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论文_王倩,刘艺

(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室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普通护理和心理护理。记录术后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及镇痛剂的使用情况;并在术前及术后7天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多数患者(n=53)在术后48h内可下床活动,伤口无明显疼痛。患者术后SAS和SD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两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也促进了术后身体的尽快康复。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心理护理;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181-02

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把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的可靠保障。我院采用普通护理和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以为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佐证。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共73例,年龄25~46岁,平均35.62±7.47岁,均为已婚。肌瘤数量1~4个,肌瘤直径3~9.5cm,平均7.45±3.13cm。

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并行宫颈刮片以排除宫颈病变,对月经不正常者行诊刮术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常规进行血尿生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均无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且能配合完成量表评估调查。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用药指导、康复指导、饮食指导及手术前后的相关注意事项等。

心理护理内容包括:使用亲切的话语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介绍医院、科室及手术医生的一般情况;同时了解其病史、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加强对患者的了解,也有助于促进患者建立起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为心理护理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1.3 研究内容及评价方法

记录术后患者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镇痛剂的使用情况;并在术前及术后7天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

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所有数据均行正态分布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手术效果分析

73例患者中有71例完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组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良性子宫肌瘤。剩余2例患者由于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广泛粘连,镜下操作困难,而转为开腹手术。

71例患者均在24h内排气,其中53例患者在术后48h内可下床活动,伤口无明显疼痛或疼痛轻微;15例患者活动时疼痛明显加剧,卧床时疼痛则不明显;有3例患者术后48h伤口仍有明显的疼痛,需使用镇痛剂。有1例患者术后创口感染,及时清创并更换敷料后痊愈。

3.2 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对71例完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情况进行分析(表1),结果表明患者术前的SAS和SDS评分均较高;护理干预后上述评分显著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提示术前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较为严重,护理干预能显著平复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表1 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比较(mean±SD)

4.讨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对腹腔干扰少、切口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因此在临床获得日益增多的应用。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也有一定局限性,不适用于位置较深、数目较多、体积较大的肌瘤,因为上述情况均存在创面大、缝合时间长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等不利情况[1]。本研究中,除2例患者术中发现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广泛粘连而转为开腹手术外,其余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多数患者能在24~48h内下床活动,且无明显疼痛感;提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由于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大多数都是育龄妇女,他们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愿望还很强烈;有的患者还担心肿瘤恶变的可能,加之缺乏对疾病及手术过程的了解,不可避免地会对手术过程、手术结果产生顾虑,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尽快康复[5]。因此,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患者以关怀、支持和帮助,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3]。研究发现,子宫肌瘤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等心理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心电图S-T段异常等表现[4]。而心理护理能有效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5]。本研究中,护理人员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和患者及家属交谈,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让患者对手术过程有初步的了解,以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患者能敞开心扉,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令完成相关治疗。SAS量表是临床用于评价焦虑程度的心理量表,50分及以上提示为焦虑状态;SDS量表是抑郁评价量表,53分及以上提示为抑郁状态。本研究发现,患者术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说明心理护理能纠正患者的心理偏差,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情绪平复,有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围手术期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有助于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相互理解,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迎接手术,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也促进了术后身体的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Liu L, Li Y,Xu H, et al.Laparoscopic transient uterine artery occlusion and myomectomy for symptomatic uterine myoma[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11,95(1): 254-258.

[2]李孟慧,冷金花,史精华,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9):669-673.

[3]吴忠秀,黄勇.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0):2563-2564.

[4]戚引芝,黄九香,杜红星,等.心理干预对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7-8.

[5]刘鲜平.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1):80-81.

论文作者:王倩,刘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论文_王倩,刘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