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新生心智水平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作用论文_仇淑君,陈鹏,欧阳江,唐美秀(通讯作者)

长沙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219

【摘 要】目的:了解湖南省某医学院新生的心智水平,从而探讨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作用。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湖南省某医学院240名大一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智水平。结果 新生SCL-90 量表10维度单项平均得分,差异不显著(F=0.55,P=0.66);新生心智水平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发现新生心智水平与SCL-90量表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高校新生的心智水平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其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新生;心智水平;心理健康;指导作用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普及和诸多不良社会心理行为的出现,大学生心理问题再次引起教育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张立伟等人[3,24]研究显示,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青年常模水平,其心理问题发生率在10%-30%之间。马利和刘巍检索近10年(1999-2007年)关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文献发现,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并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休学、退学和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8]。何心展[7]等人对大学新生心理状态的研究发现:大学新生由于对事物的认知不够宽广、缺乏一定的为人处事技巧,无法立马完全融入并适应大学生活,加上他们的心理状态不够稳定,情绪波动起伏较大,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吕培培[10,11]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进入大学后,由于过分的活跃和懒散、兴奋和呆滞的交替,常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冲突和烦恼,以至于容易出现强迫和抑郁心理,孤独感,失落感。王琪[12]等人对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和自杀倾向的研究发现,大学新生还存在潜在心理危机,情绪稳定性差、亲和力不足、责任意识差的问题。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适应不良情况主要包括:精神症状,如思维方式、情感、行为,具体表现形式为失落、迷茫、自卑、危机、缺乏自信等。新生在入学过渡期的心理健康情况将迁延并影响其整个大学期间的心理状态。高校新生面对大学生活中学习方式、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转变时,需要在过渡期内及时自我调整,解决各类适应障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湖南省某医学院2017届240名大一新生,平均年龄(18.05±1.64)岁。

1.2 调查工具

在祝军[5]《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心理资本的水平与作用-基于北京2014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相关资料基础上修订问卷,内容包括如下3方面。

(1)基本资料:包括应届生的性别、年龄等。

(2)智力水平:2001年吴谅谅编制的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涵括3个维度21个项目,根据重要程度5级评分,总粗分范围(21-105)。

(3)症状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1975年由L.R.Derogatis编制,涵括10个维度(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0个项目,根据严重程度5级评分,总粗分范围(90-450)。

1.3 调查与质量控制:于大一新生入学前期进行调查,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具体负责,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发放问卷,针对无效问卷以重做的方法补齐。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F分析,两类计量关联通过相关性分析计算Pearson系数,检验水准α为0.05,双侧概率。

2 结果

2.1 新生SCL-90量表得分的比较

比较新生SCL-90 量表10维度单项平均得分,差异不显著(F=0.55,P=0.66)。

2.2 新生心智水平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分析新生心智水平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发现新生心智水平与SCL-90量表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表3 新生SCL-90量表得分的比较

3 讨 论

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必须得到重视的同时,积极探索合适的心理辅导模式和高危人群评估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二是解决部分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来开展各种具体的心理教育。比如:在大学生入学初期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课程中;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等,而缺乏对高校入学新生进行心智评估和心理问题的筛查。学术界也缺乏大学新生心智评估相关的理论研究。

艾利斯的行为ABC理论指出,信念(BS)是诱发事件(AS)和结果(CS)的中介因素。根据该理论可知,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这一结果的客观外因是诱发事件,而主观原因则是“信念”作用。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开始关注于“心智觉知”为基础的心理问题研究。博瑞博士认为,人群间心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能力的强弱表征在人们对待“不良事件”时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智水平决定了其面对不良事件的心理阈值,当然心理弹性越高的人群其心理承受能力越佳。从这一次层面来讲,不同心智水平的大学新生发生心理问题或情绪障碍的风险是有差别的,而入学初的心智水平评估有助于区别性、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智能力欠缺的部分学生需要及时进行适当干预和有效的社会支持,否则将会逐步演变为持久而严重的情绪障碍或心理问题。我们常常忽略了大学生内部自身可能存在的因素,如归因方式、自我认知、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等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雪平.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解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5(5):104-107

[2]王黎萤,陈劲. 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团队共享心智模型为中介[J].科学学研究,2010,28(3):420-428.

[3]刘英梅. 大学生文本和图像阅读心智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7):99-104,148.

作者简介:仇淑君,男,长沙医学院口腔医学院专职辅导员

通讯作者:唐美秀,女,长沙医学院教师

课题编号:湖南省教育厅2016年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6C0159)

论文作者:仇淑君,陈鹏,欧阳江,唐美秀(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医学院校新生心智水平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作用论文_仇淑君,陈鹏,欧阳江,唐美秀(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