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实践改革的思考_课堂教学论文

关于课堂教学实践改革的思考_课堂教学论文

关于改革课堂教学常规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常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推行教学改革,把新的教育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做起。没有课堂教学常规的改革,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现状。

谈到改革课堂教学常规,那什么是课堂教学常规呢?这里有必要对课堂教学常规的内涵做一个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常规”一词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二是医学上称经常使用的处理方法。人们通常口头上所说的常规包含这两层意思,即指通常所用的规矩和方法。可以看出,常规是人们对于日常经验的一种总结,是人们进行某项活动的日常行为方式。课堂教学常规就是教师开展和处理课堂日常教学活动的一般行为方式,是教师的一种日常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包括教师对于日常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和安排。

这里要说明的是,课堂教学常规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课堂教学常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般教学活动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师按照一定教学观念,结合课堂教学条件、教学要求及学科的特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一些经验性认识,这种经验性认识就是教学常规。正因为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中形成的认识,所以具有相对稳定性。广大教师的教学活动基本都是按照课堂教学常规来展开的,没有课堂教学常规,教师的教学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常规是一种最便捷有效的日常教学活动方式,能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大多数数学教师在讲授某一新知识时,首先总是要从生活中举一些实例或复习一下以前与此相关的旧知识,唤起儿童的原有经验,引起迁移。随后讲解新知识,配上数学例题讲解,然后让学生上黑板做两道类似的题目,最后进行纠正总结,布置家庭作业。这是一种数学新授课的教学常规,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数学新授课教学方式,符合人们掌握新知识时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规律;二是在不同教学观念、教学条件和教学要求下,有着不同的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常规是一个动态系统。课堂教学常规与一个学校的教学条件相一致,不同的学校由于教学条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教学常规。例如,现在我国广大乡村学校还没有多媒体等电化教学设备,那么不可能把多媒体教学手段纳入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常规。而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学校,一些班级配备有电视和幻灯片等电化教学设备,有的还有多媒体教室,电化教育手段就可以纳入课堂教学常规,城市学校课堂教学常规就和农村学校的不一样;不同的教学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常规,赫尔巴特从传统教学的思想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教学过程常规,而杜威根据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教学过程常规,所以教师由于持不同教学观念,也会有不同的教学常规;不同学科由于特点不同,教学常规也会不同。课堂教学常规不是一个完全静态的系统,而是一个相对动态的系统。

正因为课堂教学常规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所以每一次教育思想的涌动,都会带来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要求的变化。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行,教学观念已发生重大变化,课堂教学常规也必然要发生变化。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投入逐渐增大,幻灯片、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已陆续进入课堂,教学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也决定了课堂教学常规必须改变。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基本都是按照课堂教学常规来处理,当前只有改变课堂教学常规,才能从根本上改革应试教育给学校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另一个方面,改革课堂教学常规并不是要废除以前的一切做法,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来改革。

如何来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常规?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后简称《纲要》)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应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课堂教学常规的转变。

1.教学方式: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

《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批评了过去以传统三中心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以讲为主的常规教学方式,要求把儿童的学习建构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倡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所谓合作,就是要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全面的合作。课堂教学要从交往的角度出发,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师生相互协作,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交流情感体验,实现共同成长。教师由过去教材的代言人和权威变成了一个合作者的角色;所谓探究,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反思活动,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批判反思、自主建构的过程。使学生明白“世界的知识不是固定在那里等待被发现的,只有通过我们的反思性行为它才能得以不断的扩展和生成。”(注:[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47、52.)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必一讲到底,而应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质疑猜测,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探讨合作来解决教学问题。

2.教学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

课堂教学内容的繁、难、多、旧是我们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这也是由于我们课堂教学内容封闭型的特点造成的。这种封闭表现在:(1)教学内容来源单一。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仅从教科书出发,把课本当作圣经,不敢超越课本,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来自课本或教学参考书;(2)教学内容太整齐划一、缺乏弹性。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不考虑社区资源的利用,所以所有的学生都学习相同的内容。后现代课程观学者多尔认为,教学内容应是一个动态多变、不确定的开放性系统。(注:[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47、5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来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构建具有活力、开放的教学内容系统,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对于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筛选和组合,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教师在备课时应尽量多翻阅一些教学资料,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去查阅教学相关资料,加大课堂信息流量;(2)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注意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今天儿童生活的需要。设计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差异,以便实施差异教学;(3)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这一点,《纲要》也作了说明。

3.教学组织形式:由时空的单一转向灵活

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时空的单一性。教学活动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生活动的自由,不利于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开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近代许多教育家对于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一些积极的尝试,例如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特朗普制等都尝试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课堂的时空,对于优化课堂教学起了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并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了教学的活动性。显然,单一时空限制学生活动的时空,无法满足教改的要求。这客观上要求我们打破原来单一时空的教学组织形式,构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时间的调整应本着从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灵活来安排。比如自学课可上30分钟,大班上课可上50分钟,讨论课可上20分钟。这种弹性时间机制操作起来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只要制定准确的教学计划,还是可以执行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来灵活安排学生座位,增加学生的活动空间。课堂座位方式主要有马蹄式、秧田式、圆圈式和小组式几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灵活安排,也可以自己创造一些空间活动方式。另外,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搬到社区、工厂和大自然中去,让课堂移到室外,实行开放教学。

4.教学管理:由专制转向民主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的一个前提是管理和组织好课堂,保持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过去,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推行权威主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对于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轻则训斥讥讽,重则打骂体罚,让学生见到教师就产生恐惧。现在提倡合作交往教学,教学管理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教师在课堂管理上要从过去的专制主义转向民主主义。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人格,用爱和美去感化和陶冶学生。课堂管理方式的转变是以师生观的转变为基础的,师生之间的平等是课堂民主的基础。课堂民主不是一个口号,而应落实在教师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给学生进行自由研究学习的权利,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把课堂变成一个师生合作交流,富有生活情趣,充满快乐的地方。课堂应是学生自主生活的场地,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场所。

5.教学手段:由黑板粉笔转向多样化综合

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运用的一种教学媒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的基本手段也发生了变化。《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说明了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包括录音机、电视、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以及互联网在内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来带动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粉笔和一些教学模型,这些教学手段无法实现声、光、电、色、形、图的配合,不利于直观教学、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现在,把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常规中去已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但相对我国的国情而言,短期内让所有的学校实现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学手段的运用要逐步实现由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转向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教师运用哪种教学手段要因地因时制宜,要根据本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选择多种教学手段中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这其中要坚持经济有效的原则。教学手段的运用要遵循现代教育观,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不能以电化教学手段摒除传统教学手段。

6.教学评价:由重结果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常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对于学生的评价得当,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建立在一元价值观的基础上,评价方式主要是以重结果的总结性评价为主,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基本上是以该学生在某次考试中的成绩为依据,而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某一问题的回答情况,学生的参与程度怎样等方面关注甚少。这样,学生也会只注重最后的考试成绩,而对于课堂的合作参与缺乏兴趣。《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评价只有多元化,才可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开发他们的潜能。所以,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评价常规,首先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既要有总结性评价,又要有过程评价;既有主体评价,又要有客体评价;既要有定量评价,还要有定性评价。不要用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学生,有些学生可能考试成绩不好,但有可能在一堂课的表现尚佳,那么教师应对其当堂课的表现给一个积极的评价,可以给学生一个课堂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注意评价是一种个人化行为,把评价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来给予评价。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常规,就是要突破传统单一化、绝对化的评价方式,实现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标签:;  ;  ;  ;  ;  ;  

关于课堂教学实践改革的思考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