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中的运用论文_郭晶晶

浅议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中的运用论文_郭晶晶

郭晶晶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兴桥小学 224300

摘 要: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变化,经济也随之跟着在发展,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也需要不断提升,新时代的技术也参与到教学当中,人们日渐认识到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同时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其中小学教育的数学方面也是备受关注的对象之一。在这新时代的格局下,导学式的教育方式也已经引用到小学数学教育中,同时还反映了该教学模式突出的有效性。

关键词:导学 应用 小学数学 教学

在小学里数学教育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不但能够做好扎实的基础还能对以后的日常生活有所帮助。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加强工作更加引起器重,努力加大对小学生的数学训练,提高数学的解决能力和解答技巧。所谓的导学式教育方式就是一种更加能够培养优秀学生的教育方法,也是我们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重大改变,决策之一,更是一种需要发展和传承的精神。导学式的教育运用在小学的数学里有助提升我国数学教学水平。为此,我们从下面的几方面中具体谈谈导学式是怎样运用到数学教育里的。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是通过自主学习,没有老师的指引,所以所遇到的问题都是要自己解决,因此让学生了解课本的深浅难易,有侧重点地去学习,也有利于与上课时注意力着重放在相应部分,同时还认识到要利用课外学习工具来辅导对问题进行的解决,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授之予渔”的开始点。不然学生对课堂上的内容就会觉得很无趣,精力不集中,无法注意教师讲到什么地方。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激起学生对数学解答的强烈愿望、积极性和灵活性。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从有关是长方形的物体进行学习。如桌面、席子、作业本等。问题“有哪位同学还知道与长方形有关的物体呀?”这就可以对长方形来进一步描述,再进行联系到别的物体也是有这样的形状等等。由此,学生会从日常生活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善于引导学生在课中研究和思考

1.新课导入。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如果能做到灵活多样,引人入胜,一定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教学中我巧妙设置了与学生生活经历接近、学生感兴趣的选择购物的情境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易到难、从深到浅、从表到里去寻找答案,启发学生的解决能力,自己解决疑难,使学生能够往正确的思路进行思考研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由于学生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经验,必然会产生: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呢?从而让学生自己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铺垫。然后从众多的学具中选择一种进行研究,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方向,但要学生真正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所以,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小提示:①你们选择了哪些学具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操作的?②仔细观察,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③认真思考,你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了吗?使学生能顺着小提示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观察、思考,找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这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心灵沟通、分享创意、完善结论的宽松环境,让每组学生说出自己的推导过程,通过集体思维的碰撞,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顺利实现原有数学知识结构的扩充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建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汇报逐渐完善,突破教学难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关注课后的温故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引导和启发,结束了设疑、讨论、解释等一系列的教学互动,课堂也进入到最后阶段,课程内容的教学活动基本完成。这是教师的善于引导,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心学习知识,还可以利用同样的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做到举一反三,提高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控制力。

总的来说,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在小学的教学中,学比教还更重要,引用新的教学方法,把工作从教育学生转变为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要全面积极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解答能力。导学式教育不只是有以上几个方面,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不断提升小学数学的教育效率,提高学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树立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

参考文献

[1]王清印 简论“导学式”教学法[J].煤炭高等教育,2010,7,(1),22-24。

[2]单洁 杨戈 生活中的推理教学纪实与评析[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1,3,(9),18。

[3]徐国杰 导学式教法在概念课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5,(10),4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欧金刚 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6,(3),15。

在自主阅读中深入体验

◆ 王洪伟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尹集小学 25660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判定课文的“确切”意思,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

1.课内外相联系

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跟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如学习《黄果树瀑布》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学生找到许多描写瀑布的文章。这样的阅读,筛选,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不再是光听老师耳提面命了。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学会了读书,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只有当读书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学生才会去粗取精,淘沙见金。

2.书本与生活相联系

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要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可以启发自己的想像与创造,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味、比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生活与大自然是学生更为广阔的课堂。

二、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给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授人以渔才能使之受益终生。由于每个学生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度的影响,点拨引导就得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如阅读中理解词语可以运用工具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紧扣上下文;背诵积累时,或采用先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方法,或采用体会语句叙述的顺序的方法,或抓住关键的词语的方法;感悟语言时也应该还学生以自主权。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泼水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说:我准备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有的说:我准备和同桌比赛朗读,看谁读得好。还有的说:我想结合课文插图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泼水节的场面。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等存在差异,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读者既可以认同文本产生共鸣,也可以对文本产生疑问,进行批判。因此,阅读教学要提倡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重在让学生读中感悟,自悟自得。如读了《滥竽充数》一文,让学生谈谈:“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看法?”学生可以回答:“南郭先生不懂装懂,靠骗人过日子不太好,”也可以回答,“我觉得南郭先生是有自知之明之人,知道混不下去了,就一走了之”,还可以这样回答“齐宣王是个糊涂的王,只图享受”、“齐湣王很聪明,不允许作假,”等等。这样,通过此类开放、综合训练,通过纠正、反多元思维方式的反复锻炼,能较好地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用不同形式呈现阅读体验

新课程标准强调汉语言的特点,突出了语文学习中的随文悟解和情感体验。因此阅读教学,对一些具有较强抒情色彩的文章或片断,需反复让学生读文感悟、体验情意,从而获得审美升华。如学习《长江三峡》,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依据自己的主观理解,发挥想象,充分体验感悟长江之美,然后让喜欢音乐的同学将精彩的片断配乐朗诵,喜欢写作的同学可模仿课文描述片断,喜欢阅读的可读相关文章、诗歌,喜欢历史知识的同学可收集长江的有关资料,喜欢讲故事的可讲有关长江的故事,等等。这样,让学生自主感悟,拓展了阅读难度,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的充分张扬。

在阅读中深入体验、自读自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同时,在这种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想己所想,说己所说,体验阅读的乐趣,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

论文作者:郭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3

标签:;  ;  ;  ;  ;  ;  ;  ;  

浅议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中的运用论文_郭晶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