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课上教师反馈言语行为的探索论文

对心理课上教师反馈言语行为的探索论文

对心理课上教师反馈言语行为的探索

□ 侯听华

〔摘要〕 本文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心理课的实效性,提出了心理课教师课堂反馈言语的八条策略:(1)关注感受;(2)启迪思维;(3)拓展知识;(4)鼓励讲“真”;(5)正向解释;(6)关注积极点;(7)引发反思;(8)表达欣赏、理解和尊重。

〔关键词〕 课堂语言;心理发展;积极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指以班级为单位,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以班级团体的力量与资源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又被称为“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符合上述特点的班会也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在心理课上,师生的言语行为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其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回答的回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体验、内心感受及思考感悟。笔者聚焦教师的课堂反馈言语行为(即回应),探讨其评价依据和主要策略,再通过几个教学实例展示如何在课堂上实践运用,以期提高心理课的趣味性、互动性,体现学科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一、教师反馈言语行为的评价依据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情绪调控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品质,这和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学科教育有很大差异。

(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

1.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之一是情感内容日益丰富,师生关系、同学交往都会引发他们的情绪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良好氛围,努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尽量避免伤害学生的情感,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2.初中生个性发展中伴随着成人感的出现,这时的他们讨厌长辈的唠叨和说教,渴望被尊重和平等感。这种成人感如果受挫,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和焦虑情绪或是敌对与破坏的行为,严重的还会影响其个性的正常发展。因此老师要注意尊重学生,信任他们,同时也要意识到他们自我的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对于出现的行为偏差、不良观念等,应给予关注,因势利导,助其个性品质健康发展。

(三)心理课的实效性

一节心理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的团体动力是否充足——学生的自主参与和真情流露、同伴的积极倾听、分享与互助。要做到这一点,温馨的人际氛围非常重要,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可以卸下防御,自由表达思想、情感,才会出现心灵的真正触动与感悟,才会有实质意义上的自我成长。

二、教师反馈言语行为的策略

鼓励讲“真”——“真”是心理课的基调,只有真的东西才能走进学生心里;

关注感受——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引发情感体验;

启迪思维——从学生忽略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多样性,启发思考;

表达欣赏、理解和尊重——一切教育性的改变,都建立在学生感受到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

拓展知识——把握教育契机,适当介绍原有教学安排之外的知识;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结合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心理课实效性的要求,心理课上教师在进行课堂反馈时,可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在四年级“魔镜”这节课上,学生说帮助别人就要理解她,站在她的角度去感受。老师很敏锐地把握住这个契机,说:“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感受,就是心理学上的‘共情’”。同样是在这节课上,当学生说到团结时,老师问学生团结具体是指什么,学生说团结就是大家有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鼓励,共同遵守规定等等。老师引导说:“团结说起来容易,但是要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是不是能更好地团结?”虽然共情和团结的内涵都不在这节课原有教学计划之中,这位老师却能结合课堂实际,自然而然融会贯通进行讲授,既便于学生理解,还拓展了知识,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深度。

关注积极点——从学生纷杂的思想中找到闪光点并把它放大;

同样是分享寒假最开心的事,一学生说打游戏过级很开心,教师问他为什么觉得最开心,他说可以在同学面前“显摆”。教师转问全班学生:“我们进行一项活动或者完成一项任务,动机主要有两类,要么是想掌握这项知识技能从而增长能力,要么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大家觉得哪种动机更能让我们长久地满足、幸福?”学生们回答:“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转而对那位学生说:“老师也希望你能获得更持久的幸福和满足。”这位教师并没有直接批评那位学生的快乐比较“肤浅”,她将两种成就动机作比较,并且由其他学生做出更积极的选择。如同功夫里的借力打力,这样既引发了学生反思,又避免了简单的说教。

等如芸被那张排班表搞得焦头烂额时,许元生几乎要高兴地跳起来,当然,他只是心里跳了跳,脸上还是面无表情。他连夜做了那个小程序,从工作QQ上,公事公办地传给了如芸,连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说。

(1)均匀设计法整定得到的参数组合比工程整定法更加理想,超调量、调节时间和误差均有所降低,系统的控制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三、例说教师反馈言语行为

积极乐观心理课是在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主持下,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开发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积极心理学流派,在朝阳区四、七两个年级开设。笔者对几节积极乐观心理课进行了研究,有些是课堂实录,有些是课后跟心理教师讨论的结果,以期探索心理课堂教师反馈言语行为。

(一)抛砖引玉——启迪思维

本桥梁工程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km/h,桥面宽25.4m,结构物设计荷载为Ⅰ级,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标准跨径30m单幅桥梁为四片,梁间距2.719m,预制梁高1.5m。本桥梁位于直线段上,左右幅均为1.5%横坡,桥梁桩基由钻孔灌注桩变更为人工挖孔灌注桩,承台基础采用圆孔挖孔灌注,持力层主要是中等风化灰岩。

研究了发酵原油的氨基酸组成,根据不同氨基酸的呈味特性和呈味强度对新菌株进行了氨基酸呈味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见下表;对发酵原油进行了感官鉴评,结果见图5。

(二)融会贯通——拓展知识

正向解释——对于不那么积极正面的想法,教师可以做正向解释;

在四年级的“魔法棒”这节课上,大家讨论怎么帮助同学达成目标,一条建议是每天任务完成后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老师和同学都认可这个建议,有一名学生却不同意,理由是如果每天完成任务都有奖励,就会把他的兴趣从完成任务转移到获得奖励上。对此老师的回应是:“你提到的这个问题是关于动机的,我们以后再谈。”如果此时做一些启发性的解说,比如讲一位老人将一群小男孩玩闹的兴趣转变为获得奖励(钱)的兴趣,再通过慢慢减少强化物让孩子们不再吵闹的故事,就能引领学生对如何正确使用奖励(强化物)做深入思考。对于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抛砖引玉、启发思维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移花接木——正向解释

在七年级的“愿望实现”课上,一个女生说成功是因为运气,老师说:“有一句话不知你有没有听过,爱笑的女孩运气总是不会太差。”这位老师不露痕迹地移花接木,把完全无法掌控的运气用积极乐观的性格来解释,暗示只要你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总会有更多的机会和运气。

(四)因势利导——表达欣赏、理解和尊重,关注积极点

在“重新起航”这节课上分享寒假最开心的事时,有个学生说参加了某明星粉丝会成立五周年让她很开心,她的发言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呼应。这时教师可以先从情感上表示理解——青春期的孩子追星很普遍,然后加以积极引导。教师可以这样说:“每个成名的偶像可能也经历了不为人知的艰辛,你喜欢他们肯定是他们身上的某种积极品质吸引了你,老师相信受这样的好品质的感染,你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教师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她,尊重她的感受,同时借势对学生加以引导。用学生自己的兴趣点来激励她,比老师的说教更有效果。

(五)借力打力——引发反思

引发反思——引发认知失衡,促进学生反思;

表2为19份黄瓜供试材料各测定指标的基础数据汇总,表中样品编号对应各品比组合材料田间栽培编号。从表中看见,19个样品组织含水率均值在95.27%~96.78%之间,变异系数为 0.60%,表明供试材料间受含水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1)。而其余10项指标测定值在样品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种腔直径、果肉厚度和口感指标测定值在样品间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5.21%、25.92%和25.01%;而果肉色差L*值、TSSC和果肉硬度在样品间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6.01%、7.37%和11.69%。

(六)条分缕析——在鼓励讲“真”、关注感受的基础上深思明辨

在上“小确幸”一课时,有个学生说捡到五元钱很开心。这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捡到五元钱不交和捡到五千元不交是否有区别,引导孩子答出捡到贵重财物必须上交,否则要负法律责任。然后解决捡到五元钱不交在道德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认同学生的感受:捡到钱确实让人高兴。进而引发学生的同理心:这五元钱可能是某个同学的早餐钱,丢了他就吃不上早餐,如果换作是你,你的心情如何?如果你把钱物归还原主,你的心情又会怎样?随后教师再强调小确幸的积极意义:小确幸是指微小但能带来温暖和感动的事情,能让自己更积极,带来持续的动力,这才是我们去发现它的意义所在。这一系列的引导条分缕析,先将法律和道德分开,再在情感意义方面着力,层层深入、清晰明了。

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价值中立

在后面的两个案例中,老师对学生出现的价值观偏差进行了纠正,这么做是否违反心理课的原则?确实,在心理咨询中特别强调价值中立,价值中立就是要求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思想行为不评价、不指责、不干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不同,中小学心理教师面对的是儿童、青少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在形成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好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不太积极、健康或者非亲社会的言行,教师应该有能力识别,有义务提示和纠正。由于心理教师的理念更开放,分析问题的角度更多,语言表达更富有弹性,从而在价值观引领上更显柔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二)非言语行为的作用

虽然本文讨论的是教师的言语行为,但并不是说非言语行为不重要,实际上教师的肢体语言、表情、着装等非言语行为同样对学生起一定作用。一般来说,学生希望教师着装整洁雅致,肢体语言能表达尊重、热情、包容,表情既生动又庄重,这样既能拉近师生关系,又能产生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由于心理课重感受、重分享、重体验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往往更具包容性,很少做非黑即白的是非判断,教师也更注重言语的积极示范作用,因此心理课教师反馈除了其他学科共有的是非判断、陈述知识、价值引领等作用外,更强调引导关注感受,启迪思维,鼓励讲真,正向解释,关注积极点,引发反思,表达欣赏、理解和尊重等。以上几个案例也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这些特点。充分发挥心理课教师反馈言语行为的心理教育作用,不仅体现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智慧,而且能够言传身教,给学生施加积极、正面的影响,有利于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部分高校旅游专业在进行教学时,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导致专业知识索然无味,难以吸引学生对教学的注意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旅游专业优秀人才出现的几率。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应用,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4]。

参考文献

[1]徐光兴.学校心理学——教育与辅导的心理(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廖策权,梁俊.实用学校心理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曾玲娟,陈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9)35-0043-03

(作者单位:北京市金盏学校,北京,100018)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标签:;  ;  ;  ;  

对心理课上教师反馈言语行为的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