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论文_邹永飞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论文_邹永飞

贵州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贵州省盘州市 553537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矿企业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煤矿的开采作业中,需要在其巷道内部,安装相应的通风系统,以此来有效避免开采过程中的煤层粉尘以及瓦斯的过度突出,保证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的通风可以说是矿井安全的根本因素,通风是排出或稀释矿井中瓦斯和粉尘最有效的办法,同时也能给矿工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探讨了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分析及通风事故防治对策。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通风事故;防范

引言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应用能源之一,其安全生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起来。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又决定着煤炭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系统科学的通风安全工作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点,相关人员应不断加强和改进。

1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因素

1.1工作人员自身问题

煤炭企业工作人员的个人技术、能力和安全意识决定着煤炭安全生产的进行,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煤炭企业必须重视员工对通风安全管理的影响,做好人员培训,主要从以下几点着重强调:①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培养其进行安全工作的能力,要求工人必须掌握基本的通风安全技术。②要求工人将自己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对自己负责的区域内容保持关注,提高对安全的警惕度,时刻谨记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③领导干部应把对工人安全技能的评价工作落实好,正确规划奖惩制度,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可靠性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1.2矿井通风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设计巷道断面小是矿井设计中导致通风阻力增大、巷道内风速过高的主要原因,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巷道的布置同样存在不合理现象,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考虑井田煤层赋存条件、巷道服务年限、开采技术条件以及投资利益等多因素进行巷道布置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巷道布置的不合理则表示矿井通风系统必然不合理。极易引起因无效巷道过多,导致通风线路过长、通风阻力过大等原因,对矿井造成安全隐患。

2预防安全通风管理与通风事故的作用

井下生产过程中,煤层挖掘中将形成许多毒害性气体,要是不能及时将它们排放掉,那么将会对作业者产生很大的危害,甚至会导致窒息等。如果通风条件不好,就会导致毒害聚集,当浓度足够高时,便容易引发爆炸,不但导致经济上的严重损失,而且还会造成人身伤害。比如在2015年,某煤矿没有做好安全通风管理工作,就引发了比较严重的事故,造成很多井下工作人员中毒,导致员工蒙受严重伤害,统计数据显示,这起事故之中,总计20名员工丧生。通过上文不难看出,安全通风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措施,所以,务必要对该项工作加大监督力度,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降低损失。

3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

3.1做好对巷道贯通地点的选择

通风设备效果发挥的好坏由选择巷道贯通地点决定,因此,在贯通巷道地点选择前,需要利用分析技术、检测技术对井下作业的危险性进行检查、分析、预判。当瓦斯隐患风险较大,地应力集中,危险爆发率高时,需要选择其他位置、区域进行巷道的铺设。择优选择无危险性、危险性低的区域,控制风险。不应在进回风系统中设计巷道的贯通地点,利用煤柱作为通风系统的风门,有效控制风流,保持巷道贯通之后,及时采取措施稳定,降低煤矿巷道贯通安全隐患。

3.2加强通风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相对较为复杂,而在工作的任何过程中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这将会导致更严重的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在可持续的最大风险水平和相关项目的安全指标上作出合理的规定,为煤矿通风安全系统建设规范的规章制度。此外,有必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对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评估,将责任落实在各个部门,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实现安全生产。

3.3切实强化通风环境管理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产环境监测。矿井经营运作过程中,要全面监测生产环境,充分发挥出管理的功能,确保现场环境条件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保证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设备能够保持较高的灵敏度。不仅如此,还应专门编制各种情况应急方案,发生问题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防止事态恶化。第二,大气环境监测。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全面检查大气环境状况,进行实时监测,随时了解瓦斯的浓度等相关指标,同时,还应对粉尘、风等指标进行检测,全面了解各个参数的危险值,另外,还应当科学设置测点的密度。第三,隐患排查。全面预防各类安全隐患,切实加强督查。要是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员工应当及时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确定风险等级,进行分析预测、排查等各项工作,严格按照"一通三防"的方针要求行事。

3.4建立完善的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高瓦斯突出矿井,在进行作业之前,需要对矿井内部设备的通风安全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性能的评估。之后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于该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处理,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果。在具体的完善管理中,可以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对于井下有毒物质,建立检测数据库,以及建立曾经发生过通风事故的资料数据库。之后便于通风安全管理人员,可以使用该功能数据库,对于井下的粉尘、瓦斯等物质,进行科学的检测,严格的将其控制在标准的范围之内,避免过多粉尘与瓦斯的集聚,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在该项信息系统的指导下,需要对日常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加强管理。管理人员需要每天分时段,对通风设备进行管理,并且详细记录这些信息,之后在信息系统中,输入获得的信息,以此能够让数据分析人员来对该矿井的通风情况,进行合理的把握,继而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建议,提高管理效果。

4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

为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需要在矿井管理过程中,合理设计煤矿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此体系是防止煤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核心,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发挥“防患风险”的重要作用。煤矿发生风险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部分风险具有一定的先兆性,因此若能针对其风险进行合理预警准备,便可有效降低风险、减少风险损失、控制规避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运行以预测、判断风险的前兆性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生产风险进行预判。

建立并运行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主要步骤为:第一,搜集危机信息资料,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平台强化部门之间与风险预警之间的联系。第二,重视指派专员对工作区进行深入监督、调查、管理,保证资料搜集整理的全面系统性。第三,传递危机信息资料,构建安全责任监管系统,由安全责任人对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管理与复杂,减少信息传递的复杂环节,保证信心可安全迅速的送至有关部门,降低拖延对信息价值的迫害。第四,保证具有完善的救援体系,有完整的、专业的紧急救援组织。当煤矿生产发生突发事件后,可通过救援体系,迅速开展救援计划,落实应急救险机制,对发生事故的人员、物质等进行迅速的补救与转移,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完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结语

基于通风管理系统,对瓦斯浓度进行控制。从具体问题出发,我们要控制一切可能会出现的火源,从源头上控制生产中会遇到的各种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是最基本的保障,任何企业的生产都要做到以人为本,特别是鉴于煤矿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管理者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拥有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矿井通风系统,确保矿井的生产安全、人员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等事项。

参考文献:

[1]陈剑锋.煤矿井下通风设计的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7(1).

[2]王占青,郑宝,史卫明.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中国能源,2011(6).

论文作者:邹永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  ;  ;  ;  ;  ;  ;  ;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论文_邹永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