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阅读教学的“点面结合法”论文_夏晓燕

例谈阅读教学的“点面结合法”论文_夏晓燕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 264200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能抓住重点,又能驾御整体,即突出“点”、结合“面”。一篇文章,不可能段段精彩, 字字珠玑,就此而言,知识点集中、较能体现文章中心内涵的段落是“点”,课文的整体把握为“面”;就一个单元来说, 可以在一组同类体裁的文章中,选择一篇典型的为“点”,作重点分析,从而让学生掌握这类文体的规律和阅读方法,其余课文则让学生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而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尽管点面分明,但它们之间又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一、起始于“面”

教读一篇课文时,学生的初步认识过程应该是着眼于“面”,认识整体,而不能零打碎敲,把课文一开始的学习就搞得支离破碎。如:分析《变色龙》一文,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是黑暗的沙皇统治及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豢养了一批趋炎附势的走狗,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描写“走狗”的代表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如果连这一最起码的大概印象都没有就迫其进入到具体、深入的分析,势必造成学生失去目标、阅读起来极为盲目的现象。这个面上的把握可以说是进入到“点”的分析的一个准备步骤。

同样,开始讲授一个单元时,学生对整个单元也应先有个大概的、面上的了解,这是在单元总领课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深入于“点”

在“面”上着眼后,教师能否根据实际情况精选一个能牵动全局的“点”,从而加以具体分析是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选取的“点”在本篇或本单元中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那麽“精讲”就会徒劳无功。

再以《变色龙》为例,在对这篇课文有了整体印象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开始对“点”的研究。《变色龙》一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塑造主人公形象的,语言描写主要体现在一个“变”字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以抓住当奥楚蔑洛夫不知狗的主人是谁时及最后确定狗的主人是将军的哥哥时的两段语言描写作为“点”,加以详细分析。首先是他对狗的不同态度, 一开始他称这条狗为“疯狗”、“野畜生”,最后称它为“不赖”、“怪伶俐”的;其次是对赫留金的态度上,一开始是口口声声要为赫留金主持这个公道,最后是对着赫留金大喝“我早晚要收拾你”。“变”的原因是什么,在于“狗”的主人的变化。在详析完这两段后,其它四段语言描写即使不讲或略讲,学生就能举一反三,由部分到整体,奥楚蔑洛夫那种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本性通过两段的分析即刻暴露的淋漓尽致,学生对语言描写要体现人物个性这一写作理论也有了深刻认识,而对于一个单元同一体裁的几篇文章,教师也只需着力于其中一篇。

三、回归到“面”

说到底,着力于“点”只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手段,实现整体优化才是最终目的。一个段落,一篇孤立的文章,如果没有与整体联系起来,即使是分析得再透彻、再精彩, 它对于整个阅读教学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作“点”的分析后,教师要适时自然、巧妙地引导学生回归到“面”。

这种“回归”的第一含义是教学内容上的“点面结合”。教师在讲解分析了某一段落、某一篇目后,所授予的知识点还是较为零散、孤立的,如果分析就此停止,学生往往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找不到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必然联系。此时教师所担负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把“点”与“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的参照比较、归纳整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能产生升华,从而获得对一篇或一个单元更高层次的领会和理解。

“回归”的另一个含义是学生能力的迁移。教师在作“点”的分析时,学生既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同时也学会了阅读的方法,把这些方法再运用到“面”的阅读中去,如此举一反三,必能触类旁通,掌握一系列实用性较强的阅读规律,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有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如果能把“点”“面”结合的阅读教学方法贯穿于每篇课文、每个单元以及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将能使学生获得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将不再是一句口号。

论文作者:夏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例谈阅读教学的“点面结合法”论文_夏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