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水活血方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效应

行水活血方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效应

周永红[1]2002年在《宋国维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儿肾病综合征(简称小儿肾综,Nephrotic Syndrome,N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肾脏疾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许多肾脏疾病都可导致肾病综合征,小儿时期绝大多数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目前在国内因为泌尿系统疾病而住院的患儿中,发病率仅次于急性肾炎,严重影响到小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现代医学对于小儿肾综的发病机制研究较为深入,但是治疗上尚未见到明显的进展,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已经成为共识,许多新的药物正在研制或已投入临床。 祖国医学中,将本病归入“小儿水肿”“小儿水气”的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泛溢于肌表所致。临床上有从肺论治,从脾论治的不同见解,也有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分为脾虚湿重、脾肾阳虚、阴虚阳亢等类型来分型论治,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综的研究热潮正旺,在应用西药的基础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激素的副作用,还可以很好地促进药效的发挥。 但是在近20年来的大量医学资料中鲜有人具体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完整地提出活血、益气、清热、利水四位一体的完整治疗体系,作为治疗小儿肾综的指导原则。宋国维教授在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经过了大量的临床验证,形成了个人独特的理论体系,提出:以活血为主,辨证施用益气、行水、清热的方法,来治疗小儿肾综。这套理论体系不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而且经过徐大基、刘文杰、章文平以及梁辉等运用科研方法对益气、活血、行水几方面在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中进行了验证,本文还要从清热活血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并将此观点与以上观点相合,完整的总结宋教授治疗小儿肾综的基本治疗思想,以更好的推广、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对于这一理论体系进行系统总结,对其疗效进行严格验证,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在这一基本治疗体系中强调以“活血”为治疗关键,在此基础上辨证施用益气、行水、清热等方法。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临床及实验研究: 1994年徐大基先在阿霉素诱发的大鼠肾病模型上进行了实验,提出肾病模型大鼠普遍存在高凝状态,而且在临床实验中也得到类似结果,并认为高凝状态是肾病“瘀血”的微观指标,提示在小儿肾综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不论是属于中医任何分型只要存在高凝状态均需自始至终的贯彻活血化瘀的重要治则。 96年刘文杰结合临床及实验观察,论证了活血化瘀的中药可以显著改善肾综患儿存在的高凝状态,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 97年章文平运用益气活血剂治疗小儿肾综,临床及实验观察显示:益气活血剂可降低普遍存在的高凝状态,对抗氧自由基的损伤,大大减轻对于肾脏的不利因素;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同时可以提高整体疗效、减少复发或反复。 2000年梁辉继续论证了在活血的基础上加强利水的疗效,证实行水活血方具有改善肾综患儿的血液流变学和降低血内皮素的作用。 2002年周永红运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证实了清热活血方在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方面的显著疗效,并证实了ACE基因的l/D多态性与小儿肾综的疗效具有相关性。 由此,我们认为这一治疗体系在小儿肾综领域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综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梁辉[2]2000年在《行水活血方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效应》文中研究指明小儿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小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起病因素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凝血障碍,肾脏代谢产物损伤等因素亦参与其中。本病病情缓慢进展,如果失治、误治,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本病中医临床表现多属于“水病”、“水气”范畴,研究表明而“水”、“瘀”是各类因素产生的共同结果。直接从治“水”、治“瘀”入手治疗小儿NS是本研究新颖之处。 行水活血方由茯苓、牛膝、泽兰、桂枝、甘草、白茅根、白术、益母草组成,具有行水活血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行水活血方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效果。 实验首先建立了大鼠阿霉素肾病综合征模型,通过随机分组,分为行水活血方组、行水活血方加泼尼松组、泼尼松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8周后,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行水活血方能降低模型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Bun和Scr,升高血清白蛋白,突出表现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和降低血肉皮素。在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临床半随机对照研究,将30例合格对象分为两组,Ⅰ组予泼尼松,共14例,Ⅱ组予泼尼松加行水活血方治疗,共16例。8周后测各项指标,变化同实验结果相一致,且Ⅱ组临床疗效高于Ⅰ组。 由此认为行水活血方通过行水活血,能降低血清白蛋白的漏出,增加血清白蛋白含量,改善了血液高凝状态,减轻了肾脏功能损害,从而达到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目的。

张辉果[3]2008年在《疏风清热解毒法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运用疏风清热解毒法治疗60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风热证的临床研究,对疏风清热解毒法治疗风热证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希望为临床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分期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60例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疏风清热解毒方配合西医对症治疗为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例和西医对症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30例,两组比例1:1。分别给予一个疗程(2周)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BUN、血Cr、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疗程结束后按要求达到目标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1)中西结合组与西医对照组均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中西结合组对风热证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近期疗效肯定,能明显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3)中西结合组对不同疾病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均有明显治疗作用。(4)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比较未见异常改变,初步表明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儿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果:疏风清热解毒方配合西医对症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风热证儿童,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减少尿液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升高血清白蛋白的作用,与单纯西医对症治疗比较有较大优势。

詹华奎[4]2005年在《通心络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观察了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通心络胶囊治疗后,慢性肾炎患者中医主要症状如水肿、神疲乏力、腰脊酸痛、面色晦暗减轻或消失;尿蛋白、尿红细胞减少;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数量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阳性转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脂蛋白(a)降低;血肌酐、尿素氮降低;免疫球蛋白IgG上升。提示通心络胶囊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症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脂,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临床综合有效率83.3%,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文章最后对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可能疗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刘蓉[5]2006年在《益气活血方治疗脾肾气虚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24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应,进一步探讨血瘀证在肾病综合征中的机理及益气活血法在肾病综合征中治疗的优势。 方法:将34例诊断为脾肾气虚型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简单随机分为益气活血方治疗组24例和单纯激素治疗对照组10例,34例患儿均接受标准方案的激素治疗并递减剂量(初始强的松每日1.5-2.0mg/kg,分3次服用,4—8周后始减量,每次减2.5-5mg),在临床研究中采用相同对症治疗措施,包括抗感染,控制高血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相关因素控制。治疗组同时服用益气活血方治疗,方药组成:黄芪15g、太子参15g、丹皮10g、泽泻10g、白茅根20g、茯苓15g、益母草15g、桂枝6g、山楂15g。以上为6岁小儿剂量,随年龄、体重酌情加减,日服一剂,并随证加减。两组在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分别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和填写观察表及疗效积分表,比较两组总体疗效的差异。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2、4周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后1、2、4周与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差异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后2、4周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后1周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后2、4周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后1周及两组治疗后4周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后2周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清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变化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后1、2、4周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脾肾气虚型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比单纯激素治疗有提高血清白蛋白的作用,虽有减低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但与单纯激素治疗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其原因可能与样本例数少、观察时间短及对照组的依从性不高有关。

李承佑[6]2013年在《近三十年来中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处方用药规律的初步探讨》文中指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应属于中医“水肿”、“阴水”、“肾风”、“关格”等病证的范畴。目前西医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环孢霉素等。其中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药物。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会损害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易产生激素依赖及不良反应,并使病情反复。因此,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经验,为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上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按收录标准收集近30年来,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医案122则,并对其处方用药规律进行了研究。在WindowsXP平台上,应用Epidata version3.1数据库软件,将医案进行筛选、整理和录入,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将医案涉及的225味药物进行数据挖掘和研究。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医案中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临床常用药物。同时,采用复杂系统熵聚法对药物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得出依赖程度较大的药对及核心药组。根据统计结果得知,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以补虚药为主,佐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并兼顾温里、收敛固涩,核心药物有:黄芪、茯苓、白术、泽泻、丹参、益母草、山药、附子、车前子、党参等。核心药对有黄芪、茯苓,茯苓、白术,黄芪、白术,茯苓、泽泻等,且白术、益母草、黄芪,党参、泽泻、黄芪组的关联性最强。通过复杂系统熵聚法,最终得出37个核心药物组。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近30年来中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处方用药特点及规律: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病机复杂,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病求本,总因不外乎正虚邪实,临床辨证用药,疗效显著。2.用药补虚为主,偏重补气,尤重补脾、肺、肾气;佐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以消水肿、血瘀;兼顾温里,以温补脾肾;不忘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急则治其标,标本兼顾。3.根据统计结果,提取出常用药对、核心药物组及处方。4.根据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机特点和病因的特殊性,选取适宜于临床应用的核心药物组。期望得到相关专家的综合判断,结合临床试验,确立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的中药新药研发的候选处方。

王志国[7]2003年在《肾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治规律及其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肾水之名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肿胀伦第二十四》:“腰痛足冷为肾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肾水,由多种原因损及肾脏所致。以长期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这与西医的肾病综合征完全相符。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每年儿童发病率约3/10万,成人约1.5/10万,一旦发病,很难痊愈。肾病发病迅速、症状严重、容易复发、所用药物副作用大、病因病机复杂,症状多样,是临床难治之病。而且,对本综合征存在古今、中西、内儿科等认识不统一,辨证不一致,治疗方案多样化,医生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等问题。对肾病综合征进行系统研究,统一认识、及时、有效的治疗,尽早控制蛋白尿,防止反复发作,减轻药物的毒性反应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中医药治疗水肿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在消除蛋白尿,防止复发及减轻西药副作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近年来,基础医学研究有了很大发展,治疗肾病的新方法、新药物不断涌现,人们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一些传统观念正在更新。因此,有必要对该病证古今中外资料进行全面研究整理,总结出“肾水”的病、证、症特点及理、法、方、药规律为准确诊治提供依据,这对于全面深入认识肾病综合征,规范医生诊治行为,提高肾病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文献的大量涌现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即:①不同文献所采用的治疗手段各不相同。②不同文献评价的治疗手段之间存在冲突。③新的治疗手段是否值得采用。④有的研究结论相互矛盾。 对现有临床诊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是临床医师、患者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进一步的临床决策和卫生资源的分配,也关系到临床医师业务素质、医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种评价以往主要地取决于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经验以及对他人的经验的总结,显然会有失偏颇。在近20年中发展起来的一个临床医学边缘学科——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则强调应以临床证据为基础,而这一证据的取得,完全依赖于以科学的方法对现有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系统性评价。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文献综述形式。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和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基础上的新的医学科研方法。近20年来,发达国家医学界越来越重视这一工作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其基本过程是以某一具体临床问题为基础,系统、全面地收集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上篇 循证医学及其在肾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性文献评价中的实践运用 资料与方法 本项研究文献的纳入标难为:1992~2002年发表在国内各种医学期刊上的中医药疗法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各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为力求全面覆盖各种文献,我们选择了以下4种检索途径:1.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光盘(题录);2.CNKI知识创新网(题录及全文);3.维普资讯(题录及全文);4.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手工检索。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如下: ①纳入标准 RCT、CCT和诊断试验的标准以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和临床流行病学的标准为准。重点注意下列标准: a.在一个或多个病人中进行的一种研究。 b.同期比较的两种或多种干预措施(干预措施可以是一种药物、手术、物理疗法、预防措施、健康教育、诊断试验和对照措施如:安慰剂、另一种药物或不做任何处理。) c.将受试者分入不同处理组采用了随机(随机数字表、计算机随机排序、抛硬币法等)或半随机(根据入院顺序、住院号、生日、星期几等交替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方法。 ②排除标准 a.一切无对照的试验(全部病人只接受一种处理)。 b.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由医生或病人来决定进行何种处理)。 c.历史性对照(两个不同时期进行的研究结果相比较)。 d.病例/对照(疾病组与非疾病组之间的比较)。lffi&0@opffide@opffi@@@ffe([jallfo&}ffi8il0i21ffi]tBopCh@eq8gnd e.按病人特点进行分配的试验(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病因、地区分布情况等)。 f 病例复习和回顾性研究。 g.动物试验及细胞和组织研究。但注意有时人的RCT和CCT也加在其中进行报告,应避免遗漏。 ③检索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为了保证将已发表的合格试验最大限度地检出,所制定的合格标准更注重敏感性,而不是特异性.换言之,所有肯定或可能是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均符合标准。即只要该

王静[8]2004年在《补肾健脾方与环磷酰胺合用对肾病患儿性腺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旨在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理论方法探讨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征候特点,针对西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环磷酰胺对性腺的毒副作用,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明确补肾健脾方对性腺的影响。实验研究了环磷酰胺及环磷酰胺与补肾健脾方合用对大鼠性腺和性激素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动物实验表明:补肾健脾方和环磷酰胺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环磷酰胺相比,二者联合使用可使大鼠的血清睾酮含量明显高于环磷酰胺致性腺损伤大鼠的血清睾酮含量,同时具有降低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含量,并调节性激素水平趋向正常的作用。临床观察结果也显示,29例男性患者中,补肾健脾方与环磷酰胺配合使用,结果无一例性腺损伤。分析认为补肾健脾方可补肾健脾保护和促进生殖机能,并可能通过促进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调节其内分泌、以及清除自由基,发挥对抗或减轻环磷酰胺的性腺毒性的作用。实验研究表明,补肾健脾方与环磷酰胺合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以提高疗效,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环磷酰胺导致的性腺损害,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钟继聪[9]2009年在《疏风清热利湿方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IgE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运用疏风清热利湿法治疗40例风热证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疏风清热利湿法治疗风热证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希望为临床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40例研究对象按疏风清热利湿方配合西医治疗,予一个疗程(8周)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IgE,血清白蛋白、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按要求达到目标例数。(1)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风热证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肯定,能明显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IgE,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不同疾病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均有明显治疗作用。(3)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比较未见异常改变,初步表明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患儿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疏风清热利湿方配合西医治疗风热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IgE。

李锦亮[10]2004年在《补肾健脾方合用环磷酰胺对肾病患儿性腺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方对应用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患儿所致性腺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随访观察29例曾用补肾健脾方和环磷酰胺治疗的男性肾病患儿,进行生育情况调查、精液检查、性激素测定及第二性征检查,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观察。结果 患者的生育情况、性激素和第二性征检查均正常,17例患者的精液检查,除1例出现精子减少外,其余均正常。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补肾健脾方能显著减轻环磷酰胺对大鼠睾丸的损害。结论 补肾健脾方能减轻疾病本身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并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清除自由基而减轻或对抗CTX所致的性腺损害,为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CTX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宋国维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D]. 周永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2

[2]. 行水活血方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效应[D]. 梁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0

[3]. 疏风清热解毒法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张辉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4]. 通心络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D]. 詹华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5]. 益气活血方治疗脾肾气虚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刘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6]. 近三十年来中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处方用药规律的初步探讨[D]. 李承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7]. 肾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治规律及其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的研究[D]. 王志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8]. 补肾健脾方与环磷酰胺合用对肾病患儿性腺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王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4

[9]. 疏风清热利湿方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IgE的影响[D]. 钟继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10]. 补肾健脾方合用环磷酰胺对肾病患儿性腺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李锦亮.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行水活血方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