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个基地”培养“四种能力”--“人民教育”版“义务教育”第183号教材导论“数学四年级教材导论”_数学论文

实施“四个基地”培养“四种能力”--“人民教育”版“义务教育”第183号教材导论“数学四年级教材导论”_数学论文

落实“四基”,培养“四能”——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183;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册论文,义务教育论文,教科书论文,人教版论文,四年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编写体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修订而成了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修订后的教材,优化了知识结构,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必要的数学技能,又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方面有所突破,同时注意关注教学过程,便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下面就从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这两个方面对本册教材作一简要介绍.

      一、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本册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则编排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安排了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编排了数学广角——优化.此外,还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

      “大数的认识”即万以上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万以上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也是小学中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主要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计数单位、排列顺序,数位的分级,万以上数的认、读、写与比较大小,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大数的尾数求近似数,十进制计数法等.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总结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本单元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回顾与整理.结合梳理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进一步强调对乘法运算的结果进行验算,以保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二是研究“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总结梳理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常见数量关系.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顺序、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数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因此,学习该内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编排时注重层次性,通过阶段式的总结性结论展现计算的思路,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标准》将其从第一学段调整到了第二学段,本册教材则将其编排在“大数的认识”之后.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结合大数的知识来充分感知体会这两个大的面积单位,并认识公顷、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充分感知两个土地面积单位的大小;另一方面也使得习题不再受数的范围的限制,有更丰富的素材用于巩固练习.

      “角的度量”单元主要包含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和角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线段和角,知道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本单元内容则更加注重从数学概念本质的层面上学习理解相关知识.如对于线段,在二年级上册结合长度单位认识时的学习,仅在于帮助学生感知到线段的可测性,没有归纳提炼线段的本质特征,本单元则需要与直线、射线一起,对线段的本质特征作出归纳提炼.关于角的认识,进一步从射线出发,归纳出了角的概念.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边形面积的基础,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删去了平行线的画法

      根据《标准》的内容安排,第二学段才开始教学条形统计图,所以本册将原实验教材分散在第一学段不同年级的知识,重新梳理、整合而成“条形统计图”这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以1代1、以1代2和以1代5(多)的条形统计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条形统计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如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等)来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还注意让学生体会以1代几的必要性.

      “数学广角”通过对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及古代故事的分析,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经历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初步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

      在“大数的认识”之后,本册教材还安排了“1亿有多大”这个“综合与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借助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小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由此体会探索的乐趣,并培养初步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编排特点

      1.大数的认识突出数概念教学,重视数感的培养

      大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教学亿以内和亿以上数的认识.在教学计数单位、读写数、比大小以及数的改写等基础上,还教学了整数的一些概括性的知识,如十进制记数法,自然数的概念等,使学生对整数获得完整的认识.

      数的认识历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经过前面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良好的数概念认知基础,教师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此次教材修订,根据大数的特点和教材使用的经验,在保留以往教材的精髓基础上,体现了下面几个特点.

      (1)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对大数的感受.

      大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使用比较广泛,但小学生接触很少,无法具体感知,感觉比较抽象.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两方面帮助学生感受大数.一是,从自然、科学、社会等多方面选择数据.例如,教材选取地球赤道长度,光的传播速度,地球和太阳的直径,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等素材,并设计相关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充分感受大数的同时,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拓展知识面.二是,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动态情境、设计实践活动,加深对“亿”的认识.另外在大数的认识后,教材还安排了“1亿有多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了解、感受可以感知的数据大小,来推算想象1亿的大小.

      (2)加强数概念教学,突出我国的计数规律.

      数的认识,从个级的数扩展到万级和亿级,学生在学习数概念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些计数知识.为此,教材突出了这样两点.①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认识.如教科书第9页第6题,让学生用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拨珠、写成扩展式等不同方式来表示数,丰富对数的意义的理解.②突出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大数的数位顺序表从万位扩展到了亿位,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为了突出这一规律,在教学读数时,教材先教学整万数的读法,让学生根据个级数的读法,尝试读整万的数,通过交流对比,体会万级数与个级数在读法上的区别,加深对整万数读法的理解.另外,教材在练习中,还通过作分级标记或给出分级标记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怎么读写比较方便,引导学生按级读、写大数,从而体会分级读、写大数的好处.

      (3)配合学习内容,介绍数学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简要地了解一些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历程以及相应的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丰富对概念的认识,还可以体会到数学知识也是在不断地探索调整中发展的,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发探索的兴趣.教材结合内容的安排,以正式内容的形式,并辅以“你知道吗”以阅读材料的方式,渗透数学史的知识.如在读写数后介绍了“三位分级的读法方法”,说明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英语国家一般按三位一级方法读数;在认识了亿以上的数后,讲解了“算筹记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位值制的含义.

      2.适当改进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

      本册计算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在修订时,除了注意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外,还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1)加强笔算教学.

      本册的计算内容是重要的基础内容,也是比较复杂的计算知识,需要学生在理解算理、算法的基础上,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适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计算能力.实验教材的例题比较密集,如,笔算除法中,虽然表面上只有5个例题,但多数例题中都含有两个小题,也就是两个例题,加之配备的习题量不够,课时数也有限,导致教学任务繁重,计算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好地落实.为此教材调整了部分内容,并改变了例题的设置.如在乘法中,将口算移到三年级下册,安排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在笔算之前进行教学,体现其重要的基础作用.在笔算除法中,将原来含两个小题的例题分开,单设例题编排,并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增设了一些例题,相应的单元的习题量和课时数都有所增加.这些措施,有助于减缓教学的坡度,降低教学的难度,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结合笔算教学,渗透口算、估算、简算等计算方式.

      本册计算的内容主要是笔算,笔算除法前安排了一点口算内容,估算不单独编排例题,但教材在笔算教学中注意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式互相交融,让学生感受各自不同的作用和特点.如在教学笔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确定出大致的计算结果或范围,笔算之后计算器进行验算;有的例题根据数据特点,先让学生口算,再进行笔算教学;除此之外,教材还增加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例题,使学生认识到利用规律不仅可以使口算简便,还可以使笔算简便.这样编排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各种计算方式均是计算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且各有特点又互为补充,并学习根据数据情况,自觉地选用合理的运算途径正确、灵活、合理和简洁地进行计算.

      (3)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总结和计算规律的提炼.

      对计算方法和规律作适时适度的概括、提炼,不仅有利于对方法和规律的理解,还便于学生掌握方法,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初步体会模型思想.本册教材在概括计算法则时,结合具体计算,在学生观察、讨论、对比、交流的基础上,以文本的形式呈现不完整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填出关键步骤,使学生既明确计算步骤,又避免死记硬背法则.而对“积的变化规律”“商的变化规律”内容编排,同样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将所发现的规律以较为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习题中的一些规律(如灵活试商规律),则以对话框的方式,提示学生将规律总结出来.另外在笔算乘法中加强了对常见数量关系的概括.除了“速度、时间和路程”外,又增加了对“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数量关系的总结.

      3.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注重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本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其中有的内容如线段、角、平行四边形等,在第一学段已学习过,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认识.本册教材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扩展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这次修订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在编排上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本册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概念比较多,且比较抽象,在生活中不易找到原型.在编排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如直线、射线,由学生初步认识的线段引出,说明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进一步指出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从而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且还借助手电光、激光等体会射线,直观感受射线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特点.

      (2)采用适当方式,让学生体会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

      一些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比较抽象,不易直接让学生领会.教材通过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体验等方式来领悟体会.如角的度量原理学生不一定能清晰地理解,但是通过前面有关测量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类推出用相应的单位可以测量出角的大小,就如同要知道线段的长短就要用长度单位度量,要了解一个面的面积大小可以用面积单位来量化.为此教材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让学生经历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要用一个合适的角作为度量单位的过程,由此引出角的单位.接着呈现这个单位的产生过程:把一个周角平分为360份,其中的1份就是角的单位(即1°角).并且说明: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量角器.使学生体会到:量角器实质上是角的单位的集合,量角的过程就是要知道所测的角包含多少个角的单位的过程.再有,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实质是指平行四边形边长确定,其形状、大小不能完全确定.而这一特点,这样介绍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两方面来帮助其体会:一是不断拉动一个用吸管做成的长方形,通过图形形状、大小的相应变化来体会.二是通过用吸管摆平行四边形,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了,但摆出的平行四边形不唯一.

      (3)编排一些有趣的活动性较强的习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

      教材根据本册图形与几何内容的特点,安排了一些有趣的习题,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图形知识的认识.例如,在认识了平行线后,安排了“黑林错觉”的习题(如两条平行的直线,被许多在平行线中间相交的直线分割后,看起来这两条平行线显得向外弯曲),增加趣味性,并让学生领悟到,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不能被无关因素干扰,要从本质出发来判断.再如,将长方形纸、三角形纸随意交叉,看重叠部分的是什么形状.加深对这些图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标准》对“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做了较大调整,第一学段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二学段正式学习各类统计图.根据这种内容结构的变化,教材在修订时,从第二学段即本册开始学习条形统计图,将原来分散在一、二、三年级的条形统计图内容合起来进行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统计知识.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会用简单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来描述数据了,所以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引入新知的教学.如例1,教材先让学生自己表示出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由此呈现统计表、画圆圈的象形统计图等表示方式,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与象形统计图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再通过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让学生体会统计图与表各自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可以从三方面来体现,一是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二是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描述;三是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本册则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体会以1代多的必要性,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描述方法.如教学以1代2的条形统计图时,给出一些数据,让学生在1格表示1和以1代2的条形统计图中选择一个进行表示,切身体会在数据比较大时,用以1代多表示的好处.例题后面的问题和习题中的提问,则不时地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以1代1、以1代2或代5比较合适?使学生明白以1代几要根据具体数据来确定.同时在练习中还注意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如让学生自选条形图表示数据,确定不同数据应用以1代几的条形图表示合适;自选数据,自主确定选择以1代几的条形图来表示等.

      (3)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

      统计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又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一方面教材的内容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标准》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说明数学课程不仅承载着知识、技能,还应让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获得以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本套教材通过“数学广角”,系统地、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的魅力.本册教材在“数学广角”单元中渗透了简单的优化思想.通过对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及古代故事的分析,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经历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策略及其对策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应用,进而初步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感悟优化思想在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所发挥的决定作用.

标签:;  ;  ;  ;  ;  ;  ;  ;  

实施“四个基地”培养“四种能力”--“人民教育”版“义务教育”第183号教材导论“数学四年级教材导论”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