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论文_田倩倩,付丹

剖析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论文_田倩倩,付丹

身份证号码:411081198610068427;身份证号码:410728198501052528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对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为了探究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人们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二者的规律与特征,综合具体的因素,因地制宜,探究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手段,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以上是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引言

当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水利工程在国计民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施工区域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改善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的过程中,防止出现对周边环境产生破坏的情况。

1水利工程概述

我国的河流分布非常的不均,自然界中原有的状态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所以要进行水利工程的修建。水利工程可以很好地进行水流控制及洪涝灾害的防治,并且通过调节、分配水量可以更好地满足民众对水资源的实际需求。水利工程一般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及系统性,水利工程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并且水利工程的规划也要遵从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原则。此外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一般的水利工程项目都会对当地的湖泊及地理面貌和植被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项目规划的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影响,减少或避免水利工程对环境的消极影响。除此之外,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有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导致水利工程的效益很不稳定。水利工程建设涉及范围广泛、施工规模较大、工期较长、施工技术复杂,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施工。

2工程施工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

2.1环保意识较差

虽通过巡视、监督、会议、培训及处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环保措施落实进行监管,施工企业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施工企业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不主动作为、执行落实指令不力,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随着主体工程进展,施工工序逐渐改变,现场施工作业班组人员更换频繁,各类环保问题重复出现。

2.2环保设备配置不全

水利工程施工特点多为点多、面广、线长,施工企业在环保措施实施过程中不能将其覆盖至每一个工作面上。措施未落实主要原因:一是施工企业投标报价考虑不周,工程量清单单价比设备购置单价低,导致其不愿意实施;二是施工企业对环境保护工程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不愿投入更多成本。

2.3水利工程施工中洞室废水处理问题

在深埋长隧洞施工过程中,因部分作业面处地下水位线下,开挖过程中有大量地下水涌出,部分标段陆续建成了洞室废水配套处理设施,但仍有作业面洞室废水直接外排,存在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对于已建成的处理设施,从当前的运行效果来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一旦隧洞贯通,存在洞室废水排入的风险隐患。

2.4“一标一档”档案建设不规范

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施工企业环保档案存在不同程度资料缺失、未按类别装盒、资料混装等问题,没有按照各标段环保“一标一档”建设。除做好自我监管外,还需依规范建设清单要求逐步完善;同时需要及时指导建立洒水降尘、生活垃圾清运、危废收集处置、洞室废水处理等各类台账。

3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3.1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水利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们需要具有一定的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系统,保障整体的健全性,为各项工作开展明确方向。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以建设地的地理位置为基础,分析周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对工程建设过程与建设之后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精准的评估,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原则,综合具体的问题制定完善的对策与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系统中主要有经济与生态环境两方面的评估,进行系统、全面、详实的评估可以保障工程项目可以达到应有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工作人员要具有前瞻性、全面性,要从生态发展等不同角度进行系统分析,运用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分析社会、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引导下优化施工方案,提升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3.2科学选址,系统规划

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河流流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重视河流规划与评估,要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在对水利工程进行选址过程中,要具有科学性,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要选择影响较小的地域进行施工建设,降低移民率。工作人员在建设过程中要强化规划分析,对地址进行科学评估,系统分析,合理规划,综合移民、生态环境、地理面貌、文物古迹及各个因素进行系统规划,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3创新技术,强化建设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人们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要坚守生态环保、和谐发展的理念,要分析动植物分类状况,为动植物的栖息与生长构建良好的环境。要应用环保材料,降低环境污染,合理处置建筑垃圾,实现二次回收,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察以及反馈管理机制,对生态环境以及物种等进行跟踪性的评价分析,及时减少各种不良影响,降低危害性。此外,还要重视对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要综合中国发展特色,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4加强环保档案管理

借力于当前环保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工程环保信息数据库,通过即时调阅和查询,为工程环境保护工作决策提供支撑。针对工程点多面广、施工区域地形地貌复杂等特点,可以利用无人机航拍、GIS地理信息系统及三维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对环保信息数据的收集,及时对各类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形成环保信息报告,定期报送相关单位部门,为环境管理、生态调查、综合决策提供依据。为进一步规范供水利工程各标段环境保护工作档案管理,应实施“一标一档”档案管理体系,确保各标环保工作“事出有据、实施有迹、结果有记”。

3.5持续主动作为,迎接常态化环保督查

从目前环保政策形势来看,随着环境保护督察、监测垂管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高标准规范、高压环保监管、高强度环保执法将成为常态化。按照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认真落实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强化现场监督巡查及工作指导,进一步督促施工企业提升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完善各类环保设施,重点做好扬尘污染防治、洞室废水处理、饮用水源保护等工作,确保已建成投运的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等势在必行。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修建会给当地的民众带来好处,但如果是没进行严格的管理也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长远发展。相关人员要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注重水利工程的合理规划,增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有效避免或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春腊,刘卫东,陆大道,陈明星,徐美,董晓峰.2004-2011年中国省域生态补偿差异分析[J].地理学报,2017,70(12):1897-1910.

[2]杨欣,蔡银莺.农田生态补偿方式的选择及市场运作———基于武汉市383户农户问卷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1(5):591-596.

[3]刘妙品,南灵,李晓庆,赵连杰.环境素养对农户农田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2):53-59.

论文作者:田倩倩,付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剖析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论文_田倩倩,付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