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建设阶段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李黎

建筑施工建设阶段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李黎

(南京市房产经营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随着施工技术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基坑降水技术的要求而言更加严格,对于整体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具有很大意义。基坑降水技术是基础工程,与建筑工程质量息息相关,能够在作业的前提下,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施工建设阶段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设阶段;基坑降水

前言

由于社会飞速的发展,建筑施工工程中逐渐应用基坑降水积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整体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经济提供一定保障,但是在施工的时候,还是需要不断改善基坑降水方式,保证能够增加施工质量,充分分析施工场地实际情况,为建筑施工提供保障质量的条件。

1基坑降水技术的相关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的步伐加快,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对于建筑基坑施工中的基坑降水技术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更新,如果存在建筑施工方面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出现塌方、流砂、管道破裂等施工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所以,建筑基坑施工中的基坑降水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基坑降水技术,是指采用各类井点降低地下水水位的方法,以预防施工中流砂、管涌等问题的发生。这种降水技术可以稳定边坡,提高土质的支撑能力,改善土质,防止沙土流失,从而避免坑壁土体的塌方,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系数。

2各类基坑降水技术的施工要点

建筑施工中的基坑降水技术类型主要有:明沟加集水井法、轻型井点法、喷射井点法、管井井点法、深井井点法、综合井点法。

2.1明沟加集水井法

是指将明排水沟与集水井设置在基坑内部,再使用抽水机将地下水通过集水并排出基坑外,尽量将基坑内部的地下水排干,保障建筑工程基坑施工项目顺利进行。

2.2轻型井点法

是指利用真空原理,在真空吸气的作用下将基坑土层内的水分和空气结合而形成水气混合液体,然后再通过管路系统将水气混合液体吸入水气分离器中,由水气分离器上部的真空将基坑土层内的空气和水排出。这种降水技术降水效果比较理想,施工过程简单、安全,因而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应用广泛。另外,如果土层渗透系数偏低,应该使用气密性措施来提高系统的真空度,以达到降水效果。

2.3喷射井点法

是指利用高压水泵,使得压力工作水压进入井点内外间,再通过喷射器两侧的边孔使压力工作水流入喷射嘴处,喷射嘴截面积越小,喷射水流的速度相应地会更快,这样在喷射压力工作水之后会在喷射水柱周围形成一种负压,以此更好地将基坑内的水和空气吸入到混合室内,使基坑水位降低。另外,采用这一技术要保证井点管是双层,并且要在井孔底部设有喷射器,只有这样,建筑施工人员才能将各井点管有效连接。地面敷设管网比较复杂,不方便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选择喷射井点法降水,要结合建筑施工地的实际情况。

2.4管井井点法

是指在基坑范围内采用钻孔成井的方法,设置合理的管井井点间距,并在每一个管井井点配置独立的水泵,一次进行地下水的抽取,从而降低地下水水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方法适合应用于渗透系数较高、地下水丰富的基坑,其应用有一定的针对性。管井井点法相比于其他降水法有两大优势,一是方便进行维护,二是排水效率比较高。

2.5深井井点法

如果基坑降水深度较大且管井深度较高,则适合采用深井井点法。这种降水技术需要使用特制的深井水泵,才能有效降低渗透系数较大、土粒较粗且透水层厚度较厚的基坑周围的含水量。这一降水技术的优点在于降水深度大、适用范围广、降水效果较好,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基坑降水施工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应用基坑降水技术的注意事项

基坑降水施工对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至关重要。作为基坑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建筑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基坑降水技术,保证降水效果最大化。在进行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要时刻监测和观察基坑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防止因降水施工导致周边建筑物、管线、路面等地方发生不均匀塌陷情况,所以要在降水井点管与周边建筑物、管线以及路面之间设置回灌井点,并连续回灌清水,以补充地下水,将降水井点造成影响的半径控制在回灌井点范围之内,从而维持地下水基本不变。

其次,要根据建筑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针对性解决问题。比如建筑工程基坑降水施工过程中,要防止淤塞现象的发生,在进行抽水之前,施工人员要通过井点管道内的水流声音或者检查井点管道表面是否存在腐蚀现象,判断井点管道是否存在淤塞现象,从而进行有效预防。

最后,在夏季进行降水施工的时候,经常会连续遭遇暴雨,促使边坡出现坍塌、流砂,甚至出现严重积水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施工方案:在下雨之前利用塑料薄膜把边坡进行防护,保证具有充分抽水设备以及操作人员,例如,电箱、潜水泵、水泵等,及时把坑内雨水排出;对于沉淀池和排水明沟内部的淤泥进行及时清理因为在施工中具有良好的解决措施,使得在开挖基坑的时候没有出现大面积坍塌的问题在冬季进行降水施工的时候,需要避免冻坏管道,此时应该在管道上合理覆盖保温材料。

4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措施

4.1选用止水帷幕

止水帷幕可以保障基坑的干燥性,减少施工人员在开挖基坑过程中的阻碍,使基坑周围不出现位移现象;其次,止水帷幕可以有效避免地下水渗流现象,使施工作业能正常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止水帷幕,可以增强基坑的可靠性,又可以节省基坑抽水的相关费用,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止水帷幕,有效地降低基坑的出水量。

4.2设置回灌系统

由于地下管线分布不均,降水会对基坑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可以设置回灌系统,通过回灌井点向相关上层内灌水,形成水幕,从而缩小降水范围,防止地下水流失。另外,在设置回灌井点时,要相应增设闸阀、回灌水箱和水表。回灌井点的布置与抽水井点的布置大致相同。在抽水

井点中的水最终会流入到总管之中,如果有多余的水,其会自动从沟管处排出,所以,回灌井点滤管要长于抽水点滤管。在进行回灌水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锈蚀或沉淀物,这些物质不易溶解,会不断聚集在注水管中,所以要在注水时适当增加压力以改善这种情况。

4.3科学设计单井结构

在具体设计降水井的单井结构时,要结合弱透水层组合结构和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要根据工程的需求来科学选择降水方式,如果土层透水性差,则要科学安排单井降水时间,以防止地面沉降现象的发生。在布置群井的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弱透水层的薄厚以及水文的地质条件、地面变化等状况。

如果井水中含沙量过高,则会导致地面发生沉降,引发施工事故,因此施工人员要引起重视。

5基坑降水应用分析

5.1条件设置

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平面尺寸约125m×87m,基坑开挖深度9m,场地土层从地面依次为:(1)杂填土;(2)粉质黏土;(3)残积质黏土,上部多为黏土,粘性较强;下部多为粉砂,遇水容易软化,轻振即液化,水量丰富;(4)强风化花岗岩;(5)中风化花岗岩;(6)微风化花岗岩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单一,地下水属第四孔隙潜水,场内地下水位在1.2m~1.7m之间,其含水层主要为第②层至第④层,渗透系数为(0.75~45.50)×10-6cm/s。第⑤层为不透水层。

5.2降水方法的选择

根据地质资料和工程特点分析,工程采用大口径深井井点降水,用深水电泵进行抽水,考虑到降水深度大,影响半径范围广,长时间抽降水势必会影响场外周边环境,为了增强降水效果和缩短抽水时间,采用间断性抽水,减少外围影响面积,并设置沉降观测点,降水井口径大于600mm,孔深15m,护壁套管直径为600mm,套管外包两层尼龙网布,套管外四周用粒径为0.5cm~2.0cm 砾石料填充,作为滤水层,滤水层应填至原地下水位线,其上部用黏土回填并捣实。施工中应严格按照降水井施工规范要求埋设管井,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成孔。井孔钻孔后清孔并安装井管。

6结语

总之,基坑降水技术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由于这种施工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不仅可以提升技术本身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为保证施工中的环保与高效,施工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专业水平,严格遵守施工设计要求,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基坑降水方法,提高基坑施工质量和整体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霞.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要点[J].科技传播,2014(18)

[2]李文涛.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4)

论文作者:李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建设阶段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李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