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科学情报研究的理论创新_情报搜集论文

论社会科学情报研究的理论创新_情报搜集论文

论社科情报研究理论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科情报研究理论在社科情报理论体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子系统,占有突出的位置。

这不仅仅因为社科情报研究在社科情报工作中所处的地位举足轻重,也不仅仅因为科技情报理论研究已经遥遥领先,而且是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全球化的浪潮中,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转换过程中,社科情报研究产品已成为社会大量需要的一种知识产品。同时,社科情报研究出现的新形式、新手段、新方法,迫切需要社科情报研究理论给予新的总结、新的回答、新的概括,使之成为有严格科学规范、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然而,综观社科情报研究理论,依然包含在社科情报理论框架中,远远不及科技情报研究理论。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科技情报连续有4本情报研究专著出版,蒋沁王昌亚《情报研究》、李又华《情报研究》、秦铁辉《情报研究概论》、崔国祥《情报研究概论》。理论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科技情报研究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1994年竞争情报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科技情报研究大举向经济、社会、市场、金融等情报研究领域渗透。社科情报研究理论的落后,严重地限制了社科情报研究的开展。寻觅社科情报研究理论的突破点,坚持社科情报研究的创新,已成为社科情报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科情报理论的落后限制了社科情报研究理论的发展

1.我国社科情报理论的落后。尽管世界社科情报工作并不比世界科技情报工作晚。早在1905年,世界著名情报学先驱保尔、奥特勒在提出“文献工作”概念的同时,他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上作了一个报告,名为“有关经济资料的情报文献工作的组织管理。”①这个报告最早提出经济情报文献工作。经济情报文献工作应该是社科情报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社科情报工作出现的标志是理所当然的。到1921年,列宁提出建立国际工人运动情报所的设想,到1969年,苏联成立世界第一个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但在我国社科情报工作却开展得很晚,比苏联晚10年,比我国科技情报工作晚20年。社科情报工作的滞后,影响了社科情报理论的开拓与发展。

由于闭关锁国,在1975年以前,我国社科情报理论几乎是一片空白。1979年国内刊物首次出现介绍国外社科情报的文章,苏联维诺格拉多夫的《社会科学与情报》,荷兰德哈尔特的《社会科学情报的特点》、布里顿的《社会科学的情报服务和知识结构》、《社会科学的国际性:情报传递的含义》、《论世界社会科学产品》、怀特的《社会科学情报源》等著作论文陆续予以介绍。直至1985年,赵惠丰编著的《社会科学情报工作概论》出版,标志我国社科情报理论的诞生。

2.社科情报研究理论在社科情报理论中份量很少。在赵惠丰编著的《社会科学情报工作概论》,全书共分十二章,仅仅用一章对情报研究进行探讨,把大量的篇幅都用在社科文献情报源的管理、检索等上面。这是将图书馆学的内容当作社科情报工作的一部分进行阐述,极大地浪费了精力与篇幅。赵惠丰在这一章中,对情报研究的性质和情报研究产品的分类展开论述,认为情报研究既具有情报服务的性质,又具有科学研究的性质,并将情报研究产品分为综述、述评与专题研究报告三类。②应该说,这两个结论到如今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以易克信、赵国琦为首的一批社科情报工作者,于1987年底组织一个阵容庞大的课题组,历时四年,完成一部40万字的著作《社会科学情报理论与方法》。全书共分十一章,同样辟出一章,对情报研究的涵义与性质、内容与范围、途径与步骤以及发展趋势进行阐述。显然,这部书对情报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增加了不少,尤其是结合社科情报研究的典型范例分析,有理有据,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作者对情报研究内容发生的剧烈变化进行提醒性的描述:文献急剧增长,不同语种的文献冲破国界在全球流动,各种新思潮、新理论呈多样化发展,各种学术流派竞相争鸣,情报研究应该如何分析鉴定筛选情报,如何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都是对情报研究者的搜集能力、选择能力、加工能力的挑战。③这种预见性已经得到今天网络发展的证实。

另外,在其他论著、论文中,虽对情报研究的理论基础、情报研究方式、情报研究方法作了启发性的探讨,但总的来说,社科情报的研究理论都显得量少而又零碎,没有重大突破。

二、社科情报研究新形式迫使社科情报研究理论反思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文献载体呈多样化发展。从最初缩微型文献的出现,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缩微卡片等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到机读型文献,以磁带、磁盘、磁鼓等计算机外部存储介质为载体的文献,再到光盘型文献,再到网络文献,即经过网络输送的电子文献。文献载体的多样化,使社会信息流量以前所未有的流量增加,情报研究方式和手段发生巨大变化。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进行网络文献研究,现已研制和开发出情报研究专用软件,研制出研究支持系统和成果多媒体表达。如国外通行的快速社会评价(RSA)、参与市场评价(PMA)等信息调查技术,机器翻译、电子字典、情报研究方法库、知识发现技术等。情报研究正在向自动半自动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1.建立情报分析专用数据库。美国兰德公司在完成“美苏技术分析比较”课题中,从苏联90多种技术杂志的3000多篇情报报告中,抽取相关数据与情报,建立一个苏联强电流粒子束数据库,用于自动化的情报分析。美国剑桥市战略规划研究所(SPI)研制和组建一个企业经营和竞争的大型数据库PIMS,可以用来作为企业竞争分析的有力工具。建立情报研究专用数据库可以作为情报研究自动化的重要工具。

2.采用自动化情报分析系统。日本花王公司于1978年建立用户反馈分析系统(ECHO-AS),每年记录几万件消费者意见,可进行实时分析,可提供定题情报检索、意见汇总以及因果、对比分析。1993年建立营销情报系统,从520家超级市场和30万家零售商店的售货现场系统采集数据,通过增值网汇集到中心计算机,配以专业的市场调查数据库,可实时提供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和模拟模型,以及60多家竞争对手的情报,还可回答某项产品的销售额预期达到的水平,应当投入多少广告费用和销售支持,支持公司进行科学决策。

3.开发情报研究专用软件包。情报研究可采用通用软件包,如通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SAS,专利分析软件包等。美国巴特尔纪念研究所开发了一系列专用软件包,如BASICS-PC软件包,是针对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进行实时分析;而B-Tech企业战略软件包,则是战略审计、经营环境扫描、技术跟踪、影响评估等,还有INTNM-PC软件包,则是专门分析能源消费及能源对技术变化影响的分析。

与此同时,军事情报研究的分析技术不断地运用到民间。如美国陆军国外科技中心开发的自动化分析处理系统(ASAP),可将文献分类、组合、比较、合并、匹配、作图的自动化分析,美国海军陆战队情报中心为特定用户开发的紧急规律分析系统(MCICIS)等。④

4.知识发现技术。由于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量急剧增加,人们已不满足于数据的简单查询,希望得到更深层的知识。一种机器学习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结合产生的KDD技术,即Knowledge Discovery of Database,就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有用知识的高级处理过程,能够精确地抽取大量数据中隐含的、预先未知和潜在的有用信息。综合运用数据挖掘中的聚集法和分类法,采用人机交互的方法,挖掘隐性主题,提高查全率;当用户检索某一主题时,可优先提供该主题在某个时期内被高频检索的文献目录,使用户得到有效性高的信息,节省查阅时间;数据挖掘技术用于分析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发现大量数据中潜在的模式规律,为投资、科研、项目评估等提供有力的依据。⑤

情报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情报研究全球化的步子加快,情报研究内容全球化和情报研究服务全球的趋势日益明显。全球两家最大的市场调查公司,美国A·C·Nielsen公司在32个国家建立分支机构,IMS公司在62个国家建立分支机构,调查全球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而全世界前3位管理咨询公司,安德森咨询公司、库珀斯—利布立德管理咨询公司和麦金西公司每年来自国外的收入,分别为52%、60%和57%。⑥也就是说,他们面向世界各地用户,为他们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向服务全球化方向发展。可以说,情报研究全球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又带动了情报研究全球化,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总之,社科情报研究向自动半自动方向发展的趋势,情报研究内容全球化和情报研究服务全球化的实践,急需社科情报研究理论进行反思,那种建立在印刷型文献研究基础上的社科情报研究理论,究竟过时了多少,究竟需要扬弃什么,坚持什么,创新什么,这都需要社科情报理论工作者思考。

三、寻觅社科情报研究理论的突破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科技情报研究和社科情报研究都遇到困难,纷纷都在寻找走出困境的道路,纷纷都在反思情报研究理论的突破。⑦

1.情报研究内涵突破。早在1993年,身为上海科技情报所所长的缪其浩在《情报学报》撰文提出:科技情报研究要向市场情报研究转变。情报研究机构不能自我封闭,要学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研究内容要由单纯的科技情报向市场情报转变。他预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情报、经济情报、金融情报等情报研究的需求肯定会增长,要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研究内容,才能改变研究内容单一的现状,才能在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⑧。这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呼吁科技情报研究内涵突破的必要性。

时隔6年,白淑春在《情报科学》1999年第4期撰文,从理论上阐述情报研究必须突破原有的内涵。理由是:

其一,作为囊括所有情报工作的情报学,必须走出米哈依诺夫科技情报学体系,将包括科技情报在内的政治情报、经济情报、文化情报、军事情报等普遍存在的社会情报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一切社会情报研究的普遍现象和发展规律。实践证明:以科技情报为核心的情报学严重地束缚了情报研究内涵的扩大,只有将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扩大延伸,才能使情报研究脱出原有的巢臼,原有的内涵,才能使情报研究横跨科技情报与社科情报的屏障,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情报研究。

其二,社会对情报研究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过去情报研究的核心是科技情报,主要方向是跟踪国外科技情报。这种情报研究虽然要坚持下去,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国内广大企业商贸、文化以及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情报需求日益剧增,要扩大情报研究服务方向,才能适应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增加了,情报研究服务方向也要随之改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三,情报界关于“情报”更改为“信息”的举措,在某种程度也可以说是为跳出原来单指科技情报的圈子,向市场情报方面转变的一种愿望,使情报研究由过去的文献资源管理向情报用户、情报过程等全方位的研究。也就是说情报研究不仅仅研究内容,还要研究用户、传递手段等。⑨

2.“小情报”观的突破。社科情报界关于“小情报”与“大情报”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争论的焦点是:社科情报研究仅仅是社科情报机构的事;社科情报研究仅仅是研究社会科学情报,且仅仅是学术情报。⑩

我国社科情报机构是在70年代末正式建立的,宗旨是为社会科学研究服务。应该说,社科情报研究,不管是社会情报研究,还是科学情报研究,并不因为是建立了社科情报机构才出现的。凡是人类需要决策、需要管理、需要创新的地方,都存在大量的社科情报研究。只不过这种社科情报研究是决策者、研究者兼作的,没有从决策研究、科学研究过程中独立出来。只要他们搜集了情报,并对情报进行分析,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只要做了其中一项,那就是完成了情报研究工作。其次,社会科学情报研究只能做学术情报研究。显然社会科学情报研究需要做学术情报研究,尤其是面对全世界社会科学情报的急剧增加,需要对科学情报进行研究追踪。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趣,关于"Knon-What"的知识在网络上的流量增加,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急需要对这部分不是"Know-Why"(即科学情报)的社会情报进行研究,才能为企业决策者、经济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情报研究。

社科情报研究只有走出“小情报”观,才能感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感到大有作为。

3.情报研究产品的突破。过去搞情报研究,往往重视产品本身价值,成果的大小,学术价值的高低,社会影响的远近,不注意产品的实用效果,也不注意产品成本的多少。这样生产情报研究产品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

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情报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市场情报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企业情报到行业情报,从本地情报到国内市场情报,从国内市场情报到世界市场情报,市场情报的范围不断扩大,市场情报的竞争程度不断增加,市场情报的变化速度不断加快,市场情报加工方式、研究手段越来越先进。企业对行业情报、世界市场情报的需求越来越大,情报研究内容越来越复杂。所以,在确定情报研究选题时就要充分考虑合适的规模,突出重点内容,合理安排人力,提高检索效率,缩短研究周期,精简报告篇幅,力求以小的成本取得更大效益。同时,要快速反应,从立题时就要选定对象,既注意内容的实用,又要注意形式及包装。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千方百计提高市场占有率。[11]也就是说,生产情报研究产品要有市场经济的头脑,提高商品意识,促使情报研究产品尽快向情报研究商品转变。

从情报研究内涵的突破到“小情报”观的突破,再到情报研究产品的突破。每一个突破都标志着社科情报研究理论的创新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

四、社科情报研究理论思维创新

社科情报研究理论经过20年的探讨、总结与概括,在很多方面已取得长足发展。但总觉得有零敲碎打、裹足不前的感觉。社科情报研究理论创新,必须整体思考、系统研究,从社科情报理论大系统中剥离下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同时要有市场竞争意识审视社科情报研究的各个环节,结合社科情报研究的新形式新工具新动向,提出具有解释和指导社科情报研究实践的创新理论。

1.整体思考,系统研究。情报研究的书已出版好几本,但都是以科技情报为对象。以社科情报为对象的情报研究,20多年来,仅仅只有一本邓汝邦主编的《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概论》。这本书虽然是合著,但主编比较认真细致地处理好了该书的结构体系,全书共分十四章,每章重点探讨一个问题,从社科情报研究在信息、知识、情报大系统中的空间定位,到社科情报研究的对象、任务、种类的探讨,再到社科情报研究的哲学基础、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的分析,都是一环扣一环,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结构体系严谨。

其次,这本书引证材料丰富,每个论点论证都言必有据,言之成理。凡是国内出版的情报学著作、情报研究著作、社科情报理论著作,都有引用。尤其是对当代信息技术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趋势,都了如指掌,对电子文献研究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可以说,这是一本社科情报研究的研究报告,集中了社科情报理论界讨论过,争论过的一些理论问题,又使之系统化、深刻化、集中化,显得更加有份量,有说服力。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带有创见的理论:信息与情报不可替代论,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共存论、情报公开采集与秘密采集兼用论,还提出社科情报研究手段现代化、情报研究产业化等命题。[11]

2.社科情报研究理论思维的转变。社科情报研究理论创新,不转变理论思维是难以做到的。因为已有的社科情报研究理论是在过去社科情报研究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如今,社科情报研究实践已发生巨大变化,社科情报研究条件、技术、内容、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社科情报研究技术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从信息资源配置到生产技术设备的更新,再到情报研究产品的生产与经营,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若固守原有的社科情报研究理论,不仅不能解释现有的社科情报研究实践,而且还会阻碍社科情报研究的发展。必须实行社科情报研究理论思维的转变。

(1)研究社科情报研究源向社科情报研究产品原料转变.由于网络的普及,社科情报研究产品的原料以前所未有的流量和速度递增,成本越来越低。若是固守社科情报研究源的观点,以积累资料为第一步,那么就会在老路上越走越远,生产的研究产品无人问津,找不到用户,打不开市场。我们要转变视角,把研究社科情报研究源转变为研究社科情报研究产品的原料,那就会从产品生产的要求出发来购置原料,生产什么产品,购置什么原料,减少库存,减少费用,提高产品原料的利用率。例如美国涌现的一批新兴咨询公司,电子咨询公司,不象老牌咨询公司那样,一个项目花数年时间,而是充分利用网上数据库资源的便捷,尽快设计出项目,然后不断加工修改、深受用户欢迎。每个网络战略咨询项目达千万美元,年收入上亿美元。

(2)研究社科情报研究产品向社科情报研究商品转变。诚然,社科情报研究产品不可能全部变为商品。一部分为内部使用的社科情报研究产品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产品,每个企业每个公司都有信息采集、情报研究,都是为本企业本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战略服务的。这也就是波拉特所说的第二信息部门。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有一部分社科情报研究产品变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消费,即面向市场生产的社科情报研究商品。波拉特称之为第一信息部门。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将大部分事业单位逐步改为企业型,生产社科情报研究商品的单位会越来越多。只是社科情报研究理论观念还相当滞后,一方面抱怨经费不足领导不重视,一方面又忌讳向社科情报研究品转变。这种矛盾心态严重地阻碍社科情报研究理论的创新。

(3)研究社科情报研究用户向社科情报研究市场转变。迄今为止,只看到一篇关于情报研究市场的文章,有发表在《情报学刊》1997年12月增刊上,题目为《情报研究市场定位与运作方式转变》。尽管市场就是用户,市场的大小就是用户的多少。然而,把用户研究变为市场研究却有利于情报研究产业的生产与经营。过去的用户研究往往停留在职业的分类上,很少研究他们购买情报研究产品的欲望、心理、习惯,很少研究他们的特殊情况下遇到的特殊问题以及特殊解决的需求,总是停留在用户的一般特征与一般心理的了解上面,缺少对用户的深入细致的调查与研究;总是守株待兔坐等用户上门,很少动脑筋想办法主动寻觅合作伙伴。再说,研究情报研究用户转变为研究情报研究市场,有利于提高市场意识,促进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市场占领的实践与进步。

除此而外,当然还有一系列转变的问题,研究社科情报研究机构管理向研究社科情报研究企业转变,研究社科情报研究成果的上级评价向研究社科情报研究市场评价等。

总之,要把社科情报研究的理论纳入知识经济体系。过去的社科情报研究理论都是停留在公益性、内部使用性的前提下,既无知识经济发展的眼光,又无市场经济的头脑。我们要用知识经济的眼光重新观察分析社科情报研究的性质特点,用知识经济的体系来审视社科情报研究在知识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社科情报研究在知识经济发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产业,管理情报研究、经营情报研究、市场情报研究、产品情报研究、金融情报研究、行业情报研究、战略情报研究、竞争情报研究等一系列社科情报研究,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情报研究产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促进社科情报研究理论创新,才能使社科情报研究产业在我国迅速崛起。

标签:;  ;  ;  ;  

论社会科学情报研究的理论创新_情报搜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