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及其物质力量的实现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及其物质力量的实现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及其物质力量的实现

郎 娇 单连春

摘要: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理论的“彻底性”的论述,精辟地阐明了理论、群众、物质力量之间的深刻关系。马克思主义作为彻底性的科学理论之所以能够“说服人”,关键在于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和人的根本。同时,要想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还需要进行恰当的理论宣传,并付诸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此外,理论工作者还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为人民群众服务终生的价值观。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彻底性;群众;物质力量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就理论如何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如何掌握群众、理论如何说服人、理论如何才是彻底的等内容进行了阐释。这些关于理论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理论宣传方面的思想,虽历经岁月沧桑,仍然折射出新时代的光芒。马克思主义理论彻底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构成了一个理论的彻底性体系,成为一切实践工作的指南,尤其在当代宣传思想工作中,贯彻“理论彻底性”的思想应该成为一项实践准则。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表白

要达到对一个事物或者理论的通透理解,就必须从其概念的分解和合并着手,以实现对事物或者理论的深入认知。马克思主义在传授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时,也将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彻底性,必须从“彻底”的根源进行确证和分析,然后在理论的范围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彻底性这一本质属性。

根据锡石多金属硫化矿中矿石矿物吸波能力差异显著的特性,可推测出微波助磨的主要机理过程为:首先微波对矿石矿物产生选择性加热,致使其中的矿物和脉石温度差异更明显,即矿物和脉石的温度梯度大,以致产生不均匀热膨胀,导致在矿石内部出现应力集中对矿物与脉石产生破坏,强化微波助磨过程。关于微波加热处理后采用水冷却后助磨效果更显著的原因是:水冷却后矿物与脉石温度骤降,产生急剧收缩,收缩产生的应力也具有不均匀性,由此引发的应力对矿石进行二次破坏,并且使得热膨胀应力集中产生的裂隙进一步扩展,使得整体上降低矿石强度,提高矿石可磨度。

1.何为彻底?

一个概念的理解可从多学科角度进行深入挖掘,一方面丰富各个学科的内容覆盖面,另一方面实现概念的全方位和多层次把握与定位。关于“彻底”这一词,抛开自然科学的相关释义,仅从人文社会科学层面进行界定,有如下两种解释角度:第一是文学角度,《中国词学大辞典》中将“彻底”解释为“兜底、完全”,常见于古代诗词作家的文学作品当中,成为释义追溯的典范。第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角度。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马克思的这三句话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思想整体,从哲学意义上说明了“彻底”的内核本质表现为要抓住事物的根本,由外到内、由表及里,触及事物的内生规律,某种程度上排除了对事物表象的肤浅和片面理解,使事物以实质和必然的形式呈现。从这个角度来讲,将理论彻底性解读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具有合理性和确证性,顺应了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化和丰富的需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优良品质。

2.何为理论的彻底性?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一生颠沛流离的马克思,辗转来到巴黎之后,与反动专制政府抗衡的决心和毅力并没有随着《莱茵报》的被查封而削减半分,反而一度增强,在曲折实践中明确期刊创办的实际意义和宣传价值,百折不挠地将《德法年鉴》推上巴黎这个虽保守但极具进步倾向和欲望的解放舞台上。《论犹太人的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除了反映当时普遍存在的宗教解放问题和政治解放问题以外,还引入了人类解放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思想观点,而人的解放实质上就触及了德国社会解放的根本。当时拒绝为《德法年鉴》撰稿、选择退出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舞台的费尔巴哈依旧致力于用人道主义对犹太人的信仰进行有力的批判,片面认为抛弃宗教异化、实现爱的转化就能实现社会美好的愿望。马克思作为一个放弃了犹太教的犹太人却坚决指出,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都不能解决德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只有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继续推进人类革命即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实现人的彻底解放,才能解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德国人民。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对政治解放本身的批判,才算是对犹太人问题淋漓尽致的批判,也才能使这个问题真正变成‘当前的普遍的问题’。”〔2〕马克思暗含地指出了德国社会的根本问题,甚至于这是当时整个世界面临的亟需迫切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在开始转向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就洞悉了社会现状的根源,对于其日后从事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表现为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并非空中楼阁,也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随意编造的空洞理论,而是被实践检验过的符合整个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历时性的理论。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是在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反复争锋中揭示出其对抽象理论和概念的大肆宣扬完全背离了整个社会的意志。于是,分歧和决裂,乃至理论清算就成为了马克思的必然选择。哲学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又会成为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的力量”。〔3〕在之后的理论研究和革命斗争中,实践性成为马克思创作的首要原则,并促成马克思在坚持和吸纳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3.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是彻底性的?

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将理论彻底性作为首要原则,终于从众多社会思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普遍认知。这种理论彻底性致力于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并不断与时俱进,实现自身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俄罗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括基础体育、专业体育、竞技体育等,更注重实践训练教学,内容涉及身体发展、运动技能训练、卫生、饮食、休息、意志,以及道德品质训练等多个项目,体现了俄罗斯高校体育公共课内容设置的多样化和可选择性。普通的球类、田径类的传统体育项目,增加了轮滑、滑雪、溜冰、舞蹈等新兴体育项目。体育公共课程设置正在转向更富有趣味的项目:锻炼个人技能的内容,同时也涉及了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课程等。俄罗斯中小学大纲中的内容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活动方法和身体完善等三部分内容组成。规定不同年级遵循不破坏大纲内容按学年分配的逻辑性,教学中不得超越国家教育标准要求。

至此,马克思依托其关于人类解放的彻底性理论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革命家,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并在研究社会现实的过程中形成了他自身独特地分析社会问题的理论方法,既唯物又辩证地看待整个人类社会。

其次表现为科学性。真理和谬误是理论的两个相反的呈现状态,能够体现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并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就是真理,否则即为谬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经过各个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各种修正主义思潮的洗礼,仍然能够坚定地戴着真理的王冠,显然,其科学性特质毋庸置疑。尤其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这一理论描述得淋漓尽致,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科学的行动纲领。

再次表现为人民性。马克思、恩格斯的当下和未来等所有理论都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试图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全人类的意志,旨在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在《莱茵报》上,马克思曾针锋相对地指出:“哲学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哲学思想是时代和群众的产物。”〔4〕马克思深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德国贫苦大众底层,就是为了寻找一种实用的能够为广大群众服务的科学理论,将他们从被压迫、被奴役的枷锁下解救出来。最终于《共产党宣言》中成形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就是指导工人革命运动的科学方针。人的思想不仅体现于哲学领域,在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代表著作《资本论》中,也贯穿着人的发展思想,“人”成为马克思所有思想的主线,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其实,理论一旦变得彻底,它本身具有的内在说服力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仅有其内在说服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被群众掌握,将这种内在的说服力转化为对人们外在行为的能动指导,并有意识地运用于实践中,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确证其合理性与真理性,才能真正地“说服人”。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彻底性理论”之所以能够说服人,关键在于其抓住了两个要点,一是事物的根本,二是人的根本。

实验室安全是高等院校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也是国家财产和实验室活动人员安全的重要保证[1]。而医学院校因为其专业特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其管理不善所引发的都是损失惨重的大事件[2-4]。比如,在2009年,浙江某所医学高校误将实验室的一氧化碳气体接到了学习室,从而导致一位在读博士的无辜中毒死亡等事故。类似的众多事件告诉我们: 现在的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比较落后,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漏洞,必须通过完善其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在宏观上减少管理上的疏漏,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马克思主义的“彻底性理论”为什么能说服人

最后表现为时代性。理论从来就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存在,而是在解读和反映现实的过程中形成的最一般、最具代表性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领袖在欧洲领导民族革命运动并总结资产阶级革命规律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典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时代性,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审视自身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以此丰富和完善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具体表现为与时俱进的品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挣扎在革命边缘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于是在深入实践的不断检验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得以实现。

1.彻底性理论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理论之所以成为理论,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形成了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换句话说就是马克思理论在不断探索的重重考验之下,始终尊重理论的真实性与客观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客观真实性。但这里的客观真实并不能作表象理解、境式理解,马克思眼中的客观真实并非直观通俗,而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在这里,其实有个疑问:既然理论的唯一标准是“符合实际”,那么创新应置于何地?这不是矛盾冲突了吗?其实不然,在变幻莫测、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当代世界,我们必须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地推进理论的与时俱进,而在这个“进”的过程中,理论必然以新的面貌和形态呈现,其创新的意蕴依然存在,只不过这种“进”要以“符合实际”为首要准则,必须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根本”。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马克思指出了德国实现人类革命具备的可能性条件,认为被异化的宗教只是世俗狭隘的外在表现,并非德国政治现状的根源,所以批判的矛头应该指向国家和法。此外,政治解放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必须追求全人类解放,这才是德国社会根深蒂固问题的症结所在。事物的根本,被马克思于实践中摸索得淋漓尽致,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局限性被分别清算,马克思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的束缚。此外,从实践指导的层面讲,彻底性理论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关键还在于理论工作者对于事物本质、规律的深入研究与理论贯彻,这不仅是一种对于职业荣誉感的尊重,而且是一项经常性、持久性并且没有终结的工作使命。世界瞬息万变,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理论当然不能半途而废、一成不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工作者有权利、有义务了解他们所处社会的本质与真相。马克思自始至终为群众发声,敢于冲破普鲁士专制政府的书报检查令,不顾当局对纯学术的出版要求,坚持将现实的政治斗争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工作德性。所以理论工作者同时具有理论研究和事物研究的双重身份,也应该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面貌对待本职工作,本着探问中国实际问题的意识,认真研究所在领域的“事物”,以求抓住其根本。

2.彻底性理论抓住了人的根本

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核心思想关涉其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其著名命题“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有着丰富的哲学蕴涵和理论价值。他从孤立、抽象存在的个体出发,指出人是感性存在与类本质相统一的人,人的本质以“类”的形态成为一种普遍存在。这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中对人的看法完全不同,具有一定的进步和启蒙意义,但是他终究还是没有走出旧哲学的桎梏。马克思在继承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切入,在人是类存在物的基础上提出人还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马克思认为,伴随着工业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壮大的无产阶级,就是德国进行人类革命的物质力量,这一阶级群体的出现,表明了一切等级的解体,宣告了追求自由平等发展的迫切愿望。因长期遭受等级制度的奴役压迫,这一群体的作为人的自身完全丧失,于此,必须在解放整个社会的过程中解放人自身。马克思指出,人类解放没有物质力量,也就是没有无产阶级,是完全不行的,因为革命的发生需要物质基础。同样,人类解放也不能没有理论,不能没有哲学,哲学对德国革命具有尤为重要的价值指引意义。马克思此时转向自己的思维领域所形成的彻底性理论,成为德国解放革命的“头脑”,指导着无产阶级这一“心脏”开辟新的出路。

三、说服了人的“彻底性理论”如何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理论变成物质力量,需要两个层次的转化。首先是理论和思想的碰撞,使人们从思想层面认知理论,了解理论本身的意义,实现理论“说服人”。在这种转化中,相应的理论宣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次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碰撞,需要人们拿起已经掌握的理论武器去指导实践,将理论彻底地转化为物质力量。理论变成物质力量,首先应该实现理论自身的物质化,理论和人们思想的碰撞就是实现理论自身物质化的过程,而理论宣传就是一种理论物质化的媒介,是一种理论不断被群众掌握的传播手段,是一种将束之高阁的空洞理论付诸实践的工具。

1.有效的宣传是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的直接手段

马克思著书立说绝不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对于舆论大众的思想掌控,相反,而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抨击统治阶级和社会黑暗的恶性。所以理论仅停留在被证明“彻底”的状态是无效的,只有通过有效的理论宣传以及实践活动的检验,理论主体还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生观,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5〕这是马克思针对德国犹太宗教问题,在论证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过程中,得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才是打破一切社会束缚的关键这一具有前瞻性的结论,但是审视落后于人类总体历史发展水平、依旧泛滥着封建奴隶制的德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还很遥远,目前棘手的问题应该是将革命理论渗入到无产阶级斗争中,让已经被证明的彻底性理论指导现实的社会斗争。于是,马克思审时度势,将自己的宏观理论具体化为德国革命理论,并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将已有的理论思想深入各个阶层,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抨击统治阶级和社会黑暗的恶性。

2.实践是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的中介

理论和物质力量是两个本质上并没有联系的分别以外在和内在形式呈现的独立存在,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物质力量,所以群众的实践活动就是理论向物质力量转化的中介桥梁。任何理论都不会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这样就会失去理论本身的现实意义,只有在群众的实践活动中不断被检验,不断被确证,从而转化为物质力量,才能将彻底性理论的内在力量显现出来。

受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以及西方思潮冲击的影响,许多青少年盲目追风,缺乏信仰,一些共产党员立场也不坚定,追求拜金主义,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甚至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其视为“洗脑”的工具,这种禁不住外界诱惑所造成的干扰,正是缺失理想信念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无产阶级伟大革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观,是我党作出重大方针政策的精神支撑,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还说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这句话其实暗含了马克思的理想信念,致力于拿起理论的武器,并将其转化为物质力量,以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综观新时代,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小到自己的生活学习追求,大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都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观之所以能够被广为赞赏和推广,就在于其理论本身是科学并有说服力的。所以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坚定理想信念。

3.主体的理想信念是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的保证

正确的认识会遵从客观规律的要求对实践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进而实现理论改造世界的目的,而错误的认识就会将实践带入歧路,随着实践发展到一定程度反证认识的误导性。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史上的十年“文革”时期,盲目信仰“以阶级斗争为纲”,结果导致中国陷入十年动荡的深渊,这就是一次认识上失误的铁证。在思想宣传的过程中,理论工作者必须时刻将实践的需要作为首要考虑的要素,确保理论向物质力量的持续转化,保证思想宣传的意义和价值。如果理论和物质力量之间没有搭建有效的桥梁,只是一味盲目地宣传,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白忙活”,必须客观审视二者之间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的关系,从而对症下药,实现理论向物质力量的应然转化。

4.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实现是转化的巨大能量

由群众史观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财富,必然站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同时也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受英雄史观决定的剥削阶级的思想理论,仅是为了部分掌握权势的剥削者的一己私利,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厌恶和唾弃,最终昙花一现,退出历史舞台。我们经常把马克思主义比喻为思想武器、行动指南,这里的“武器”和“指南”被赋予强大和伟大的意义,但归根结底都只是作为行动的手段出现,并非实践的目标,而马克思主义其实具有终极指向,就是为人民服务,实现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明确阐释其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但是其为人民服务的蕴意贯穿其全部思想中,为人民服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牢牢把握了“人”这一根本,马克思主义才成为彻底性的理论。20世纪末,在互联网平台上,英国广播公司进行了一次推举过去一千年来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的民意测试,结果马克思位居榜首。马克思以其卓越的历史功绩和人生财富征得群众的信服,这种征服的力量与其说是靠宣传出来的,不如说是其内在的彻底性理论和为人民服务的终极奋斗目标具有不可动摇的说服力。

(2)将气泵打开并置于一档位置,使音响分别依次发出1 2 3 4 5 6 7,然后记录调音器字母并记录偏置程度。

马克思关于理论彻底性的描述,时过一百多年,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在新时代显现出现实意义,成为思想宣传尊崇的原则和彻底性理论的典范,不仅使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性理论历久弥新,而且在不断注入时代元素中与时俱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支撑。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符合教育中的生本理念,也是顺应了教育领域的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远远没有理想中的效果。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纪律的问题,当英语老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的时候,班级就会乱成一锅粥,有趁着讨论聊闲天的,也有在课堂之上来回跑的,老师想要管理也分不清哪些学生在讨论,哪些学生在聊天,所以就会导致课堂纪律越发的混乱。所以说课堂纪律问题是需要我们去改善并优化的。

参考文献:

[1][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423、46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58.

[4]萧灼基.马克思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8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

On the “Thoroughness” of Marxist Theor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Its Material Power

Lang Jiao,Shan Lianchun

Abstract: Marx’s elaboration on the “thoroughness” of theory in his introduction to the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law elaborates on the profou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masses and material forces.The reason why Marxism can “ persuade people” as a thoroughgoing scientific theory lies in the fact that it has grasped the root of things and the root of people.At the same time,in order to be transformed into a huge material force,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proper theoretical publicity and put it into specific practical activities.In addition,theoretical workers should also establish firm ideals and beliefs and the values of serving the people for life.

Key words: Marxism,theory,thoroughness,masses,material force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47(2019)05-0001-06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期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历史、现状与境界提升对策研究”(2017ZDIXM022)、2017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不忘初心’思想与共产党人境界提升对策研究”(16JD0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郎娇,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

单连春,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前面谈到的具象的幸福观是池莉以人的不同角色来展现的幸福观,这样的幸福观是被抽象的幸福观所统领的。池莉的抽象幸福观认为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就是幸福。

责任编辑:阿 莽

标签:;  ;  ;  ;  ;  ;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及其物质力量的实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