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彭娟

全血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彭娟

瑞丽市人民医院 云南 瑞丽 678600

【摘要】目的 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采取血常规与全血CRP联合检验方法,探讨其价值。方法 研究所选对象为9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在本院就诊时间为2015年5月~2016年5月,以感染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分组,46例病毒性感染患儿为对照组,46例细菌性感染患儿为研究组,行血常规、全血CRP检验,分析其结果。结果 血常规白细胞、全血CRP提升为儿科感染性疾病表现,且为正相关;两组全血CRP、血常规白细胞相比均以研究组更高;研究组的两项检测阳性率均较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常规与全血CRP联合检验使用价值较高,适合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普及。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血常规;全血CRP;儿科

前言

以血常规检验儿科感染性疾病时,温度、情绪等均易影响检验结果,导致偏差,研究指出,当人体受感染或损伤时全血CRP的提升非常明显,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1]。对此,本文特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9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为对象,采取血常规与全血CRP联合检验,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所选对象为9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在本院就诊时间为2015年5月~2016年5月,以感染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分组,46例病毒性感染患儿为对照组,46例细菌性感染患儿为研究组。研究组由女患儿20例与男患儿26例组成;7个月~12岁年龄分布,平均(6.29±1.06)岁。对照组由女患儿18例与男患儿28例组成;6个月~11岁年龄分布,平均(5.87±1.16)岁。经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在就诊当天实施检验,行末梢全血抽取,抗凝应用EDTA-K2,以规范标准为依据进行检验,以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散射比浊法分别检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全血CRP,分析联合检测结果。

评定标准。4*109/L~10*109/L为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小于等于10mg/L为全血CRP计数正常参考值。以10*109/L~15*109/L为血常规白细胞轻度升高;以15*109/L~20*109/L为血常规白细胞中度升高;以20*109/L为血常规白细胞重度升高。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以平均值±标准差方式( ±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分别使用t、X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联合检测结果观察

从表1可知,两组全血CRP、血常规白细胞相比均以研究组更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联合检测结果观察( ±s)

组别 例数全血CRP(mg/L)血常规白细胞(*109/L)

研究组46 53.27±5.35 22.63±3.61

对照组46 21.73±5.17 12.67±3.48

t11.685.48

P<0.05<0.05

2.2两种方法的阳性率观察

血常规白细胞检测中,研究组与对照组阳性为36例、24例,阳性率78.26%、52.17%,X2=6.90,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全血CRP检测中,研究组与对照组阳性为34例、24例,阳性率73.91%、52.17%,X2=4.67,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CRP提升显著且快速常见于肿瘤浸润、炎症、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是非常灵敏的急性时相反应指标,与血常规白细胞变化相比,其提升更早,感染程度与CRP提升为正相关。病情复杂、起病急为儿科感染性疾病特征,感染方式不同其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在症状表现方面细菌性、病毒性感染无明显差异,容易影响诊断[2]。在鉴别病毒性、细菌性感染时,仅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依据存在一定局限,若联合应用全血CRP则可克服这一问题。

儿科感染性疾病中以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较为常见,以肺炎为例,引起肺炎的病原体种类各不相同,应用全血CRP可对其具体感染方式进行初步判断,若对CRP进行动态监测也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腹泻时,CRP在不同感染方式下的提升存在差异,细菌性感染更为显著,因此,感染的具体程度可经CRP体现[3]。研究中,血常规白细胞在全血CRP明显提升时也有明显变化,通过联合方法可改善临床对感染方式鉴别的准确性,提示细菌性感染与两种方法联合检验存在相关性。因此,临床可以此为依据确定是否需应用抗菌药物。

虽联合检测有其优势,但其诊断并非完全准确无误,尚未达到100%的阳性率,仍需重视临床诊断的作用[4-5]。此外,还需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在检测时,若CRP表现正常,血常规白细胞提升,需安排复查,且正确把握复查时间,这是因为炎症后6小时才会出现CRP提升;其次,在检测结果相反的情况下,需对炎症反应性、血常规白细胞基数、患儿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总而言之,炎症情况、感染病变可经血常规体现,而在感染与炎症反应中CRP具有保护与免疫作用,免疫抑制药物、抗炎药物、急性相指标均不会对其造成明显影响,将二者联合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升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参考文献】

[1]郭向阳,严晓华,王侠.儿童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超敏C一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联合检测的价值及相关性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03):56-59.

[2]王春晖,刘露,吴学朕,等.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07):935-937.

[3]沈焱.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医药前沿,2016,6(06):125-126.

[4]张爱明,郑梅.血常规、CRP和PCT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02):187-188.

[5]王佳丽.CRP、超敏CR P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儿科早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01):107-108.

论文作者:彭娟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全血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彭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