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中心医院骨科 湖南永州 425100
摘要:目的 分析并观察给予四肢骨折患者中后期治疗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100例四肢骨折患者,均在手术复位后接骨板固定,收治时间为2011年3月~2014年9月,根据根据电脑随机分配原则随访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46例,实验组患者54例。两组患者术后第1、3、6个月来院复查或电话随访,其中对照组患者仅行照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中后期治疗,对比两组骨折患者骨折治疗有效率及关节活动、功能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更优(P<0.05)。结论 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再给予四肢骨折患者中后期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四肢骨折;中后期治疗;临床观察
四肢骨折的治愈难度较大,骨折愈合所需时间较长。由于长时间卧床休养,正常活动受限制易出现后遗症等现象,且出现并发症的机率较高。因此,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中后期治疗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1]。现将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单纯手术治疗、手术联合中后期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四肢骨折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100例四肢骨折患者,收治时间为2011年3月~2014年9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原则随访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年龄选择在28-45岁之间),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54例,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46例。
实验组患者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29~42岁,平均年龄(37.39±2.48)岁;骨折部位:上肢28例(尺桡骨骨折11例,孟氏骨折2例,盖氏骨折3例,单纯尺骨或桡骨骨折6例,肱骨骨折6),下肢26例(胫腓骨骨折4例,胫骨骨折10例,腓骨骨折5例,股骨骨折7例);由于坠跌伤导致骨折的患者有20例,由于交通事导致故骨折的患者有34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8~43岁,平均年龄(37.45±2.44)岁;骨折部位:上肢21例(尺桡骨骨折8例,孟氏骨折2例,盖氏骨折3例,单纯尺骨或桡骨骨折3例,肱骨骨折5),下肢25例(胫腓骨骨折5例,胫骨骨折10例,腓骨骨折6例,股骨骨折4例);由于坠跌伤导致骨折的患者有15例,由于交通事故导致骨折的患者有31例。
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P值均大于0.05,这就说明基本资料不会影响本次实验结果,可进行分析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复位后接骨板固定,术后第1、3、6个月来院复查或电话随访。并在术后第6个月时进行总体有效率评估及关节功能评分。
其中对照组患者仅行照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中后期治疗,方法如下:①心理疗法: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了解患者不良情绪的来源,对患者表示理解并鼓励患者,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使其以最佳状态面对治疗。②促进骨折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活血化瘀药物以及可以促进对钙质吸收的药物,使患者的血液循环得到促进,增加对钙质的吸收,可有效加快骨折康复的速度[2]。③消炎止痛辅助治疗:给予患者小剂量非甾体类药物及热敷等理疗,可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环,达到止痛的效果,以利于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而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④运动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运动计划,先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被动锻炼,再进行关节活动度主动锻炼,逐渐增加活动量,扩大活动范围;给予患者肌肉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的恢复进行促进;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及受力程度。
1.3疗效判定标准
跟踪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应用Install关节临床评定对患者上下肢关节进行评分[3],两次疗效标准参考《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4]
1.4数据处理
将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研究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小于0.05,代表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前两次复查所有患者均来院或电话随访。第3次随访存在部分患者随访丢失情况。(其中实验组患者中有4例6个月时失访,对照组中有2例6个月时失访。)2.1治疗效果
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和77.28%,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临床骨折中,四肢骨折较为常见,对患者的创伤程度较大,应用单纯手术治疗的效果不是十分满意。本研究中,应用单纯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28%,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担心疾病给家属带来麻烦,且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又会对其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患者手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机率较大,例如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多种原因综合影响下,导致单纯应用手术治疗的效果不佳[5]。因此,要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中后期治疗方案进行合理选择,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
本研究中,中后期疗法包括心理疗法、药物治疗、消炎止痛辅助治疗、功能训练(运动治疗)等。心理疗法主要是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使其能够以良好的状态面对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药物治疗以及消炎止痛辅助治疗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康复速度;运动疗法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的关节功能得以早日康复[6]。
研究中,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关节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明显更优;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这说明,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再给予四肢骨折患者中后期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辛事栋.四肢骨折患者中后期治疗临床效果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12):185-185.
[2]王永团.浅析四肢骨折患者中后期的护理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4):124.
[3]段文江,高苏宁,吴宇等.四肢骨折患者中后期治疗临床效果与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0):752-753.
[4]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
[5]沈平国.四肢骨折患者中后期治疗临床效果与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31(1):101-101.
[6]李思云.四肢骨折患者中后期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180.
论文作者:袁云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后期论文; 对照组论文; 关节论文; 有效率论文; 桡骨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