素。

其他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

2.1中药

实验证明,多种植物素如类单宁类、黄酮类、皂着类等,均被证实具有抗溃疡活性,其作用包括保护细胞、抑制胃酸分泌、抗氧化等。部分中药对消化性溃疡治疗有效,其中中药中的黄连、黄芩、大黄等对H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吴茱萸有抗溃疡保护胃黏膜降低胃液酸度,而黄连、吴茱萸为临床常用药对,都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抗溃疡等作用,作为药对运用时某些药理作用可相互补充,两者联用对抗保护胃黏膜有一定研究价值[8]。中西药结合治疗Hp所致消化溃疡的研究显示,其溃疡愈合率与Hp根除率均较中药或西药单独治疗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高。

2.3新靶向药物

新靶向药物能选择性拮抗胃肠道的H3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动物实验已显示很好的抑酸效果。一氧化氮被认为是一个和前列腺素E同样重要的胃黏膜保护因子,故有学者提出一氧化氮结合H2受体抑制剂和一氧化氮结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概念[9]。一氧化氮加强型的H2受体抑制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化合物已能合成并正在进行试验研究。

小结

综上所述,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从H2受体阻断剂到最新的质子泵抑制剂,从单药到联合用药,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在不断进步。但仍有不完善之处,相信在中药及新靶向药物领域研究将给消化性溃疡治疗带来新的进展,使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更加的安全、有效。

文献引用

[1]Chan FK,Leung WK. Peptic-ulcer disease[J].'fhe Lancet, 2002,360 (9337) :933-941.

[2]屈苗苗,白雪峰.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新观念[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5(2):17-18.

[3]孙绍金.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一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杂志,2009,16(7):41.

[4]Brimblecombe RW, Duncan WAM, Durant G,J.et al. 'the pbarma-cology of ctmettame,a new histamme H2-receptor antagonist [J]BJP,2010,160 (Suppl 1) :52-53

[5]Holle GE.Pathophysiology and modern treatment of ulcer disease [J] .lnt.J Mol Med,2010,25(4) :483-491.

[6]殷冬林,王健.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9):136-139.

[7]何永宜,何智芳.黄芪建中汤为主治疗消化性溃疡45例(J).南华大学

学报(医学版)}2009,16(2) :147一148.

[8]储琳.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0,42

:78-79.

[9]Scarpignato C. New drugs to suppress acid secretion: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J] Drug discovery today:Therapeutic Strategies,2007,4(3):155-163

1(2l.1SSJ62

论文作者:刘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  ;  ;  ;  ;  ;  ;  ;  

消化性溃疡临床药物治疗进展论文_刘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