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的助学项目_奖学金论文

建设新的助学项目_奖学金论文

构筑新的助学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校招生并轨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1994年省政府确定山东工业大学为招生并轨试点学校,1522名本科新生全部实行收费制,建立起了学生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毕业后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新机制,迈出了“两包”改“两自”的第一步。

一、并轨后大学生经济生活状况及其心态分析

为了全面掌握学生经济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该校对全校每个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在校生活费支出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表明:全校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800元者占22.7%,800元至1200元之间者占52.4%,高于2000元者占24.9%。学生在校每年生活费支出在950元以下者占5.9%,950元至1450元之间者占73.5%,高于1450元者占20.6%。从调查看出,家庭人均收入不足800 元的学生经济上是有困难的,其伙食费支出每月不足80元,每天平均不足3元,不少学生一天只能吃上一顿菜,属特困生。在实行收费并轨的1522名本科生中,特困生占7.9%,比全校特困生数高出两个百分点。上学有困难的学生93.3%来自农村,其中45%来自我省5个欠发达市地,他们多数为能否读完大学而担忧。

通过对500名新生的问卷调查、座谈、谈心等活动,了解到并轨后大学生有以下心态和反映:

1.高等教育为非义务教育及缴费上大学的观念已为多数学生所接受。在调查问及“你报考山工大时,对家庭经济状况和缴费是否做充分考虑”时,有79.6%的学生回答是做了考虑和准备,有23.6%的学生认识到收费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大势所趋,利国利民”。也有51%的学生认为“条件不成熟,不应操之过急”、“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定,不应一哄而上”。还有25.5%的学生认为“只有奖、贷学金等保障制度健全了才可能实施。”

2.普通感到经济上有了压力。90%以上的学生谈到自己上学的钱是靠父母多年的积蓄或从亲朋那里借来的。问及“根据入学以后的实际情况,你认为家庭能否继续负担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时,有6.1%回答“不能”,54.2%回答“免强能”。问及“家庭的贫苦对你的学习产生什么影响”时,有48.9%的同学回答“受到很大影响,心理负担太重”,“不能安心学习,进退两难”。同时也有43.1%回答“压力变成动力,迫使自己奋发自强”。

3.自立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在问及“如果家庭不能继续负担你的学费,你将怎么办”时,有75.6%回答“参加勤工助学,再苦也要读完大学”。问及“勤工助学活动与学习是否有冲突”时,16.8%回答“不冲突,而是互相促进”,60.2%回答“有点冲突,但可以解决”。

4.部分学生依赖思想还相当突出。他们的思维定式是:学生上学就是靠家庭、靠亲友、靠学校、靠国家。在问及“如果家庭不能继续负担你的学费,你将怎么办”时,13.8%回答“请求学校帮助”,7.9%回答“向亲朋借钱”,还有2.8%回答“退学”。

5.部分学生对现在的办学条件和将来就业存有不满和担心。调查中,有38.8%的学生不满意学校现在的教学和生活条件,96.3%的学生提出希望能给收费生配备较强的师资力量。64%希望毕业后能去条件好、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就业。另有17%的学生担心现在的就业办法“有利于走后门,学习再好,不如有个好爸爸”。

从总的情况分析,并轨后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缴费上学学生的经济负担加重,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人数增加,困难程度增大。能否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教育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学校安定、社会稳定。

二、建立并轨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优秀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无法上学和在校学生不为经济所累而影响学业,该校全面研究了保证学生学习生活正常进行的保障措施,并与社会各界联手,共同构筑了山东工业大学助学工程。该工程由“奖、贷、减、补、助、扶”六个部分组成:

奖,即奖学金。奖学金有学校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学校奖学金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学校为94级的新生拿出65万元,设立此项奖学金。在该校设立企业奖学金的有“华日集团”等十多家企业,鼓励250多名学生,每生每年1000—1500元,奖金总额每年27万元,获企业奖学金的学生,毕业后可到设奖单位工作。

贷,即贷学金(无息贷款)。该校重新修改完善了贷学金评定办法,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高额临时贷款。学校为94级新生提供的贷款总额为每年8万元。

减,即减免学杂费。学校每年5%的困难生减免约6万元学杂费。

补,即生活补贴。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大学生每人每月有32.6元的生活补贴,学校按每生每月4元发放临时困难补贴。此两项全校每年264万元,本科新生每年58万元。

助,即勤工助学,有校内校外两条渠道。校外渠道有劳动服务、科技服务、家教、促销等。校内有饮食服务、宿舍管理、治安保卫、实验室管理、工厂劳动、技术开发服务等,现已开发18个工种,300余个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全校学生每年可获得44万元助学金。

扶,即社会扶持。由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各团体及个人捐资助学,向特困学生奉献爱心。校系两级助学基金开展了多次助学活动,已筹助基金15万元。

以上六项合计,一年内全校学生可得资助470万元,人均674元,94级新生人均为950元,比全校人均高41%。

助学工程的逐步实施,使困难学生的生活有了保障。94级120 名特困生,56.7%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42.5%的学生申请了无息贷款,90%的学生得到了经济补助,30.8%的学生减免了部分学杂费,14.2%的学生落实了勤工助学岗位,还有11名学生每月得到100元的社会救助金 。120名学生一年共得助学金15.7万元,人均1308元,比新生人均数高37.7%,其中60.8%每年可获得1000元以上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最高可达2500余元。特困生不困了。

助学工程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刻苦精神,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在获得“金龙卡”企业奖学金时写到:“困难生奖学金的设立,是社会、学校向学生伸出的又一只温暖的手,对求学困难的学生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每位困难生都应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争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勤工助学培养了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对克服依赖国家、依赖家庭的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在付出劳动得到相应报酬的同时学到了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他们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资本、财富。

推行助学工程,保证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解决了招生收费改革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为全面推行招生收费制度创造了条件。

三、完善并轨改革的配套措施

招生并轨后,该校及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

1.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上学收费是高校转换机制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收费标准是影响考生填报志愿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校收费标准是根据省政府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而确定的。1994年该校每生每年收1500元,1995年为1650元,这个标准只占实际培养费的1/4。这是从我省居民家庭经济收入出发而确定的,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家庭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做,既能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国家选择人才的质量,又能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消除收费过程中的认钱不认人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在操作环节上尚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该校根据新的情况主动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咨询、就业指导和人才信息服务中心,与近千家企业建立固定联系,成立了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加强了就业指导和信息交流,积极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

3.搞好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素质。该校抓住并轨改革的契机,合理调整了系科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分步推行了学分制、主辅修和双学位制,强化了学生适应社会的本领。该校还实行了德智体综合测评制度,在综合测评的基础上每学期评定一次奖学金,每学年评比一次三好学生和多种单项奖学金,受奖人数可占在校人数的60%以上。这些措施保证了并轨改革的顺利进行。

4.加强并轨改革的宣传引导,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该校通过电视台、电台及报纸等新闻媒介,积极宣传收费改革的进展情况,报道学校与社会各界携手构筑的“助学工程”及广泛开展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活动的情况,让社会和学生、家长更多地了解和支持学校的改革。

四、并轨改革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1.招生并轨改革,主要是为了转换高校办学机制,政府不能由此而减少教育经费拨款,特别在教育经费投入偏少的情况下,政府对保证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投入应有所增加,目前应及时拨出勤工助学启动资金,或将一部分补助金改为勤工助学启动资金,以推动大学勤工助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2.要尽快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认真贯彻公平竞争和优才优用的就业原则,为大学毕业生创造一个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舆论氛围和良好择业环境。

3.从高校与社会一体化的高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奖助学事业。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教育资源的存在也分散化了,社会、企业、个人都掌握着一部分教育资源,这样就需要建立一个全社会的利益主体广泛参与的、开放型的奖助学机制。这不仅是改革我国奖助学制度的重要课题,也是发展我国奖助学事业的根本方向。

4.政府要针对大学招生收费改革及配套措施尽快制定相应的规章条例,使招生收费制度的改革从一开始就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标签:;  ;  ;  

建设新的助学项目_奖学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