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论文_郭虹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论文_郭虹

(黑龙江省肇源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65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中应用中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各30例,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LVEF和NYHA分级均差异显著,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中总体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心率、降低心肌氧耗,有效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061-01

β-受体阻滞剂调节神经内分泌机制而防治心衰的作用愈受重视,已证实对扩张型心肌病和某些冠心病心绞痛及高血压伴心衰患者治疗有效,β-阻滞剂类药物品种繁多,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在临床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对心血管疾病的干预效果显著[1].现对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各30例,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2.5±2.5岁;高血压14例,冠心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3.5±3.5岁;高血压14例,冠心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括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次5~10mg,口服,每日2~3次;呋塞米1片/次,每日口服2次;西地兰每日1次,一次0.2~0.4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每日2次,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先从小剂量开始6.25mg。

1.3 观察指标

对NYHA评分、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显效为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有效为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为未达到以上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LVEF和NYHA分级进行比较,对照组30例,治疗前BNP(1040.5±165.5)pg/ml,LVEF(28.7±4.7)%,NYHA分级(4.2±0.3);经6个月的治疗后(BNP(775.9±85.2)pg/ml,LVEF(36.8±3.6)%,NYHA分级(3.3±0.2)。观察组30例,治疗前BNP(1039.5±167.8)pg/ml,LVEF(29.0±4.9)%,NYHA分级(4.1±0.2);经6个月的治疗后BNP(950.2±129.5)pg/ml,LVEF(32.5±3.8)%,NYHA分级(3.5±0.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LVEF和NYHA分级均差异显著,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临床有效率进行比较,对照组30例,显效12例(40%),有效13例(43.33%),无效5例(16.67%),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30例显效19例(63.33%),有效9例(30.0%),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多数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最适于使用β-阻滞剂治疗,但少数病例可发生病情恶化。近来Briston等对于布新洛尔和卡维地洛防治心力衰竭的研究,认为新型β-阻滞剂能更安全应用于心力衰竭治疗[2]。尽管如此,目前β-阻滞剂能否作为心衰的常规治疗,尚有争议。宜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等治疗无效的病人,或有其他β-阻滞剂适应证者,如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等伴有心衰者,则应合理应用。从小剂量开始:较重心衰或失代偿者应用β-阻滞剂时,在适应过程中应从小量开始,在密切观察下,缓慢增加剂量,让衰竭的心脏有足够的时间增加受体数量,恢复功能[3]。

美托洛尔是选择性β1-阻滞剂,可降低血浆肾素活性,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对糖代谢无影响。口服经肠道吸收完全,72小时后90%从尿中排出,易透过血脑屏障。从尿中排泻不受肾功影响。心力衰竭治疗以6.25mg始,几周内加至每日50mg治疗量。长期使用可提高存活率。改善心肌代谢,心肌保护作用;心肌细胞β-受体密度增高,α1受体阻滞作用,扩张外周血管。β-阻滞剂未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和症状[4]。提示β-阻滞剂作为抗心衰药物,仍有诸多问题,如:心衰阶段的选择,适于何种病因的心衰等;故而尚不推荐β-阻滞剂作为各种心衰治疗的常规药物,应尽可能综合考虑患者情况,慎重选用,尽量选用兼有α1受体阻滞作用的β-阻滞剂,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长文,罗素新.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4(17):2226-2228.

[2]王勤,胡蓉.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1):101-104.

[3]张健.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5):391-393.

[4]唐荣华.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1):150-151.

论文作者:郭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论文_郭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