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核酸检测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分析研究论文_孙丽丽

病毒核酸检测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分析研究论文_孙丽丽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呼兰分站 150500

摘要:目的:对病毒核酸检测在采血筛选中起到的作用探讨及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分析研究。方法:对在我院进行义务献血的志愿者的血液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和NAT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对ELISA检测结果为阴性、NAT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志愿者进行血液随访分析,再次记录检测结果。对比两组检测结果,分析NAT在血液筛选和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作用。结果:ELISA检测的结果准确度较高,但是因存在“窗口期”等原因导致ELISA检测后的血液仍有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而就研究结果显示,NAT检测大大降低了此类风险,显著提高了用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NAT可大范围用于血液筛选和检测当中。

关键词:传播疾病残余风险;ELISA检测和NAT检测;NAT重点内容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国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核酸扩增技术(NAT)是一种核酸检测技术,它可通过对血液中病原体的核酸进行检测,它的检测结果可成为血液中存在病原体的直接有效依据。同时,随着人们对于义务献血的接受度和积极性不断提高以及医院用血量的增多,输血传播疾病的概率大大提高,虽然常规的ELISA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仍然有其局限性,此时NAT的出现便能有效的解决该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观察对象为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采血中心设定的6个采血点的义务献血志愿者的血液样本14696例。其中男8692例,女6004例,年龄18至55岁,平均年龄27.6岁。所有志愿者的身体状况均符合国际标准(GB18467-2001),均为身体健康、无遗传性疾病的志愿者。所有研究内容均在志愿者献血时告知,并获得他们的同意,签订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为了保护志愿者的隐私,所有样本均采用13位数条码,条码50年不重复。

1.2研究方法

每位志愿者采血后留取2管血液,第1管采用EDTA 3K真空抗凝管留取5mL,用于ELISA 血液检测;第2管采用EDTA 2K带分离胶真空抗凝管留取5mL,用于 NAT血液检测。对于ELISA检测为保证实验质量,同时用2种试剂检测,结果均阳性,或1种试剂检测结果阳性用该种试剂双孔复测试管和血辫,仍至少1孔阳性、HBsAg、抗-HCV设立80%的灰区,抗-HIV 设立70%的灰区,均按照反应性处理。根据检查结果对ELISA检测结果为阴性、NAT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志愿者保持联系,并进行定期血液检验,检测其血液状况。此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作χ2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于ELISA检测,其中阳性共152例(2份标本HBsAg、抗-HCV同时阳性),未检出 HIV-1 RNA 阳性;对于NAT检测,阳性共71例(2份标本 HBV DNA、HCV RNA同时阳性),对ELISA检测结果为阴性进行NAT检查,没有检出HCV RNA、HIV RNA 阳 性标本,检出2例本 HBV DNA阳性标本,追踪检查发现,NAT上升明显,为典型窗口期献血。

3.讨论

3.1应用NAT的必要性及NAT的局限性

为避免经输血传播HBV、HCV、HIV,世界各国采供血机构都对献血者进行了严格的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测,但由于现有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存在“窗口期”、病毒变异、免疫沉默等原因造成的漏检——这些漏检的血液虽然检测不到病毒,但可能具有感染性——使血液质量尚存在隐患。从1997年德国和荷兰最早开展核酸检测技术筛查血液尝试至12年来,NAT作为新增的血液筛查技术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献血者传染病筛查的常规项目。NAT检测主要是病毒核酸提取采用磁珠分离、纯化技术,扩增检测采用荧光TaqMan PCR探针技术,HBV-HCV-HIV 单人份检测。我国部分地 区开展NAT检测的数据表明,ELISA漏检的HBV比较多,此次研究也漏检了两例。因此NAT作为血检的补充,能对病毒核酸进行直接检测,让检测窗口期有效缩短,进而让输血感染病毒的几率降低。这就是NAT检验的必要性。但另一方面,NAT也存在局限性:首先筛查并不能完全杜绝HBV、HCV、HIV等输血传染病的风险,因为理论上,任何一种检测技术都有“窗口期”的问题。此外NAT筛查措施的效果既取决于检测灵敏度,也取决于检测系统的有效运转;其次NAT筛查目前只包括HBV、HCV、HIV的检测,并没有涵盖所有可经血传播的传染病,因此那些已知但没做筛查、以及未知或新出现的可经血传播的传染病,依然是潜在的输血风险因素。但总而言之,NAT能够在一顶程度上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并且现阶段很多国家在进行血液病毒筛查时,都已将核酸扩增技术作为主要的检测方式。

3.2NAT血液筛查中的特点及发展情况

核酸检测在采供血机构和医院的应用特点主要有以下7点不同:混样检测,采供血机构核酸检测目前多为 5、8、16、或24个血样混合后进行检测;多重检测,即1份混样样本,提取总核酸后,同时检测HBV DNA,HCV RNA 和HIV -1 RNA;检测目的不同,采供血机构核酸筛查的目的是为了缩短“窗口期”,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临床进行核酸检测的目的主要为了监测病毒活动情况,检测药物疗效等;PCR产物检测方法不同,主要是强调灵敏度。除了上述四点还有对内对照要求不同、实验室检测要求不同以及质量控制要求不同。总体而言,NAT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试验环境要求也比较高,但检出结果准确度较之常规要好得多。目前就我国而言,NAT技术的研究缘于2000年之后,并且是在ELISA检测合格基础上加做NAT。NAT已经在许多城市开始逐步应用,有的城市,如深圳还建立了相关的实验室。但是我国在HIV NAT检测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他方面已经较为成熟。

3.3NAT检测质量管理

基于NAT的技术难度和应用要求较高,NAT的质量管理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核酸检测实验室的科学化、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化、实验室能力验证严格化及实验人员素质专业化。总之,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输血机构已考虑将核酸检测应用到血液筛查和临床检测当中。NAT的质量管理问题必须作为首要问题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周丽君,郭伟鹏,谭湘涛.等.病毒核酸检测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分析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02):214-217.

[2]段勇,郭逸,叶世辉.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在西安地区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08):842-844.

[3]王桂梅.病毒核酸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3):123-124.

论文作者:孙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病毒核酸检测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分析研究论文_孙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