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的价值研究论文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的价值研究论文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的价值研究

龚彦豪 胡峻榕*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存在的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例如各类表演艺术,传统文化和技能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祖先在长期的历史文化中所沉淀下来的传统体育文化,这也就体现出了我国的各个民族对于体育文化和对体育文化审美大致相同,它既有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竞赛程序、器材制作、比赛规则等身体运动内容,又是与各民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它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的瑰宝。

关键词: 体育 非遗文化 口述史 价值研究

体育非遗文化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从哪个角度上讲都需要我们做好非遗文化的继承工作,目前通过影视资料,文字记录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承,但是这些记录方式将体育非遗文化分割记录,对于后期的非遗文化的继承有所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影像资料可以更加的保护体育非遗文化的继承,但自近代以来,维系这类民族体育传承与发展的文化背景,生存形态和生存环境逐渐消浊,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快速提升和经济文化的一体化,民族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弱化与衰颓之势。因此需要做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体育“非遗”承人口述成为做好非遗文化继承的关键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体育“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价值进行分析。

1 非遗传承人“述史”研究的价值分析

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述史作为史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承上可以依靠新技术进行保存珍贵的影像资料,在进行传承人口述影像资料的剪辑过程中需要考虑谨慎,保留好口述人对体育文化遗产“记忆”的关键资料,同时尽可能地将口述人所述的文字进行记录,录音资料需要充分保留,体育“非遗”对于我国的当前的体育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体育“非遗”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在经历了祖先长期的体育活动而形成的,通过非遗传承人口述史可以了解到体育“非遗”在传承过程中的优胜劣汰,呈现了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瑰宝。

式中,S=1.62;P为试样平行测量次数,3;n为拟合曲线得数据对总数,21(每个浓度测量3次,共18次);Cp为试样平行测量3次结果的平均值,23.46 μg/L;C¯为绘制标准曲线的标准溶液的总平均值,62.7 μg/mL。

作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自身就有责任和使命将文化传承下去,在进行体育“非遗”的口述人的采访中,通过对述人的口述史进行研究,清晰地将体育传统文化记录了下来,让体育传统文化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征程,同时对于体育“非遗”口述史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为体育“非遗”发展赢得更多的空间,并且对于口述史的认知度也是有着巨大的作用。口述史是新兴的文化研究方式,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有效的保护好体育“非遗”,进而做好传承和记录工作。

非遗文化口述史是目前一种全新的记录和保存的方式,这种对于口述史的研究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方式,通过对于口述人的口述做好记录和影像记录,可以最大限度的还原整个体育非遗文化的原面貌,这样可以使得体育非遗文化遗产可以得到准确的传承,也更能抢救即将消失的体育非遗文化,体育非遗文化资源十分繁多,口述史作为较快的记录和整理的方式,应用技术的发展十分巨大,所以做好口述史的价值研究才能使得扩大应用。

主观病情评估可根据视觉模拟量表[7](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标准(0~10分),其中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逐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和睡眠。纳入评估的症状包括鼻塞、黏脓性鼻涕、头痛。SNOT-22量表评分参照曹长兴等[8]的研究,分为22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按受影响程度分为0~5 分,0分表示没有影响,5分表示影响非常大。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对22个条目分别评分,最后计算总分值(0~110分)。

述史是通过对于继承人的对于体育文化的见解和文化本身进行记录,研究口述史就是对继承人口述见解进行分析,揭示体育文化遗产的本质和发展规得。当然进行口述者对于体育非遗文化都有着较深的理解,因此对于所述内容是十分专业的,并且在口述史研究过程中发展与实际不符的现象,及时查找问题,进而为后面的工作保留更加准确的记录。

基于极值估测的哈密电网直流偏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杨文胜,马鹏,王亮(3-52)

2 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价值

2.1 述史资料音像文献档案价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学术资料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宣传和保存,体育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锻炼的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育非遗文化的传承更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样也会有更多想关注和了解的体育非遗文化,因此口述史的出现可以让更多的人群了解体育非遗文化,加入到体育非遗文化的继承当中,从而使得体育文化传播更加广泛,同时口述史具有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有兴趣的人甚至可以自身了解到体育非遗文化的精髓所在,技术的发展使得口述史影像资料可以进行保存,这极大地解决了科研人员对于体育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并且这种影像形式下的口述史可以进行共享,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提取和研究,增大了口述史的理论支撑,从而确保口述史的长期发展。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模式整合

述史可以作为文献资料的补充,这是相当有必要的,但目前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地域、文化层次、生活习惯或民族信仰不同,口述记录的调研和整理工作面临一定困难。口述史的保存、整理、归档问题是研究的重点,在一定条件下,口述人及资料的正规性、完备性,以及资料的反复修正和记录的真实性是需要人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从技术层面来说,在研究口述历史的实践中,人们尝试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如录音录像设备、网络技术、档案储存设备以及网站管理等,对口述史研究进行新的全方面的整合研究。回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我们一直以来在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很少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的问题。民族体育文化大多都是我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留下来的,是农耕时代的产物,有上千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农耕时代,农村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广大农村至今依然保持着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特征的民间体育,可以说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根基在农村,风格各异的民族体育形式也大多分布在农村,因此,民族体育文化的普及工作要以乡(镇)村为重点。这类口碑相传对于体育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保证了文化的不丢失。

3 结语

我国作为整个世界的文化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的优秀文化进行了自我沉淀,最终形成了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体育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关键,从创造初期就伴随着人们的日常活动,从而改善了人类的健康体质,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的文化遗产已经丢失当然这也包括了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体育非遗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民族的发展需要有自身的文化基础,全社会都需要保护我们的文化根本,传承人口述史的出现使得更多的体育非遗文化得到了储存和保护,口述史不仅仅是简单的影像资料,在后期对于体育非遗文化的研究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近些年我国的政府开始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成立了专门的非遗的保护部门,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和传承策略,所以未来的发展中口述史将成为我国保护非遗的一种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 罗兴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口述史研究的实践与思考[J].文博学刊,2018(3):110-116.

[2] 刘少英,黄文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证考察——以湘西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8,38(4):33-39.

[3] 冯云.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数据库建设意义探讨[J].西藏研究,2017(6):99-104.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03(b)-0179-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08.179

①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7BTY001)。

作者简介: 龚彦豪(1972—),男,广西贵港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通讯作者: 胡峻榕(1974—),男,湖南永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少数民族体育,E-mail:huujunn@163.com。

标签:;  ;  ;  ;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的价值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